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节能机制与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3
【图文】:
煤基多联产系统是W煤气化技术为基础,利用煤气化制取的粗合成气,经过净化后用逡逑来化工合成和发电,同时生产电力、化工产品、蒸汽等产品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系统口2],逡逑典型煤基多联产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2所示[23]。逡逑目前,国内外对于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巧主要集中在W下几个方面:新型多联产系统逡逑的提出、多联产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多联产局部技术的改进、对现有系统的分析比较W逡逑及多联产系统评价准则和性能指标等。逡逑3逡逑
即减小了反应驱动力、减小了反应过程拥损失;反之则会导致系统AG增大。通逡逑过计算120(TC下,压力从化ar提高到3化ar时,公式2.14中第2项随压力的变化,得到逡逑的结果如图2.2所示。逡逑80逡逑_邋70逦?逡逑墨逡逑吾邋40逡逑技逦逦逦邋一逡逑;30逦/逦^逡逑曼居二^二^逡逑0邋#=-逦?邋?邋?邋?逦?逦?逦逡逑:逦0逦5逦10逦15逦20逦25逦30逦35逡逑压力,bar逡逑—la邋—lb邋—2邋—3a邋—3b逡逑图2.2公式2.14中第2项随压力变化图逡逑从图中可^文看出,由于反应la、2、3均为反应前后气体组分化学计量数增加的反应,逡逑随着压力的增加,反应过程AG逐渐减小,即反应过程驱动力逐渐减小、反应过程拥损失逡逑减小;另外,反应2和反应3a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组分化学计量数相同,在图中两个反应的逡逑曲线重合。对于气化反应过程而言,增加反应压力,能够促进反应4、5、6的进行,同时逡逑抑制反应1、2、3、9的进行,从而增加了产物中C02、CH4的产量。另外,对于不同的反逡逑应,公式2.14中第2项对各反应过程AG的影响相对于第一项AfG累较小。逡逑?反应进度弓
要对反应la、2、化进行分析(对于H20作为气化剂,应当考虑反应物比0为液态,即反逡逑应3b),比较了S种反应AG随着反应温度的变化表,取反应压力为30bar,反应进度分别逡逑为0.1、0.5和0.9,如图2.4所示。逡逑2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浩楣;;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8期
2 金红光,高林,郑丹星,刘泽龙,林汝谋,蔡睿贤;煤基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3 倪维斗,李政;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J];节能与环保;2001年05期
4 武晋强;利用鲁奇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系统[J];煤化工;2002年04期
5 武晋强;利用鲁奇技术发展煤化工多联产系统(续)[J];煤化工;2002年05期
6 倪维斗,李政,江华;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J];煤炭转化;2003年04期
7 林汝谋;金红光;高林;;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及其集成优化机理[J];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04期
8 唐宏青;;发展中的现代煤化工多联产[J];煤化工;2006年04期
9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J];现代化工;2007年S1期
10 李刚;韩梅;;兖矿集团煤基多联产系统规划简介[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晓迅;;以“煤催化热分解—煤焦气化耦合技术”为核心的煤炭多联产系统[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2 徐钢;李洪强;韩巍;金红光;;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周丽;胡晓;胡山鹰;金涌;;基于煤气化多联产的生态工业系统探讨[A];生态工业工程与循环经济——第一届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倪维斗;;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系统[A];《中国的绿色的发展道路——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晋国栋;杨宁;姚建中;李静海;;煤炭多联产系统气化炉流场数值模拟[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6 王五一;;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用于新疆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建议方案说明[A];‘十二五’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节能减排技术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新忠;多联产 煤炭清洁利用的必然选择[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倪维斗 郑洪_";中国能源战略:大力发展多联产和核电[N];中国化工报;2005年
3 记者 蔡波;生态上海 一首绿岛小夜曲[N];上海科技报;2006年
4 记者 耿挺;推动“洁净煤电”上海责无旁货[N];上海科技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张星宙 陆文辉;长期能源短缺求解 煤气化多联产待推[N];中国电力报;2006年
6 王红;推进洁净煤产业化 发展多联产空间大[N];中国化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杨忠阳 实习生 曾妮;低碳经济的希望工程[N];经济日报;2010年
8 王乐意;双气头多联产示范工程启动[N];中国化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胡学萃;IGCC多联产应打破行业界限[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石新忠;多联产格局将延伸山西煤化工产业链[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峗;基于能量与物质利用分析的多联产系统优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郝艳红;煤基多联产系统的
本文编号:2774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7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