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酶法制备药用微晶纤维素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3:38
【摘要】:本论文首先从土壤中筛得黑曲霉FXY,并通过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及二者的复合诱变选育得到木聚糖酶高产菌P-UV-17。为进一步提高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酶活,对其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并对所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做了相应研究。最后利用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成功制备药用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具体结论如下:(1)紫外诱变的最佳条件为:菌株培养4 d,紫外照射6 min;ARTP诱变的最佳条件为:菌株培养4 d,ARTP辐照5 min。之后在各自的最佳条件下进行复合诱变,最终通过ARTP-紫外复合诱变技术筛得能稳定遗传的优势菌株P-UV-17,其所产木聚糖酶酶活为202.51 U/mL,较出发菌株FXY提高了154.99%。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优势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酶活之所以提高,不是因为菌株生物量的增加,而是与酶的比活力增加有关。(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菌株P-UV-17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时间96 h,发酵温度32℃,培养基初始pH 6.0,接种量4%,装液量50 mL/250mL,摇床转速180 r/min。后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麸皮17.47 g/L、葡萄糖9.78 g/L、酵母粉5.73 g/L、磷酸二氢钾1.00 g/L、硫酸镁0.80 g/L。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7.0,在上述温度和pH中酶的稳定性良好。(3)在SO_3微热爆联合稀碱处理稻草秸秆的基础上,用木聚糖酶处理粗综纤维素不仅能提高样品白度,而且减少了75.00%的NaClO_2的用量。利用酶法制备的MCC符合药典标准,表明酶法制备药用MCC是切实可行的绿色工艺。
【图文】:

微晶纤维素,结构式,诱变剂


诱变剂的使用变育种中,可以利用单一诱变进行处理也可用复合诱变处理。单一诱利用一种诱变剂进行诱变,复合诱变处理包括同一种诱变剂多次诱变上诱变剂先后处理和两种及以上诱变剂同时或多次诱变处理[39]。单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有出现效果不好的时候,比如长期使用某一对菌株诱变,会出现菌株死亡或者负突变效果,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复合诱变通常具有协同作用,对提高菌株诱变效果有很大的帮助[40]。用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的概况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是一种解聚的纯化纤维素然纤维素经水解、干燥、粉碎、过筛得到。MCC 为无臭无味、流动相粉末,平均粒径为 50 μm,聚合度一般在 30~300,结晶度在 60%以上酸、油类和有机溶剂中不溶,但在稀碱溶液中会有少部分溶解、大部]。MCC 的结构式如图 1.1 所示。

SEM图,阶段,漂白剂,半纤维素


(5)药用 MCC 电镜图 (6)药用 MCC 电镜图图 4.6 不同处理阶段各样品的 SEM 图Fig 4.6 SEM image of each sample at different treatment stages对各处理阶段获得的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以观察它们面形态变化,如图 4.6(1)~(6)所示。原稻草秸秆表面光滑,形成致密的结构,,如图 4.6(1)所示。经过 SO3微热爆联合碱洗处理后,秸秆中部分木和半纤维素被除去,表面出现塌陷,刚性结构被破坏,有利于木聚糖酶进入 部与木聚糖充分接触,也利于木聚糖降解物的渗出。这从图 4.6(3)中也能的看出来,在经过木聚糖酶处理后,大量的半纤维素被剥离,纤维束被暴露。在半纤维素被除去的过程中,与其紧密相连的木质素也部分被除去,因此木聚糖酶处理后,白度会增加。因漂白剂物理屏障 半纤维素被大量除去后续的漂白过程中,漂白剂更容易深入 TC-X300 纤维中,使漂白剂可与木质更接近,可节省漂白剂的用量。在漂白过程中,残余的木质素被降解,纤维分离成单个纤维束管,如图 4.6(4)所示。经过纤维素酶的处理,长纤维束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3;TQ352.79;TQ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穿心莲药渣制微晶纤维素[J];中草药通讯;1971年02期

2 ;应用微晶纤维素直接压制药片[J];中草药通讯;1970年Z1期

3 朱墨书棋;骆微;林春香;;微晶纤维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华东纸业;2016年03期

4 李金宝;张向荣;张美云;贺行;;合成革用麦草微晶纤维素的应用特性[J];纸和造纸;2014年03期

5 刘俊华;张美云;陆赵情;刘俊;;微晶纤维素特性的研究[J];华东纸业;2013年04期

6 覃荣灵;黄爱民;黄祖强;胡华宇;;蔗渣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能测定[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2年06期

7 ;微晶纤维素[J];技术与市场;2000年05期

8 严翠霞;微晶纤维素测定方法的改进[J];广东卫生防疫;1999年03期

9 袁晓颖;制取微晶纤维素的野生植物原料[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年04期

10 周世臣,王佩云,常明勤;微晶纤维素的制取[J];化工时刊;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建军;高畅;卢潇冰;张勇;;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A];“传化杯”第十届全国染整前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张雅佩;程绍玲;周景蓬;张凤山;查瑞涛;;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查瑞涛;黄辉金;;纳米微晶纤维素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 生物大分子[C];2015年

4 马林;王丽丽;魏海婷;吴立新;;银纳米颗粒对纳米微晶纤维素增强羟丙基纤维素复合膜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4年

5 曹黎明;付兴凤;陈玉坤;;源于海洋生物质的纳米微晶纤维素制备及其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何茜婵;汤克勇;刘捷;庄亚平;;胶原/羟基磷灰石/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7 孔雪;;卤胺改性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其抗菌应用[A];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李伟;刘守新;;超声辅助酸水解制备纳米微晶纤维素[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曹黎明;徐传辉;陈玉坤;;海鞘纳米微晶纤维素/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8年

10 张雅佩;查瑞涛;蒋兴宇;;具有高透光性、氧气阻隔性的水溶纳米微晶纤维素薄膜[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六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元梅;引进3000吨微晶纤维素生产项目[N];兵团日报(汉);2008年

2 苏奎;口服固体制剂辅料跃上新台阶[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戴绪霖;粉末直接压片工艺须重视细节[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王蓉蓉;察右前旗整合资源推进产业升级[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王迪;辅酶Q10原料研发成果绽放[N];医药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苏华;纳米微晶纤维素改性及其在天然橡胶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赵群;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改性及其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3 张念椿;纳米微晶纤维素/金属/电介质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黄科林;非常规绿色介质制备甘蔗渣纤维素高附加值材料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焦晨璐;微晶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对重金属、染料的吸附降解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6 李亚斌;沙柳纤维素/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7 潘元风;微胶囊化微晶纤维素—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湿、热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李金宝;基于纤维素聚集态结构差异的麦草高值化利用技术及机理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9 吴琳梅;生物质形成干酪根类似物:粘土矿物的作用和类型调控机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10 马艳华;纤维素在近临界水中催化水解反应及动力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桢;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酶法制备药用微晶纤维素的初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黄雪娇;微晶纤维素的改性及其增强高分子复合物材料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3 沈佳莉;不同原料制备微晶纤维素的工艺优化及其结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年

4 咸晓晶;麦草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5 王秀威;微晶纤维素以及纳米蒙脱土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郑州大学;2018年

6 董志江;半固态预处理及药用硅化秸秆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7 任怀森;微晶纤维素改性及其对聚合物可逆交联补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8 陈怡秀;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改性及其与聚己内酯共混膜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9 黄华;茶渣微晶纤维素的氧化改性及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10 王静;药用微晶纤维素粒径调控及其流动性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8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98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5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