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生物产气与煤结构演变的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2 09:03
【摘要】:为探讨生物产气和煤结构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主要采集白音华矿、千秋矿、马兰矿和沙曲矿煤样进行煤的厌氧发酵产气实验,对生物产气残煤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生物产气对煤结构的影响特征;利用多种溶剂对不同煤样进行抽提,从溶剂抽提率、元素含量、表面官能团、微晶结构、孔隙结构、生物活性有机质等方面,进一步分析白音华、千秋和马兰原煤结构差异性对生物产气特征的影响。以抽提残煤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产气实验,对比抽提之后残煤结构变化,分析煤结构变化对生物产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厌氧发酵产气结束之后的残煤,客观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生气潜力,二次产气过程的产气总量相对于一次产气有所下降,而第二个产气高峰期相对提前。(2)生物产气残煤表面元素含量和赋存状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白音华残煤O/C原子比急剧减小,千秋和马兰残煤O/C原子比略微增加。白音华、千秋、马兰产气残煤表面芳香单元及其取代烷烃(C-C、C-H)的相对含量增加,酚碳或醚碳(C-O)相对含量减少,羰基碳(C=O)相对含量增加,羧基碳(COO~—)相对含量增加。(3)生物厌氧发酵处理以后,煤样的孔隙度增加,孔隙连通性得到增强,煤阶越低,微生物增透效果越明显。(4)白音华原煤具有更高氧含量和O/C原子比,更低的芳构化程度,煤结构中含有更多的侧链官能团和腐殖酸类生物活性有机质,三维空间大分子结构交联程度更弱,并且拥有更高的孔隙度,从而相对于千秋和马兰原煤拥有更高的生物产气量。(5)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丙酮和0.6 mol/L NaOH碱溶液抽提之后,煤中芳烃、脂肪烃、含氧杂原子等一些小分子相溶出,白音华、千秋、马兰残煤的芳香层片间距(d_(002))和芳香层片堆砌高度(L_c)整体上有增加趋势,煤大分子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下降。(6)氮甲基吡咯烷酮(NMP)和丙酮溶剂抽提之后,白音华、千秋、马兰煤样残煤的生物产气效果得到了促进。(7)0.6 mol/L NaOH碱溶液抽提之后,千秋和马兰残煤的生物产气效果得到促进,白音华残煤生物产气效果被严重抑制。本研究进一步展现了煤层产甲烷机制和过程规律,揭示了生物产气与煤结构的相互影响特征,对煤层气生物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图文】:

生物产气与煤结构演变的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煤层气成因类型分类Fig.1-1Theformationmechanismofcoalbedmethane

生物产气与煤结构演变的相互作用特征研究


高压灭菌锅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5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宽;秦勇;邵培;;煤粒度对褐煤生物气生成的影响特征[J];中国煤层气;2015年03期

2 季淮君;李增华;彭英健;杨永良;周银波;;煤的溶剂萃取物成分及对煤吸附甲烷特性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4期

3 方晓瑜;李家宝;芮俊鹏;李香真;;产甲烷生化代谢途径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年01期

4 张小东;张硕;孔令菲;魏高洋;;山东金源气煤萃取后的族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J];煤炭转化;2015年01期

5 龚晓峰;何家雄;吴从康;阳军;李奎;张扬;李多华;朱建成;;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基本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特点[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年05期

6 白超峰;岳前升;吴洪特;陈军;马玄;雷亚彪;;BCTG生物煤层气技术与发展前景[J];中外能源;2014年08期

7 琚宜文;李清光;颜志丰;孙盈;鲍园;;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煤炭学报;2014年05期

8 陶明信;王万春;李中平;马玉贞;李晶;李晓斌;;煤层中次生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母质综合研究[J];科学通报;2014年11期

9 蔺华林;李克健;章序文;;吡啶抽提对不同显微组分煤结构特征的影响[J];煤炭转化;2014年02期

10 吴美容;张瑞;周俊;谢欣欣;雍晓雨;闫志英;葛明民;郑涛;;温度对产甲烷菌代谢途径和优势菌群结构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英健;煤中小分子有机物对煤层瓦斯赋存增强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姚菁华;褐煤的微生物解聚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王迎春;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爱宽;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叶翠平;煤大分子化合物结构测定及模型构建[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6 单亚飞;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氧化自燃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翠翠;全煤阶煤中有机小分子与大分子挥发物的组成结构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张曼;胜利褐煤的溶剂萃取及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表征[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贾伟;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9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09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0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