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微波辅助合成Fe基MOF材料及其吸附四环素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2:56
【摘要】:废水中存在的抗生素经污水处理厂等工艺难于去除,经过累积与循环,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如何快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注,新型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因其众多优点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研究目光,本文对于其合成方法和功能化改性及其应用做了一定研究,发现使用微波辅助合成材料在性质方面发生改变,且使用原位引入功能基团修饰的材料同样性质也发生改变,吸附性能均有显著的提高。本文中首先以六水氯化铁、对苯二甲酸为反应物,加入适量乙酸,加快晶体形成,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分别放入高压反应釜和微波特制玻璃容器中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合成MIL-101材料;随后又以六水氯化铁、2-氨基对苯二甲酸为反应物,加入适量乙酸,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分别放入高压反应釜和微波特制玻璃容器中在不同的反应时间下原位引入氨基,成功合成NH_2-MIL-101材料。将所制备的四种材料采用XRD、SEM、FT-IR、TGA和BET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发现表征结果均与文献报道相符,微波辅助合成材料结晶性能稍微表差,但始终保持完整框架结构,但相比较于比表面积及颗粒大小情况,微波辅助合成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大,且材料更加均匀,颗粒尺寸减小,因而在吸附方面变现出不同;而氨基修饰材料因其官能团的引入造成材料在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下降,但氨基与四环素分子可发生作用,使得吸附性能显著提高。同时,我们对材料的吸附行为进行动力学研究,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微波辅助合成材料对四环素的吸附量明显优于常规法合成材料,且氨基修饰材料对四环素的吸附量也有所增加,且吸附行为均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深入了解四环素的吸附机理,又对材料吸附四环素进行等温线和热力学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备材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均能较好的满足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属于多分子层吸附,且由热力学数据可知,所制备材料吸附四环素均属于自发吸热反应。对材料进行pH值影响吸附实验,结果发现,随着pH值增加,微波辅助法合成材料的表面电位在减少,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随pH值增大而增大,而在碱性条件下,随pH值增大而减小,溶液在中性条件下,吸附量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所制备材料吸附四环素的主要机理为静电相互作用和π-π堆叠作用。最后,我们将吸附四环素后的材料离心分离,采用水和甲醇超声的方法进行再生,进过三次重复实验后,其吸附量仍然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87;TQ424
【图文】:

溶剂,常规,材料,反应体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图1.3常规溶剂热法合成MOFs材料Fig.1.3ConventionalsolvothermalsynthesisofMOFs微波法是目前的研究热门,主要利用电磁波辐射所产生的能量在反应体系中形成局部热点,分子之间局部快速达到较高的温度,迅速成核,结晶速率也大大增加,具体反应过程如下图1.4,与常规方法相比较,此法明显较大幅度的缩短反应时间,使得反应时间从几天缩短为几十秒,且得到的产物颗粒大小均匀,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其中微波反应发生器属于精密仪器,如有小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产物的质量与稳定性[47]。图1.4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MOFs材料Fig.1.4Microwave-assistedsolvothermalsynthesisofMOFs超声法原理是将反应底物放在反应发生器中,超声处理反应体系后,在溶液中形成的气泡不断产生和破裂,产生非常高的局部温度(~5,000K)和压力(~1,000bar),从而具有极快的加热和冷却速率(1010K/s)生产产物。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具有减少结晶时间和颗粒尺寸的优点[48]。

微波,溶剂,材料,反应体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7图1.3常规溶剂热法合成MOFs材料Fig.1.3ConventionalsolvothermalsynthesisofMOFs微波法是目前的研究热门,主要利用电磁波辐射所产生的能量在反应体系中形成局部热点,分子之间局部快速达到较高的温度,迅速成核,结晶速率也大大增加,具体反应过程如下图1.4,与常规方法相比较,此法明显较大幅度的缩短反应时间,使得反应时间从几天缩短为几十秒,且得到的产物颗粒大小均匀,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其中微波反应发生器属于精密仪器,如有小问题的出现,会影响产物的质量与稳定性[47]。图1.4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MOFs材料Fig.1.4Microwave-assistedsolvothermalsynthesisofMOFs超声法原理是将反应底物放在反应发生器中,超声处理反应体系后,在溶液中形成的气泡不断产生和破裂,产生非常高的局部温度(~5,000K)和压力(~1,000bar),从而具有极快的加热和冷却速率(1010K/s)生产产物。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具有减少结晶时间和颗粒尺寸的优点[48]。

晶体形貌,吸附机理,四环素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吸附反应为自发吸热,升高温度吸附更容易进行。且综合文献所报道,材料与四环素之间吸附机理主要为静电相互作用及π-π堆叠相互作用,材料吸附四环素的合理机理过程如下图3.22。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带正电荷,而四环素分子具有不同形式的电荷,因而容易与材料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同时,材料和四环素分子中均带有苯环结构,在吸附过程中,会产生π-π堆叠相互作用,增加吸附容量。图3.22吸附机理简图Fig.3.22Absorptionmechanismdiagram3.10本章小结本章分别运用常规和微波辅助溶剂热法合成材料,材料的晶体形貌为典型的八面体,热稳定能力可达350℃左右,且微波辅助法合成材料比表面积大于常规法合成材料,材料也更均匀,颗粒较校之后,将两种材料用于吸附四环素,采用对比方式,明显得到结论为,微波辅助合成材料吸附四环素的吸附量明显提高;吸附动力学表明材料吸附适用拟二级动力学模拟动力学过程,等温吸附实验研究说明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材料吸附四环素的等温吸附,表明吸附可能是多分子层及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的过程;热力学计算所得数据说明此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混乱度增加,通过比较发现微波合成材料吸附更容易进行,因而吸附量也有所增加;溶液pH可影响材料吸附四环素,在中性条件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金秋;韩丽丽;马福英;张秀丽;;凹凸棒石吸附地下水中的Fe~(3+)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8期

2 朱健;王平;罗文连;王绍军;;硅藻土对Fe~(3+)的吸附性能及热力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3 黄革胜;;改进分析条件快速准确测定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的Fe~(3+)含量[J];安庆科技;2005年01期

4 王嵘;姚亮;申慧彦;余丽;李卫华;;三维荧光光谱表征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与平行因子分析[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年06期

5 范小语;;Fe(OH)_3胶体制备方法的探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01期

6 董顺;丁续品;;黄血盐与Fe~(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怎样写[J];化学教学;2012年09期

7 黄乔;王宏青;王榆元;罗傲恒;张勤;;基于罗丹明b类的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8 刘礼涛;郭丽;刘丹;;铁氰化钾-Fe(Ⅲ)体系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年11期

9 段希宇;叶陵;刘成国;王蓉蓉;肖茜;周辉;;Fe~(2+)对嗜热链球菌生长及发酵酸乳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7年06期

10 陈国锋;范冬冬;刘琳;吴九丽;;基于香豆素骨架的Fe~(3+)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敏;杜鹏;谭华桥;赵钊;李迪;孙再成;;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Fe~(3+)的MOF荧光探针[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王雪;黎艳;王晓军;陈平;;Fe~(3+)、Fe~(2+)对白云石、高岭土、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A];2017年中国非金属矿科技与市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张天宇;孟格;杨秋;李甜;刘军枫;;铜基MOF多层级纳米阵列的构筑及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七分会:纳米催化[C];2016年

4 孙逊;李亚峰;魏明灯;;基于MOF衍生物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A];第三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5 胡洋;赵芳;董迎迎;董镜华;胡胜利;;新型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活细胞中成像的应用[A];全国第十八届大环化学暨第十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下)[C];2016年

6 邬孝芳;焦晓兰;牛楠楠;王健春;;以亚甲基连接的二茂铁和噻唑或咪唑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对Fe~(3+)的识别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一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展军颜;文龙;李海兵;;光还原法制备杯芳烃修饰的银纳米及其对Fe~(3+)的比色检测[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刘子忠;吴静;鲍玉峰;刘东升;葛湘巍;;Fe~(3+)对全氟辛羧酸降解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周晓艳;汪冰;陈汉清;王海龙;丰伟悦;;腐殖酸对石墨烯衍生物与Fe~(3+)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10 关永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MOF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雷勇;清乾隆时期紫金釉瓷片中发现高纯相、大尺寸ε—Fe_(2)O_(3)晶体[N];中国文物报;2018年

2 记者 朱汉斌 通讯员 王云昀;首个有序大孔—微孔MOF单晶材料问世[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宋炜东;索尼FE 600mm F4 GM OSS实拍体验[N];中国摄影报;2019年

4 唐佩绵;镀层Fe浓度和润滑膜对合金化热镀锌钢板滑动性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科;Fe-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光诱导有机合成中的探索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2 周蔚虹;纳米Fe/木质陶瓷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3 司玮;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杨阳;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OF在炎症及肿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高雅;Ni、Sn对Fe基金刚石工具胎体组织及性能影响[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8年

6 吴怡;乙酰基转移酶MOF参与抑制子宫内膜癌进程及稳定雌激素受体α的作用解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李瑛;类质同像置换对磁铁矿与游离态Fe(Ⅱ)耦合体系还原性能的制约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9年

8 杜娇娇;铁磁性纯金属Fe、Ni、Co纳米晶薄膜生长的强磁场控制[D];东北大学;2016年

9 刘莹;硝酸盐/Fe(Ⅱ)复合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修复与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10 赵愈亮;超声压力作用下高Fe、Si含量Al-Cu-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楠;微波辅助合成Fe基MOF材料及其吸附四环素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2 钟璇;Fe基磁性微/纳颗粒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磁吸波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卫河转;Li_(1.17)NiQ_(0.17)Fe_(0.17)Mn_(0.49)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氧化还原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4 宋锦波;钴基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储能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年

5 程晓敏;Fe~(3+)选择性吸附叶绿素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6 刘民聪;Fe基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7 刘垣京;基于MOF材料的新型环保色料的制备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8 崔雯;MOF及其衍生材料的合成及环境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9 陈达;Fe~(3+)取代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0 陈箫;负载型纳米Ni/Fe双金属对水中四氯化碳的催化还原脱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本文编号:2759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59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