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煤与生物质加压热解及协同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1:37
【摘要】:面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生物质产量巨大的能源现状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开展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燃烧技术可以发挥我国煤及生物质资源优势,可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低品位生物质燃料向高品位燃料的转变,同时改善热解液体及气体产物品质。加压工况可以加强煤与生物质的相互作用,故本文开展了煤与生物质加压热解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加压热重分析仪(PTGA)对煤、松木屑及其混合样品进行了0.1-2.0 MPa压力下的热解失重特性研究以及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热解压力升高会抑制样品热解挥发分的析出,使样品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增大56%-85%;松木屑与煤共热解过程不是两者单独热解过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协同反应相互促进或抑制的结果,共热解失重相较计算值在加压条件下提高了8%-23%,在常压条件下降低了6.7%,但不管是常压还是加压共热解,共热解主要热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相较松木屑和煤单独热解均有所降低。为了进一步探讨热解气固液产物的产率及品质,本文利用固定床对煤、松木屑及其混合样品进行了加压热解并对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手段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松木屑热解的气体和液体产物产率均高于博斯坦煤;随着热解压力增大,煤与松木屑热解的气体及液体产物产率降低而半焦产率升高,气体产物中CH_4、C_2-C_3、CO_2含量升高而CO、H_2含量降低,液体产物中轻质焦油占比先降低后升高;煤与松木屑共热解在气固液产物产率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但是提高了气体产物中CO_2、CO、H_2组分的占比,促进了热解焦油轻质化。为了研究松木屑半焦在共热解中起到的作用,本文利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对煤、松木屑、煤与松木屑混合样品以及煤与松木屑半焦混合样品进行了快速裂解实验并对热解轻质焦油进行了分析。发现煤与松木屑共热解虽然没有提高轻质焦油中芳烃组分的含量,但是芳香烃中BTX的含量为62.4%,高于煤单独热解的51.2%,即改善了芳烃分布;煤与松木屑半焦共热解的芳香烃中BTX含量高于55%,也比煤单独热解高,但是松木屑半焦对共热解的作用是有限的,不随半焦掺混比例增大而对共热解的作用相应增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530.2;TK6
【图文】:

一次能源消费,煤炭,占比


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利用。而能源的个国家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根据 20 2017 年底,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探明储量为 5.5 万亿立方米,天然 百万吨,煤炭储产比为 39 年。在在连续三年下跌后,中国煤炭消费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 60.4大规模 煤改气 ,但电力需求增长国的煤炭资源优势,实现煤炭的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石油 19.4水电 8.3%可再生能源 3.4%

技术路线图,多联产,低温热解,煤炭


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对煤炭进行分级提质利用制备清洁燃料及化工产品物质高碱金属及氢含量的结构特性,对我国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多联产技术概况炭多联产的含义是指通过煤炭转换,利用技术有机集成,来获得多种二,如:电、甲醇等液体燃料,城市煤气、氢等气体燃料,和多种附加值工副产品[3]。利用煤炭热化学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炭的分级转化利用,实组分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可解决煤炭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煤多联产线如图 1.2 所示。热解作为多联产技术的核心步骤,热解产物转化率及接影响煤炭利用效率。

热解过程,烟煤


1.3 煤热解研究煤的热解是指在惰性高温气氛下煤基质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过程,煤在热解过程中会析出 H2、CO2、CO、芳香烃、脂肪烃等挥发分,同时固体产物在熔融状态中不断芳构化形成半焦或者焦炭。煤的热解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含了多种平行反应、竞争反应,其热解特性不仅与煤炭性质有关,与气氛、压力等实验工况更是联系密切,掌握煤炭的热解机理以及煤炭热解特性与热解条件的关系对煤炭资源的定向转化、高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1.3.1 煤热解机理煤炭在惰性气氛下加热时,随温度升高煤基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并形成气态、液态和固态产物,过程如图 1.3、图 1.4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良;葛延;马玄恒;吕江;金晶;;小颗粒煤半焦的应用分析及展望[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7年06期

2 吴帆;刘长武;许晨曦;李晓龙;刁兆丰;冯波;孙位;;龙口油页岩及其半焦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对比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7年07期

3 刘丽婷;朱端旭;杨鑫;白斌;郑化安;;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中低温热解半焦中元素[J];广州化工;2017年21期

4 石岩峰;;半焦企业准入门槛高了多少?[J];环境经济;2015年09期

5 罗雄威;马宝岐;;活性半焦的应用性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年06期

6 孟祥嵩;贾相如;张晓龙;;褐煤半焦燃烧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煤炭技术;2014年09期

7 徐林;;半焦沫煅烧制取硫化钠工艺的研究[J];四川化工;2013年06期

8 刘殊远;汪印;武荣成;曾玺;许光文;;热态半焦和冷态半焦催化裂解煤焦油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9期

9 上官炬,李转丽,杨直,樊惠玲,沈芳,苗茂谦;高温热处理对活性半焦烟气脱硫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沈满珍;用气相色谱法研究煤与半焦的特性 Ⅲ.半焦与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活性[J];燃料化学学报;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邬虎林;白晓光;;高炉喷吹的低温半焦的研究与应用[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2 宋银敏;李阳;李娜;滕英跃;何润霞;刘全生;;胜利褐煤半焦的燃烧性能研究[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3 周宏仓;金保升;肖睿;仲兆平;郑有飞;汤莉莉;;原煤和半焦加压燃烧飞灰中PAHs分布特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6暨第一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世永;高少鹏;梁效;刘美美;;半焦复合空气旋转流干法分选脱灰研究[A];2017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5 曾国勇;张巍巍;陈雪莉;于遵宏;;载气对生物质热解半焦性能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明山;冯绍龙;韩应国;王其雷;;龙口油页岩、半焦和煤混合燃烧特性研究[A];2015地学新进展——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5年

7 杨彪;龚志军;武文斐;;半焦燃烧过程中NO生成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二十届SO_2、NO_X、PM_(2.5)、Hg 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张丽;李春虎;侯影飞;冯丽娟;张新玲;翟正;;改性活性半焦对FCC汽油中硫化物的脱除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解强;梁鼎成;田萌;党钾涛;刘金昌;杨明顺;;升温速率对神木煤热解半焦结构性能的影响[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10 李春虎;杨林;王林学;胡龙军;齐欣;冯丽娟;;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脱除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闫俊荣;半焦企业准入,要打好环保牌[N];中国化工报;2015年

2 本报记者 张苓 方雪萍;半焦产业欲“清洁转身”[N];中国冶金报;2009年

3 裴贤丰 曲思建 王利斌 商铁成 张樝 王晓磊;半焦的应用现状与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孟庆波;低阶烟煤制取半焦在冶金工业的应用[N];中国冶金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兴刚;煤热解需破除半焦利用瓶颈[N];中国化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王丽丽;煤炭分质分级利用能否催生新业态?[N];中国煤炭报;2015年

7 魏曙光;我国焦炭及半焦9月出口量下降[N];证券时报;2011年

8 记者方雪萍 张苓;中焦协:半焦和热回收焦炉生产应严格执行 《焦化行业准入条件》[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李军;陕西加速淘汰落后焦化产业[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首席记者 张苓;陕西省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出台[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煤炭部分气化分级转化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2 王朋;生物质半焦应用于高炉喷吹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孙加亮;褐煤温和气化特性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4 许修强;预处理对胜利褐煤半焦原位气化特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5 周宏仓;流化床煤部分气化/半焦燃烧多环芳烃生成与排放特性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邢德山;工业半焦吸附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7 王俊琪;煤的部分气化及半焦燃烧系统集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林学;改性活性半焦选择性吸附汽油脱硫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张睿;烟煤热解半焦气化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振;粉状活性半焦的快速制备过程及SO_2吸附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洁;煤与生物质加压热解及协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李元君;褐煤微波热解及半焦特性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3 王康;神东煤热解挥发分通过半焦层的二次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4 杨凯;CFB锅炉燃烧半焦的数值模拟及遗传算法在床温反问题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赵彤;C-O单键官能团在半焦-NO反应中的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6 张延辉;半焦作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球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窦冠雄;改性活性半焦脱硫脱硝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年

8 殷俊平;加压双流化床煤分级转化:平焦燃烧特性及反应器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9 卢茂奇;油页岩半焦流化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8年

10 刘浩;固定床生产CS_2的实验与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6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66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