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宽流道反渗透膜抗污染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2 04:35
【摘要】:反渗透(RO)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纯水制备、中水回用、海水淡化以及浓缩工艺当中。然而膜污染依旧是限制反渗透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大重要因素。本课题引入宽流道反渗透理念,针对反渗透系统运行中经常面临的典型问题:浓差极化、有机污染和无机结垢污染,系统探讨了反渗透组件浓水侧流道宽度和浓水隔网定向角度的改变对膜组件抗污染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最佳流道宽度和隔网定向角度为主要参数设计宽流道RO组件,与传统市售RO组件抗污染性能进行全面对比分析。流道宽度部分实验结果表明,流道宽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提升膜的产水通量,同时减缓膜内浓差极化现象;对膜组件抗有机污染性能分析表明,流道宽度的优化可有效减缓膜面污染物的累积效率,当流道宽度增加至30 mil时,运行180 min后通量衰减率降低了 6.3%,同时提升对进水SDI的耐受限度;抗无机污染部分的分析表明,流道宽度的增大有效的改善膜内无机污染累积的问题,减缓了通量衰减速率,并提升了低压冲洗效率,通过冲洗后30 mil通量恢复率比20 mil膜组件提升了 9.5%;综合trade-off效应与“回收率-脱盐率”关系曲线分析,当膜组件的进水流道宽度达到30 mil时具有更优越的抗污染性能和分离性能。定向角度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在流道宽度30 mil不变前提下,隔网定向角度的优化有效缓解了浓差极化现象,表现为更低的通量衰减速率;并且有机污染分析表明,浓水隔网定向角度从0°变成45°时180 min内膜通量衰减速率下降25.5%,一个低压冲洗周期内的膜运行时间延长了 89.3%,低压冲洗后膜通量恢复率提高了12.3%;与流道宽度相比,隔网定向角度对膜内无机结垢表现出更大的影响效果,定向角度最大的30 mil-45°膜组件运行180 min后的通量衰减率比0°定向角度降低14.6%,并在低压冲洗后表现出更高的通量恢复率;综合trade-off效应分析后可知45°膜组件在抗污染及分离性能方面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选择30 mil流道宽度和45°隔网定向角度为宽流道反渗透最佳设计参数,并与与普通市售的20 mil-40°组件的抗污染性能进行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30 mil-45°膜组件在抗浓差极化、有机污染及膜冲洗性能恢复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于普通市售RO组件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TQ051.893
【图文】:

反渗透膜,组件结构,碟管式


少污染物积累,增加传质,降低能量损耗等一系列的目的。目前,改变和优化膜逡逑结构,成为提升膜性能的一个有效手段。逦‘逡逑卷式膜结构(SWM)由于占地面积少,堆砌密度高,膜组件更换便捷等优逡逑点,成为当今社会应用面最广的膜构型。市售的反渗透膜一般均为卷式膜组件,逡逑流道宽度以20mil的居多。然而作为较传统的卷式膜构型,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逡逑抗污染性能较差,对进水水质要求高,需要复杂的膜前预处理及频繁的膜清洗以逡逑保证其膜性能。针对这些缺点,碟管式反渗透膜(DTRO)应运而生,图1-2为逡逑碟管式反渗透膜组件内部结构图,完全不同于卷式反渗透膜结构,碟管式反渗透逡逑将圆形膜片层叠压实,进水在导流盘的作用下在膜内呈S装流动14|1。与卷式反渗逡逑透膜相比,碟管式反渗透膜由于其内部特殊的S行流道,导致膜内湍流较强,减逡逑缓了浓差极化现象和污染物的累积:并且膜片与导流盘之间形成的开放式宽流道逡逑结构使碟管式反渗透膜具有更强的抗污染性能,进水只需简单的预处理;结构的逡逑特殊性致使其能承受更高的操作压力,从而提升渗透通量。然而其缺点也很明显,逡逑膜结构的改变导致其与卷式结构相比膜堆砌密度降低,有效膜面积减小,增大了逡逑占地面积:并且高昂的膜组件价格使其泛用性大大降低[4245]。逡逑

技术路线图,抗污染性,绪论,膜性能


一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培;桑大力;Xu Jian;;复合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J];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08期

2 ;蓝星东丽携手汉华全力打造中国反渗透膜第一品牌[J];给水排水动态;2012年03期

3 柳圳;赵颂;王志;韩向磊;王纪孝;;反渗透膜耐氯及氯化修复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9年02期

4 侯晓青;;反渗透膜性能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6年05期

5 王如军;;聚酰胺反渗透膜的概述[J];化工管理;2016年20期

6 唐琳虹;李强;王意;潘献辉;;反渗透膜产品质量评价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24期

7 张雨山;魏杨杨;曹震;张慧峰;姚颖;;反渗透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5年05期

8 米精宏;;反渗透膜的污染原因及化学清洗方法[J];化工管理;2014年30期

9 孙志敏;;影响反渗透膜及净水器的性能因素分析[J];现代家电;2013年16期

10 邱嘉艳;陈天生;苏伟;;反渗透膜污染影响因素及典型案例分析[J];广东电力;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淑洁;王磊;刘汇泽;张麟;;再生水中反渗透膜的污染及清洗[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赵立新;李永广;李文曦;户其皋;;反渗透膜专用杀菌剂的筛选及应用[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3 龙泽勇;;影响反渗透膜使用寿命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4 何文;张翠伶;;500MW机组反渗透膜污染分析与实施对策[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t ;;反渗透膜的化学清洗[A];全国火电大机组(600MW级)竞赛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皆汉;腾瑛;王国祯;刘振勤;;用红外光谱法考察水与反渗透膜的相互作用(Ⅱ)[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7 赵杰;沈彬蔚;黄圣散;娄云鹏;杨瑜芳;朱列平;;蓝星东丽最新化学耐久性反渗透膜的开发及应用[A];全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杨胜全;;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技术浅析[A];新形势下城镇水务及污泥技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张伟;费庆志;许芝;;大连水泥厂反渗透膜污染清洗工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周庆中;刘岩松;;反渗透膜净水机水路设计[A];2018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封帆;我国研制出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制备设备[N];中国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艳燕;“水文章”激活高性能膜材料市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记者 米然;超低压反渗透膜能耗直降三成[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王富国;国产化反渗透膜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环境报;2016年

5 实习记者 黄菊;厉害了,神奇的“贵阳膜”[N];贵阳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李丽;时代沃顿:创新成就行业实力担当[N];贵州政协报;2017年

7 黄鑫;攻克反渗透膜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贵州领衔[N];贵州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危丽琼 通讯员 羿娅忻;从反渗透膜单项冠军到多项全能[N];中国化工报;2011年

9 张正富 曹筱凡;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反渗透膜项目在北京开工[N];中国海洋报;2009年

10 于南 整理;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 反渗透膜项目在北京开工[N];证券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昊;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耐氯性和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2 费鹏飞;抗菌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3 段美荣;复合反渗透膜的表面形貌与性能关系及性能强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魏新渝;高耐氯性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田欣霞;基膜调控及其对复合膜结构和性能影响[D];天津大学;2015年

6 胡利杰;杂萘联苯聚芳醚腈酮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汪婧;抗生物污染及耐氯化反渗透/纳滤膜研制[D];天津大学;2016年

8 肖入峰;反渗透膜系统处理维生素C凝结水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董航;多孔与层状纳米材料填充混合基质反渗透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刘清芝;反渗透膜及水溶液内扩散过程的分子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纯威;氧化石墨烯和氧化g-C_3N_4提高聚酰胺反渗透膜耐氯性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吴降麟;宽流道反渗透膜抗污染性能分析[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赵艳艳;β-环糊精改性聚酰胺反渗透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4 周艺璇;抗生物污染反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李银;聚酰胺反渗透膜表面迈克尔加成改性构建混合电荷耐污染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6 赵姝;紫外/氯与反渗透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处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张悦;亲水性介孔硅改性反渗透膜及其抗污染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姜亚;节水型家用净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9 张景隆;离子液体表面改性低压反渗透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10 董晨曦;抗生物污染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2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