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界面电子转移机制研究
【图文】:
图 1.1 H 型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原理示意图[1]。理:阳极室中的产电微生物在微厌氧或厌氧条件下有机物如乳酸、葡萄糖或污水等氧化生成质子、二产生胞内电子,胞内电子一部分用于合成微生物自通过微生物的电子传递链直接或者自分泌的氧化阳极电极获得的电子通过外接电路传递至阴极室的时,阳极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质子从阳极室通过质子达阴极室,然后在阴极催化剂作用下,阴极液中的子结合生成水,即氧还原反应。整体过程以葡萄糖葡萄糖被微生物氧化产生质子与电子,反应式:6H6O6+ 6 H2O → 6 CO2+ 24 e-+ 24 H+得到电子生成水,反应式: O2+ 24 e-+ 24 H+→ 12 H2O 分类类别有六种:1、根据电池结构分为双室和单室为有膜和无膜型;3、根据阳极界面电子转移类型
第 1 章 绪论)在电极和微生物之间加速生物催化电化学过程。虽然产电微生物种类各主要的胞外电子传递方式大同小异。一般情况下,在不添加人工电子介质,外电源到微生物电极上的 EET 主要通过图 1.2 所示两种机制进行:1、传递(directelectrontransfer,DET),,通常通过细胞外膜色素蛋白(outermempe cytochromes, OMCs)直接接触和导电细菌纳米线介导; 2、间接电子diatedelectrontransfer,MET),是通过自身分泌或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电子来完成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40.64;TB383.1;TM911.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刘小嵩;颜林;朱刚贝;王赞浩;杨延强;;光致分子间电子转移-受体分子结构对转移速率的影响(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18年06期
2 郝芬珊;电子转移反应理论及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3 储高升,汪志勇,张曼维,张志成;肽链中电子转移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5年04期
4 储高升,汪志勇,张曼维,张志成;肽链中电子转移研究的进展[J];大学化学;1995年04期
5 姜永才,唐京明,吴世康;靛蓝衍生物的电子转移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8年03期
6 卓宗一;新的电子转移连锁反应的发现[J];化学世界;1988年10期
7 沈玉全;;马卡斯电子转移反应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1988年04期
8 周建威,陈德文,杨玉昆,徐广智;双吡啶盐(PQ~(++))与异丙醇的光化还原反应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9年02期
9 江致勤,吴树屏,刘志滨;光氧化反应的研究——Ⅲ.烷基取代的二苯乙烯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机理[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3期
10 徐建华;张海仁;吴仰波;;富电子芳烃的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J];有机化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琪;王磊;郁章玉;;邻甲苯胺在二氯乙烷中电子转移性质及过氧化氢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吴国忠;龙德武;;氨基酸与银纳米粒子间光致电子转移的量子尺寸效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朱浩;姜娜;樊江莉;王静云;彭孝军;;增强型分子内电子转移荧光染料探针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4 张欣;邱然;李明智;顾超越;邵元华;;液/液界面电子转移-离子转移耦合过程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C];2016年
5 陈瑜;赵宝东;李光雷;王涛;;芳茂铁盐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光致电子转移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徐勇前;孙世国;彭孝军;;光合作用光系统Ⅱ中光诱导电子转移模拟及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丁志军;张志君;姜桥;张衡益;刘育;;卟啉修饰二苯并24冠8与富勒烯修饰二级胺的键合及电子转移行为[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陆道惠;陈德文;王素华;;甲基紫精与醇类间的光电子转移和光反应过程[A];第九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6年
9 龚珍;朱维良;沈旭;罗小明;沈建华;陈凯先;蒋华良;;钙和1,3,5,7-环辛四烯的电子转移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立东;HelmuthM銉hwald;;发生在纳米薄膜中的光诱导电子转移[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隋秀芹;从通信向电子转移[N];中国信息报;2003年
2 江苏明德实验学校 喻超;无法替代的主体——学生[N];学知报;2011年
3 晋楠;科学家破解一种植物寄生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乐;配聚物中连续光致电子转移过程的光催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虞盛松;电化学活性细菌胞外电子转移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隋琪;紫精—双羧酸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变色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刘继凤;生物分子体系中电子转移动力学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吕申壮;有机分子体系电子转移及其溶剂效应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刘晓瑭;共掺体系中稀土离子间的电子转移及光谱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段晓惠;有机分子体系光诱导电子转移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何荣幸;溶剂中几种典型体系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潘洋;激光闪光光解研究多环有机分子的光引发电子转移机理[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陈洁;芳醚树枝形聚合物体系中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昕;卤素碱金属体系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2 汪睿杰;纳米多孔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界面电子转移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3 李可;非贵金属染料敏化剂的理论设计与筛选[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韦康;碳量子点/染料分子体系中的能量/电子转移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王兴扬;碳点光谱特性调控及荧光传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宋秀芳;肽链电子转移相关性质及电场调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7 郭新伟;多态密度泛函理论在电子转移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8 肖骁;生活垃圾填埋腐殖质电子转移规律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8年
9 邹善锋;饱和桥配体连接的双钼二聚体的合成及电子耦合性质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10 陈活文;共价键合双钼D-B-A体系桥基构象对电子耦合和电子转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7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07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