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表面活性素枯草芽孢杆菌的ARTP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产物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3;TQ920.6
【图文】:
其中表面活性素是发现最早且生物表面活性最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5,6]。从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液中首次发现表面活性素,由七肽上第 7 个氨基酸残基通过内酯键与 12接而成,其结构如图 1.1 所示[8]。表面活性素的6 和 7 位;而亲水性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位于第 1。表面活性素的同分异构体在相同位置上的氨,其异构体 A/B/C 的第七位氨基酸分别为亮氨其独特的结构,表面活性素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从 72 mN/m 降低至 27 mN/m,同时具有较好面活性素还具有抗菌活性,但没有明显的杀菌性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和抑制酶等活
M43 M80 M101 M116 M156 M1730.00.20.40.60.8面活性素产量(表gmmL/菌株编号对照图 2.6 复筛菌株中的表面活性素产量Fig. 2.6 surfactin yield of secondary screening strains产表面活性素传代稳定性结果.7 中复筛出的 M36、M38、M45、M56、M77、M79和 M量提高较明显的菌株进行产表面活性素传代稳定性试验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结果如图 2.7所示。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示,其中 A1、A2 为对照组,B1、B2 为 ARTP 处理组,可以看出对照组菌体形状规则,细胞膜无破损现象,正处于分裂过程。ARTP 处理后的菌体发生以下几种变化:一些细胞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突出、凹陷和变长,一些细胞有破裂的情况,说明 ARTP 发射的等离子流对枯草芽孢杆菌 CICC 10721的细胞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导致细胞形态的改变,一些不耐受菌会直接破裂死亡,而一些抗性较强的菌则会发生不同的改变并存活下来,其生长增殖可能因而受到促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正;吴群;徐岩;;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突变菌株的差异蛋白组分析及高级醇合成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J];微生物学通报;2015年12期
2 陈亮;毛晶晶;宇光海;王金水;卞科;;响应面法优化Bacillus subtilis抗菌脂肽发酵工艺条件[J];食品科技;2015年04期
3 何荣海;刘磊;蒋边;翟庆娇;马海乐;;枯草芽孢杆菌液态发酵菜籽粕制备抗氧化肽[J];中国食品学报;2013年12期
4 韦献雅;殷丽琴;钟成;章明海;牛应泽;;DPPH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年09期
5 黄翔峰;詹鹏举;彭开铭;刘佳;陆丽君;;培养基中铁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CICC 23659发酵产脂肽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年06期
6 马勇;图雅;陈秀莉;门中华;;分光光度法测定高浓度培养液下的产油酵母菌生长曲线[J];北方园艺;2013年08期
7 赵川;罗建军;陈少华;胡美英;;微生物菌种改良筛选新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S1期
8 艾嘉;陆兆新;别小妹;吕凤霞;袁勇军;黄现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表面活性素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9年06期
9 孙力军;陆兆新;别小妹;吕凤霞;方传记;;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抗菌脂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10 别小妹;陆兆新;;影响枯草芽孢杆菌fmbR菌株抗菌物质提取的主要因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郅岩;芽孢杆菌高效合成表面活性素的代谢机制及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7年
2 庄国宏;产抗菌脂肽GD菌株筛选及脂肽分离、鉴定与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3 钱静亚;脉冲磁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4 赵君峰;淀粉液化芽孢杆菌ES-2-4基因组改组提高脂肽产量及其突变菌株差异蛋白组学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5 丁立孝;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及其结构、性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崔彦茹;Paenibacillus Polymyxa SC2的ARTP诱变及其突变株的基因组与转录组测序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2 李颂硕;解淀粉芽孢杆菌S3-1的田间应用及表面活性素发酵工艺优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邢欢;低强度超声波对热带假丝酵母的促增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4 田海娇;纤维素酶生产菌的筛选、诱变及产酶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李猛;去甲斑蝥素诱导结肠癌LS-174T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丁岚;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工程菌构建及其发酵条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朱海东;新型抗真菌抗生素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产物提取分离的初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8 陈蓉明;生物表面活性素高产菌UN1101的选育和理化性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59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59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