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基于吩嗪寡聚物的高电压有机正极材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1 10:30
【摘要】: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传统无机材料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大规模应用受到了限制。而有机材料元素丰度广、分子结构多样、易于修饰,因此在电池的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前景。然而有机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子结构不稳定、在电解液中溶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吩嗪衍生物的有机锂电正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布赫瓦尔德-哈特维希偶联反应将二氢吩嗪活性单元聚合,制备了N,N'-二苯基-5,10-二氢吩嗪寡聚物(p-DPPZ),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通过构建共轭结构,稳定了氮原子氧化还原活性中心。p-DPPZ会发生两步连续的单电子转移反应,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3.3 V和4.1V (vs.Li+/Li),能量密度达到530 W h kg-1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吩嗪活性中心具有共轭结构,电子离域效应使分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2.提出了石墨型氮作为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分子设计,并通过二苯硫醚连接二氢吩嗪聚合得到5-苯基-10-(4-(苯硫基)苯基)-5,10-吩嗪寡聚物(p-DPPZS)。该种材料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不涉及化学键的重排,从而使分子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p-DPPZS具有较高的能量/功率密度(441 W h kg-1/9114 W kg-1)。电池经过10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0.2%,库伦效率稳定在99.5%以上,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种石墨型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以元素周期表第二、第三周期的其他Ⅲ/Ⅴ族非金属元素构建这种活性中心,可以开发更多高效的有机储能材料。
【图文】:

电化学,电池,性能,材料


^逦|逦50逡逑1逦1逦<3逦40逡逑30逦1逡逑a逦30邋?邋1C邋charge邋5*邋discharge逡逑s逦Discharge逦馨逦20逦?邋5C邋l捫粧@邋S邋discharge逡逑—0- ̄邋Charge逦i0逡逑50邋*逦邋邋邋邋邋邋邋0逦邋*逦^逡逑0逦20逦40逦60逦80逦1(X3逦t2(逦0逦10逦20逦30逦40逦60逦§0逦70逦80逦IOC逡逑Speafc邋capac%邋/邋mAh邋g-1逦Cycle邋/邋?逡逑图1.8PTMA|Li电池的电化学性能I9)逡逑1.2.3有机电极材料的优势和挑战逡逑近年来,有机光电材料有逐渐取代无机材料的发展趋势。许多有机光电材料|1(>]逡逑实际上己经应用于光电器件,如存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光伏(PV)器件和电逡逑/?效应品体管(FETs)。…方面打机材料的性能可以与传统无机材料相媲美,甚至逡逑优于传统无机物;另一方面有机物具有许多无机物无法达到的优势。对于电化学储逡逑能系统,这种趋势同样存在。以下是关于有机材料作为电极材料的优点:逡逑(a)能量密度高:如图1.9,我们发现有机正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偏低,但逡逑是它们的理论容量较高,因此它们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能量密度。例如,苯醌(BQ逡逑的理论能量密度约为MOOWhkg-1邋(氧化还原电位2.8邋V邋(vs.邋Li+/Li)邋I11】,理论容逡逑量邋496邋mA邋h邋g-1邋),比无机村料邋LiCoCh邋(?550邋W邋h邋kg_1)和邋xLi2Mn03(l-x)LiM02逡逑(?lOOOWhkg-1)要高很多[12丨。逡逑(b)功率密度高:有机电极村料的氧化

电极,氧化还原,柔性,容量


NTCDA邋NQ#邋PDMcT逦Li2Cb06邋H逡逑?逦_逦AQ逡逑0)邋2.0邋-逡逑2逦Cathode逦I逡逑>邋15邋-逦逦Anode逦I逦逡逑1.0逦-逡逑?邋Li20flH404逡逑0.5-逦?叫yU逡逑.逦Graphite逡逑0.0邋逦.逦I逦I逦I逦.逦I逦L_?__I逦.逦I逦.逦I逡逑0逦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逡逑Specific邋Capacity邋/邋mAh邋g邋1逡逑图1.9无机、有机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电位和比容量W逡逑(d)柔性结构:丨丨前,新型电子设备对电源提出新的要求,,要更雹更孝逡逑更灵活和便于携带。从这个角度来说,有机电极材料比无机电极村料具有更大的发逡逑展优势。另外,有机电极村料的制备方法更加多样,包括铸造法、打印法、气相沉逡逑积法等。逡逑(e)可持续性:传统的储能系统利用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电极村料,在逡逑可持续性、可循环性方面不能达到现代经济社会的要求,因为无机村料在合成和回逡逑收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原料中含有的毒性物质会引发环境问题,导致回逡逑收利用电极村料的成本巨大1|41。然而对于有机电极材料,理想情况下可以直接从逡逑生物质中提取1151或通过原料提取来合成|161,最终能够通过绿色碳循环进行无污染逡逑再利用。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附加的二氧化碳,在化学合成和热循环过程逡逑中能源的消耗也更少。逡逑在上述讨论中,我们总结了有机电极材料的主要优点。然而,其中的很多优势逡逑目前还没有得以实现,有机电极村料的研宄和商业化进程依然面临很多挑战: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17;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木雄;赖秋亮;;氯苯吩嗪诱发麻风反应一例[J];中国麻风杂志;1989年02期

2 陈鸿锐;陈碧瑶;陈玲玲;;吩嗪-1-羧酸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初步确定[J];生物技术世界;2012年03期

3 江镇海;;吩嗪在农药上的应用和发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23期

4 金颖;胡洪波;张雪洪;许煜泉;;吩嗪-1-羧酸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夏敏;谷学新;赵红帅;高红波;;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营养液中吩嗪酮含量[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7年02期

6 张锋华;许煜泉;张雪洪;;农用杀菌剂吩嗪-1-羧酸的生物合成与基因调控[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6年05期

7 邓丹琪,谢红,冒长峙,李学平,郭芸;氯苯吩嗪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张锋华;许煜泉;张雪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吩嗪-1-羧酸的发酵条件[J];现代农药;2007年02期

9 ;一种液相色谱法测定吩嗪含量的方法[J];化学分析计量;2014年S1期

10 阿吉·艾克拜尔,吕俏莹,阿布力米提,胡尔西丹;吡咯并吩嗪的合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魏志文;骆守鹏;廖祥儒;;血红密孔菌产吩嗪酮色素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孙冲;杨小弟;张薇;樊柳荫;曹成喜;;毛细管区带电泳快速检测分离吩嗪-1-羧酸[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刚;张m

本文编号:2691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91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