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纳米纤维异质结体系的构筑及其PM捕获性能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340.64;TB332;X513
【图文】:
1.1研究背景逡逑近10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我国中部和东部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1],逡逑如图1.1所示,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生活。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烟、落尘、煤尘、逡逑气体、粒状物、放射性有毒化学物或其他室外大气中的含有物。其中,空气中的逡逑颗粒物(PM)污染是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24]。空逡逑气污染按PM的浓度分为良好、中等、不良、极不良、有害和危险5个等级[5,6]。逡逑201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每年有近200万的过早死亡病例与颗粒物污染有逡逑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也发表报告称人类的平均寿命因为空气污染很可能逡逑已经缩短了邋5年半。并且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就预计有5万中国人因为空气逡逑污染而过早死亡,中国的空气污染使得城市居民的寿命减少了邋18年[7,8:1。更糟糕逡逑的是,2016年底中国雾霾加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深陷“霾伏”。40个城市发布逡逑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其中,包括北京在内的23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17个城逡逑市发布橙色预警。逡逑i福'.置..逡逑!i邋I逦姦邋PMm(^)逡逑
径小于或等于2.5邋pm的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严重影响,是导致雾霾逡逑的罪魁祸首[1()]。PM主要由硫和氮的氧化物组成,成分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逡逑的多样化[11]。PM的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如图1.2所示,但危害较逡逑大是后者。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植物花粉和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逡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以及尘暴事件等都会将大量的PM输逡逑送到大气中[12]。人为源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主要是各种燃料的燃烧如燃逡逑气燃煤燃油排放的烟尘,尤其是在发电、冶金、石油、纺织等工业领域;流动源逡逑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因为煤炭取暖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取暖的主要逡逑方式,所以发展中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室内,二手烟是PM最逡逑主要的来源,因为烟草产品的燃烧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日常生活中,逡逑人们通常需要根据空气质量的好坏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逡逑Soil邋dust逡逑16%逡逑Coal邋combustion邋_逦逦邋Secondary逡逑\.逦?逦/邋inorganic邋aerosol逡逑r逡逑Biomass邋burning逡逑3%逡逑Traffic邋&邋waste逦28%逡逑incineration逦Industrial邋pollution逡逑图1.邋2北京市PM的来源分布逡逑Fig.邋1.2邋Sources邋of邋PM邋in邋Beijing[nl逡逑由于粒径小,表面积大,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运动距离远,影响范围大,逡逑2逡逑
这类材料的主要缺点。为了进一步满足净化要求,科研人员制造了许多具有更高逡逑比表面积,更小纤维直径,更轻重量的表面改性的材料,其主要依靠表面粘附作逡逑用吸附PM,如图1.4所示,并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性能。逡逑A逦■?11丨__明_逦B逦■0■■■■■逡逑'I逦|逡逑多逦拳逦T逡逑Thick逡逑V:.邋D逡逑ly逦W逦--逡逑=r以等辛逦Mkrosize逡逑Porous邋membrane邋air邋filter逦Commercial邋fibrous邋air邋filter逡逑图1.3传统空气过滤膜PM过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兴程;杜娟;;徐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与PM_(2.5)污染水平分析[J];广东化工;2016年22期
2 葛琳琳;郑元铸;涂圣锋;朱京科;王俏丽;王向前;李素静;李伟;;温州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年01期
3 陈军;张志勇;王万虹;张荣林;程勇;程春齐;;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暴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性效应关系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1期
4 侯贻菊;刘延惠;闫国华;赵文君;;城市森林对PM_(2.5)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J];贵州林业科技;2016年04期
5 张婷;曹军骥;刘随心;;宝鸡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地球环境学报;2017年01期
6 李灵欢;姚元发;李汉兵;;PM_(2.5)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6年11期
7 贺晋瑜;燕丽;雷宇;王慧丽;汪旭颖;丁哲;;京津冀地区燃煤锅炉PM_(2.5)减排潜力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4期
8 关莹;何伟轩;孙昊;许昂;;室内外细颗粒物PM_(2.5)的实测与模拟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年52期
9 吴雨华;王媛;朱娜;秦阳;;长春春季PM_(2.5)及其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4期
10 张永利;莫哲;易井萍;王晓峰;王芝芳;;舟山市大气PM_(2.5)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死亡人数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佳鹏;胡柯;李蒲;钟章雄;唐经礼;;武汉秋季典型堆积污染过程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6年
2 刘红霞;肖文胜;占长林;张家泉;姚瑞珍;曹军骥;郑敬茹;;黄石大气PM_(10)中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钟章雄;陈怡;叶飞;唐经礼;田建军;;武汉市PM_(2.5)中有机碳元素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4 苏慧;刘珊;任明忠;李杰;;室内空气中PM_(2.5)浓度与水溶性离子特征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5 刘艳菊;张美根;张仁健;陈红岩;张婷婷;;2009年春季大气PM_(2.5)、黑碳和有机碳浓度变化特征[A];第十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6 孙志洪;;有机酸对土壤重金属活性以及对PM_(2.5)的制约[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魏秀丽;高闽光;刘建国;刘娜;徐亮;童晶晶;金岭;;气溶胶PM_(2.5)中硫酸根离子的FTIR定量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8 林国鑫;陈小利;郑岩峰;黄建华;;湿式电除尘器——应对PM_(2.5)超低排放新武器[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郦祝海;刘含笑;郭峰;余顺利;;促进PM_(2.5)凝并技术及研究进展[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葛璇;李海滨;张厚勇;;加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PM_(2.5)中的苯并[a]芘和酯类[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林霞;江西去年PM_(2.5)平均浓度38微克[N];中国环境报;2019年
2 陈昊 黄慧诚;31微克! 广东PM_(2.5)年均浓度创新低[N];中国环境报;2019年
3 记者 骆倩雯;一季度PM_(2.5)浓度创同期新低[N];北京日报;2019年
4 记者 阎轶洁;市政协就“关于推进蓝天保卫战中重点防治降尘和PM_(10)的协商”进行视察调研[N];太原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郭文生 见习记者 任效良;PM_(2.5)浓度同比上升47.3%[N];中国环境报;2017年
6 记者 张鸣岐;PM_(2.5)年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N];天津日报;2017年
7 通讯员 沈吉 陈傲昂;2016年市区PM_(2.5)下降幅度全省第一[N];湖州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黄晓娜 通讯员 惠环宣;专家:臭氧应与PM_(2.5)结合治理[N];惠州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邹春蕾;2016年全国PM_(2.5)浓度降6%[N];中国电力报;2017年
10 记者 郑东岩 通讯员 赵晶;PM_(2.5)监测有了“显微镜”“追踪器”[N];德州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细元;基于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的上海市PM_(2.5)浓度时空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杨东阳;基于分层时空建模的长江三角洲地区PM_(2.5)浓度估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云峰;泉州市大气PM_(2.5)化学组成特征及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4 赵阳;南昌市大气PM_(2.5)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5 赵俊玲;PM_(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荣蕊;典型纳米颗粒及燃烧源PM_(2.5)的生物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7 药红梅;PM_(2.5)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ACS的可能机制及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古金霞;天津市区PM_(2.5)污染特征及灰霾等级评价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肖奕;北京市黑碳及PM_(2.5)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健康影响的临床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张建强;基于稳定碳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的空气颗粒物(PM_(10))源解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e
本文编号:2766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6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