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控制系统的优化

发布时间:2020-06-20 08:09
【摘要】:本项目针对泽东公司“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炉”~([1])(以下简称造气炉)的固有缺陷,提出“间歇干扰”概念。在深入研究“间歇干扰”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多项克服“间歇干扰”的措施,从而达到稳定和优化控制造气系统的目标。由于原有控制系统是德隆公司的“西门子S7-200系列”的控制系统,受到该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容量限制,无法存储10台造气炉的相关信息,所以新增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JX-300XP”控制系统~([2]),使其与德隆公司的控制系统同步并分工协作。中控系统负责采集各类数据和指标,并经过判断、处理和总结,然后把计算结果输出给德隆系统输出执行。首先,需要摸清楚造气炉内部参数,也就是“气化层高度”和“气化层温度”~([3]),这两大参数可以帮助操作人员了解炉子内部的生产情况。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无法通过仪表直接测量到,所以经过程序处理,最终得出了这两个参数。其次,针对“间歇干扰”问题,设计了3种方案:三大调厚方案、气化层高度补偿、气化层温度补偿。“三大调厚方案”的制定,使造气炉去疤除壳和增加气化层厚度的调节手段更加灵活,对气量的增加有很大的帮助。“气化层高度补偿”方案的制定,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程序处理,模拟出造气炉内的“气化层高度”,并利用“下吹补偿”的办法将其控制在最佳位置。“气化层温度补偿”方案的制定,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程序处理,模拟出造气炉内的“气化层温度”。相比“气化层高度”而言,“气化层温度”受外界干扰的因素更多,所以处理办法也更加复杂,也就产生了“停开炉补偿”、“上加波动补偿”和“回净补偿”。上述三种方案,针对不同的生产情况,可以灵活选择。最后,在合成氨工艺中氢氮比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其控制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4])。但是这一控制对象具有以纯滞后时间长、干扰因素多、积分特性强。基于上述特点,利用DCS系统检测到的“造气氢、变换氢、循环氢和循环甲烷”等参数,按照自适应控制的思想方法,针对生产过程中动态变化情况及时修正控制参数,最终达到稳定氢氮比的目的。~([5])将信息技术深入固间工艺,改造固间工艺,克服固间工艺缺陷,提高固间工艺的制气效率,减低固间工艺的污染物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提高效益的目的,是一项创新型的尝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545
【图文】:

网络结构图,控制系统,过程控制,过程控制网络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求冗余配置,确保系统可靠运行。过程控制网络实现操作节点和控制站的连接,完成实时数据、信息、控制命令的传送与发送,过程控制网采用双重化冗余设计,使得信息传输可靠、高速。过程信息网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数据通讯;优化报警信息和历史数据等的管理,降低过程控制网的网络负荷。

内部系统,DCS控制系统


图 3-2 中控 DCS 控制系统内部系统图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泽东公司的煤气炉优化控制系统由两大块组成:一部分是德隆公气炉 DCS 控制系统(以下简称“德隆系统”),另一部分是由泽开发的、利用中控公司的硬件组成的 DCS 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统”)。从优化控制的角度看,中控系统是脑,起计算和指挥的德隆系统是手,起执行机构的作用。在表 3-1 和表 3-2 中,分别两套系统的主要设备清单。[49]~[53]表 3-1 中控 DCS 系统主要设备清单 型号 数量 备注站 研华工控机 3 台 XP202 1 个机笼 XP211 3 个卡 XP243X 2 块 冗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宏;;浅谈造气系统开、停车煤棒制惰[J];小氮肥;2015年12期

2 邢方亮;;碎煤加压气化炉夹套内壁腐蚀的分析研究[J];化工管理;2015年07期

3 刘飞;顾朝晖;乔洁;;影响合成氨综合能耗的因素探讨[J];中氮肥;2014年05期

4 褚晓亮;苗阳;付玉玲;张玉斌;苗雨旺;;流化床气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程师;2014年01期

5 ;中控——现代工业“大脑”与“中枢神经”[J];今日科技;2013年03期

6 曹占高;凌晓东;常怀春;;我国氮肥工业技术状况[J];化肥工业;2012年01期

7 邢纪周;郭婷;;造气生产优化控制系统[J];中氮肥;2011年03期

8 陈钦;;煤化工间歇造气炉的控制程序制作探讨[J];自动化博览;2007年06期

9 王彦平;;JX-300X DCS在造气工段的成功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6年05期

10 沈石华;张建国;孙琛华;;中氮肥造气炉系统技改与节能[J];石油化工应用;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远红;基于ELM的合成氨造气炉建模方法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厉文榜;K_2CO_3与Fe系复合催化剂对煤半焦气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6年

3 郭皓;合成氨生产控制系统技改及优化[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4 吴丹;固定床间歇式造气系统模拟与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科;间歇式煤气化技术的数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邓红霞;DCS集散控制系统设计组态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志博;我国民营企业的并购融资方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8 毛彦君;煤制气控制系统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2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22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