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土)金属对准东煤热解过程中几种气体产物析出的影响
【图文】:
邋I逦产生大量焦油逦I逦析出大量出逡逑图1.2煤样热解机理过程图1161逡逑反应温度在40-300°C范围时,被称为煤在隔绝空气下热解的第一阶段一干燥脱气逡逑阶段:主要为吸附分子的脱附和一些弱键的断裂;在此阶段,准东煤中的水分陆续蒸逡逑发,,首先是游离水,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逡逑分逐渐蒸发,温度继续升高,与煤中矿物质结合的化合水(结晶水)会分解析出,同逡逑时,吸附在分子上的CH4、C02、N2等气体也会脱除[17]。逡逑反应温度在300-600°C范围时,为热解的第二阶段,主要为解聚和分解反应,生逡逑成并排出大量的挥发物。此过程中,原料煤中有机质开始变化并逐渐变软,结构单元逡逑的桥键断裂
体产物析出特性,分析碱金属与碱土金属添加剂对热失重与几种气相产物释放特性的逡逑影响,明确反应特性与影响规律,获得动力学数据,优化反应过程。逡逑本论文的研究思路见图1.3,旨在分析研究以下问题:准东煤自身含有的碱金属逡逑与碱土金属元素对热解热失重及气体产物产生的影响;外加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逡逑素的化合物会对准东煤热解过程产生怎样的影响;煤样通过机械混合加入添加剂和酸逡逑洗脱灰后以浸渍法加入添加剂,在程序升温和等温热解两种不同升温方式的条件下,逡逑热解过程及气体析出会产生何种变化。懫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以下逡逑几方面的研究:逡逑(1)利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热重-差热(TG-DSC)研究准东煤程序升逡逑温下热解特性以及气相产物随温度、时间变化关系。分别采用浸渍与机械混合两种处逡逑10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53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张彦威;寇希文;周志军;王智化;周俊虎;岑可法;;燃用准东煤电站锅炉灰沉积形成过程中的矿物演变与热力学模拟[J];燃料化学学报;2015年10期
2 张利孟;董信光;刘科;谭厚章;王学斌;魏博;;高岭土对准东煤结渣特性及矿物质演变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年10期
3 岑可法;倪明江;骆仲泱;方梦祥;王勤辉;王智化;岑建孟;;基于煤炭分级转化的发电技术前景[J];中国工程科学;2015年09期
4 陈凡敏;王嘉瑞;赵冰;李小江;覃涛;;煤中矿物质对灰熔融和燃烧特性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5年01期
5 刘大海;张守玉;陈川;涂圣康;金涛;郑红俊;吴巧美;邓文祥;唐文蛟;施大钟;吕俊复;;新疆高钠煤脱钠提质过程中钠存在形式[J];煤炭学报;2014年12期
6 王智化;李谦;刘敬;黄镇宇;周志军;周俊虎;岑可法;;准东煤中碱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在热解过程中的迁移规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7 邱朋华;赵岩;陈希叶;徐健健;杜亚文;方来熙;孙绍增;;碱及碱土金属对准东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影响分析[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10期
8 翁青松;王长安;车得福;付子文;;准东煤碱金属赋存形态及对燃烧特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9 刘敬;王智化;项飞鹏;黄镇宇;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准东煤中碱金属的赋存形式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梁虎珍;王传格;曾凡桂;李美芬;相建华;;应用红外光谱研究脱灰对伊敏褐煤结构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影;低阶煤固定床和移动床脱水和低温热解过程中传热特性[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范冬梅;低阶煤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胡昕;煤炭分级利用与富氧燃烧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羽;准东煤燃烧气化过程中钠的迁移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陶玉洁;高碱金属准东煤燃烧特性及灰渣行为的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包洪光;低品质煤(矸石)脱灰及综合应用探索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王萍;矿物质对神木煤热解及燃烧特性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苏文娟;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对煤热解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2年
6 殷宏彦;碱金属碳酸盐对煤-CO_2气化反应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佳佳;反应条件对煤挥发分析出过程影响的TG-FTIR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舒红宁;钙的多元组合对灰渣熔融特性的影响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6年
9 邓芙蓉;利用TG-DSC、XRD、SEM等多种手段研究煤灰的熔融特性[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宋绍勇;煤热解动学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8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9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