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机制与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0:48
【摘要】: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之一,通过煤基多联产系统制取替代燃料,对于缓解我国油、气紧张状况、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也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从机理层面分析了多联产系统的基础单元——气化单元的(?)损失规律,研究了通过改变气化反应路径以减小气化反应过程(?)损失的可行性,并比较了生产甲醇、甲烷两种不同替代燃料的多联产系统性能差异、以及相对于各自单产系统的节能率差异等,进一步补充了多联产系统的集成优化原则。在机理层面,从气化反应过程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规律出发,研究了气化反应过程(?)损失随反应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传统的水煤浆气化工艺的炯损失构成,以及通过改变水煤浆浓度、氧煤比等来调节气化反应温度、从而对气化过程(?)损失造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水煤浆浓度可以减小气化反应产生的(?)损失,从而提高气化反应过程的炯效率。为了比较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及电力多联产系统的性能差异,首先,传统的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单产系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带精馏、驰放气不回收的煤制甲醇单产系统的(?)效率为48.7%,而煤制甲烷单产系统的(?)效率为56.6%,造成两种系统性能差异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合成的化工产品是否需要精馏,合成反应的温度及回收的热量,以及合成过程排放的驰放气是否回收利用。通过取消传统煤制甲醇单产系统的精馏单元、同时将驰放气用于补燃以回收其热值,煤制甲醇单产系统的(?)效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无调整、适度循环的煤制甲醇、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两种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效率以及相对于各自单产系统的相对节能率也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增加CO2捕集单元后两种多联产系统的CO2捕集能耗差异。结果表明,醇电联产系统和煤制甲烷及动力多联产系统在各自的最佳循环倍率下的(?)效率分别为53.8%和60.9%,相对节能率分别为15.0%和14.2%;两种多联产系统实现系统节能的机理有所不同,煤制甲醇多联产系统通过对合成单元排出的驰放气进行补燃以回收其热量,可以在合成反应单元实现更佳的节能效果,而煤制甲烷多联产系统则通过取消合成气调整,节能效果主要来自于变换反应和净化单元。对于带CO2回收的两种多联产系统,由于煤制甲烷系统在合成反应之后捕集CO2,处理的气体量较少并且气体中C02的浓度较高,因此可以实现较低的CO2捕集能耗。通过利用CO2代替纯氧作为气化剂,可以改变气化反应路径,从而减小气化反应过程产生的(?)损失,并且可以取消空分单元,避免了传统空分制氧单元的巨大能耗,从而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率。利用CO2作气化剂的新气化制甲醇系统与传统煤制甲醇系统的热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其系统总(?)效率分别为61.3%和48.7%,新气化制甲醇系统在气化反应过程的(?)损失有大幅减少,同时,新气化制甲醇系统可以回收利用CO2分离单元捕集的一部分CO2,进而实现更高的系统(?)效率。另外,为了验证新气化工艺的可行性,设计并完成了煤炭炼焦以及焦炭-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实验,并分析了煤种、炼焦方式、气化条件等对于焦炭-二氧化碳气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考察的褐煤、长焰煤、烟煤等均适合作为气化煤原料用于新气化系统,炼焦方式对焦炭气化反应速率影响不大,气化反应采取1000℃的温度便能够保证气化反应的速率;另外,通过添加碱金属催化剂也可以有效加快气化反应速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3
【图文】:

多联产系统,多联产,化工产品,煤制油


煤基多联产系统是W煤气化技术为基础,利用煤气化制取的粗合成气,经过净化后用逡逑来化工合成和发电,同时生产电力、化工产品、蒸汽等产品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系统口2],逡逑典型煤基多联产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2所示[23]。逡逑目前,国内外对于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巧主要集中在W下几个方面:新型多联产系统逡逑的提出、多联产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多联产局部技术的改进、对现有系统的分析比较W逡逑及多联产系统评价准则和性能指标等。逡逑3逡逑

曲线,化学计量数,气体组分,压力变化


即减小了反应驱动力、减小了反应过程拥损失;反之则会导致系统AG增大。通逡逑过计算120(TC下,压力从化ar提高到3化ar时,公式2.14中第2项随压力的变化,得到逡逑的结果如图2.2所示。逡逑80逡逑_邋70逦?逡逑墨逡逑吾邋40逡逑技逦逦逦邋一逡逑;30逦/逦^逡逑曼居二^二^逡逑0邋#=-逦?邋?邋?邋?逦?逦?逦逡逑:逦0逦5逦10逦15逦20逦25逦30逦35逡逑压力,bar逡逑—la邋—lb邋—2邋—3a邋—3b逡逑图2.2公式2.14中第2项随压力变化图逡逑从图中可^文看出,由于反应la、2、3均为反应前后气体组分化学计量数增加的反应,逡逑随着压力的增加,反应过程AG逐渐减小,即反应过程驱动力逐渐减小、反应过程拥损失逡逑减小;另外,反应2和反应3a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组分化学计量数相同,在图中两个反应的逡逑曲线重合。对于气化反应过程而言,增加反应压力,能够促进反应4、5、6的进行,同时逡逑抑制反应1、2、3、9的进行,从而增加了产物中C02、CH4的产量。另外,对于不同的反逡逑应,公式2.14中第2项对各反应过程AG的影响相对于第一项AfG累较小。逡逑?反应进度弓

反应进度,公式,应压力,气化剂


要对反应la、2、化进行分析(对于H20作为气化剂,应当考虑反应物比0为液态,即反逡逑应3b),比较了S种反应AG随着反应温度的变化表,取反应压力为30bar,反应进度分别逡逑为0.1、0.5和0.9,如图2.4所示。逡逑2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浩楣;;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8期

2 金红光,高林,郑丹星,刘泽龙,林汝谋,蔡睿贤;煤基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3 倪维斗,李政;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J];节能与环保;2001年05期

4 武晋强;利用鲁奇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系统[J];煤化工;2002年04期

5 武晋强;利用鲁奇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续)[J];煤化工;2002年05期

6 倪维斗,李政,江华;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J];煤炭转化;2003年04期

7 林汝谋;金红光;高林;;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其集成优化机理[J];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04期

8 唐宏青;;发展中的现代煤化工多联产[J];煤化工;2006年04期

9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J];现代化工;2007年S1期

10 李刚;韩梅;;兖矿集团煤基多联产系统规划简介[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晓迅;;以“煤催化热分解—煤焦气化耦合技术”为核心的煤炭多联产系统[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2 徐钢;李洪强;韩巍;金红光;;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倪维斗;;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A];《中国的绿色的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晋国栋;杨宁;姚建中;李静海;;煤炭多联产系统气化炉流场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6 王五一;;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用于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议方案说明[A];‘十二五’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节能减排技术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新忠;多联产 煤炭清洁利用的必然选择[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倪维斗 郑洪_";中国能源战略:大力发展多联产和核电[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记者 蔡波;生态上海 一首绿岛小夜曲[N];上海科技报;2006年

4 记者 耿挺;推动“洁净煤电”上海责无旁货[N];上海科技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星宙 陆文辉;长期能源短缺求解 煤气化多联产待推[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王红;推进洁净煤产业化 发展多联产空间大[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实习生 曾妮;低碳经济的希望工程[N];经济日报;2010年

8 王乐意;双气头多联产示范工程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胡学萃;IGCC多联产应打破行业界限[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石新忠;多联产格局将延伸山西煤化工产业链[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峗;基于能量与物质利用分析的多联产系统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郝艳红;煤基多联产系统的

本文编号:2774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74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