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催化裂化油浆悬浮床加氢性能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18 04:40
【摘要】:催化油浆由于其中含有固体颗粒而难以有效利用,每年产生的大量催化油浆只能作为燃料油,形成资源的浪费。本文以催化油浆为原料,在高压反应釜中对其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考察,确定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并用质谱、核磁等分析手段对原料和加氢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在此基础上对FCCS悬浮床加氢裂化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FCCS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435℃,反应初始压力8MPa(反应压力14MPa),Mo、Ni催化剂(Mo、Ni复配比例为3:2)加入量是100μg·g~(-1),SDBS助剂加入量100μg·g~(-1),硫粉加入量300μg·g~(-1),反应时间为1h。该条件下,催化油浆的转化率为41.41wt%,生焦量小,大于480℃馏分含量减小。FCCS中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胶质分别占4.9wt%、8.7wt%、85.2wt%、1.2wt%,其中芳香烃中三环和四环芳烃占原料总量的18.3wt%、28.2wt%,噻吩类化合物占13.9wt%;反应后原料中链烷烃转化率96.5%,环烷烃转化率81.2%,芳烃转化率33.1%;产物中柴油组分芳烃含量85.8%,噻吩类化合物含量13.5%,而大于350℃馏分中,芳香烃含量高达96.2%。FCCS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少量的链烷烃和环烷烃发生裂化反应,大量的芳香烃发生部分开环裂化反应,生成气体和汽油、柴油馏分,大于350℃馏分中的芳香烃中的脂肪碳含量很低。原生甲苯不溶物主要是失活的分子筛,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裂化,生成的甲苯不溶物在原生甲苯不溶物表面附着。根据其在高压釜中的加氢裂化反应情况和产物的性质,综合分析认为利用悬浮床加氢工艺处理FCCS具有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624
【图文】:

馏分,反应温度,催化油浆,甲苯不溶物


表 3-1 反应温度对催化油浆转化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f reaction for product distribution of FCC slhydrocracking产物/wt%<3体收IBP~180℃馏分180~350℃馏分350~480℃馏分>480℃馏分甲苯不溶物2.53 3.97 18.05 65.79 9.12 0.08 4.26 4.58 21.15 60.52 8.88 0.15 6.22 5.55 24.89 54.75 7.91 0.22 7.81 6.00 28.82 50.44 6.16 0.31 9.08 4.26 20.28 57.12 8.24 0.56 2.35 1.28 16.37 46.81 20.30 2.43

加氢尾油,柴油馏分,催化油浆


40图 4-3 催化油浆、柴油馏分和加氢尾油的1H-NMR 谱Fig.4-31H-NMR spectra of feed, diesel fraction and residual浆的1H-NMR 谱; (b)柴油馏分的1H-NMR 谱; (c)加氢尾油馏分的1HMR 谱带按化学位移切割为不同谱带并积分归一[87-88]。烷基氢

谱图,柴油馏分,催化油浆,加氢尾油


图 4-2 催化油浆、柴油馏分及加氢尾油的13C-NMR 谱图Fig.4-213C-NMR spectrum of feed, diesel fraction and residual浆的13C-NMR 谱; (b)柴油馏分的13C-NMR 谱; (c)大于 350℃馏分的13C表 4-5 原料,柴油馏分及减压馏分的13C-NMR 谱带解析able4-5 Distribution of13C-NMR signals of feed, diesel fraction and resid 碳类型峰面积比原料 柴油馏分8.00 有侧链的芳香碳,有杂原子的芳香碳 0.02 0.04 5.01 有环烷环取代的芳香碳 0.03 0.03 3.01 甲基取代的芳香碳 0.02 0.02 9.51 稠环结构内部的芳香季碳 0.05 0.06 7.99带一个氢的芳香碳和部分稠环结构内部的芳香季碳0.52 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凤;;石油化工中催化油浆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6年08期

2 周波;于潇航;陆志强;;油浆过滤器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及故障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年S1期

3 王连军;;高温油浆泵机械密封系统改造[J];石油化工设备;2016年06期

4 ;油浆分离及下游产品应用[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5期

5 吕良露;;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油浆系统结焦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J];安徽化工;2017年03期

6 李稳定;;催化循环油浆泵长周期运行[J];山东化工;2017年19期

7 徐大学;;催化油浆在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5年33期

8 李健宗;;催化油浆泵密封失效分析及对策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年04期

9 李振林;;油浆系统结焦原因及解决提案[J];化工管理;2016年18期

10 刘琪;;催化裂化油浆系统的运行和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喻健良;陈鹏;项忠维;李卫东;;催化油浆闸板阀失效原因分析[A];第六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精选集[C];2005年

2 陈高贵;郑鸿伟;;油浆泵的振动原因分析与处理[A];第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赵睿;李瑞丽;高金森;;华北减压渣油脱油沥青与催化裂化油浆混合减粘裂化工艺条件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熊志强;张立海;;延迟焦化装置掺炼催化油浆技术经济分析[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苏玉忠;杨海兰;李军;高浩其;;掺兑催化裂化油浆和糠醛抽出油丙烷脱沥青中试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幸;向丽;李义一;程健;;催化裂化油浆交联缩合生产道路沥青研究 Ⅱ交联催化裂化油浆拔头调合道路沥青[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高磊;张迎恺;霍欢;;油浆蒸气发生器减应力槽管板焊接工艺研究[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杨社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如何减少结焦的探讨[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王路军;;PY300-120油浆泵振动分析及改造[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杨建丽;薛永兵;张玉贞;刘振宇;;煤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处理制备优质道路沥青改性剂[A];中国煤炭学会煤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型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文艳;大庆石化成功回炼催化油浆[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孔凡涛 通讯员 张敬霞;大庆石化掺炼油浆增效显著[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张一峰;科技赢得效益来[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朱爱华;油浆自动过滤系统在大连石化运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记者 廖和明 特约记者 冯林财;一项新举措年可增效六千万元[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何俊;武汉保华综合利用催化油浆资源[N];中国石化报;2008年

7 朱爱华;油浆自动过滤系统运行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记者 何平 通讯员 田斌龙;兰州石化 改进设备增产6000吨油浆除灰产品[N];中国石油报;2018年

9 本报记者 何平 通讯员 韦茜;催化油浆,“滤”出真金白银[N];中国石油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钟志敏;推进20万吨/年油浆利用项目[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杉;催化裂化油浆加工过程分子转化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魏忠勋;催化油浆和煤焦油中固含物脱除及高附加值利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3 李学军;FCC油浆溶剂萃取研制针状焦[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FCC油浆萃取溶剂实验研究及分离罐内流场数值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常泽军;加氢前后FCC油浆的化学结构分析与反应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李庆铭;催化裂化油浆悬浮床加氢性能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4 常鹏;催化油浆溶剂精制工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王森;催化裂化油浆加氢催化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6 李佩佩;催化油浆制备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5年

7 朱军帅;油浆泵机械密封结构改进及热流固耦合分析[D];西华大学;2018年

8 邢鑫磊;催化油浆陶瓷膜过滤技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9 王振华;催化外甩油浆的深层过滤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10 赵娜;静电分离催化裂化油浆中固体颗粒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本文编号:2760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60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