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低阶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与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20:38
【摘要】:煤热解是煤热加工利用的第一步反应,热解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热解反应速率,有助于理解煤热解过程中化学组分的相互作用、元素迁移及挥发分生成规律并预测热解产物分布。当前文献中已经报道多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其对不同煤种及热解工艺的适应性,厘清热解动力学模型参数选择的差异性,可为热解工艺及反应器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热解过程中化学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对完善热解反应理论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三种低阶煤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吡啶抽提实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13)C-NMR固体核磁实验确定了煤样化学结构基本组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热重(TG)实验研究(升温速率10-50),研究发现吐鲁番褐煤脂碳占总碳原子百分比相对于其他两种次烟煤高;对于三种煤样羧基碳含量较少,除天池煤外,其余两种煤样则有较为明显的羰基碳峰值。同时使用FWO模型、Friedman模型及KAS模型分析了三种低阶煤样TG脱挥发分动力学,评估了模型的适应性发现等转化率方法中FWO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GA数据。同时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了三种低阶煤热解反应速率,根据等转化率方法中得到的指前因子分布函数,确定了适用于分布活化能模型中的不同煤种指前因子值,解决了以往分布活化能模型中指前因子选择存在任意性的困难。进而评估了反应级数、反应温度指数、反应阶段数以及活化能分布函数类型的影响,发现双高斯分布活化能n级反应模型对于三种煤样的TG曲线拟合最好。本文采用居里点裂解器(PY)对准东煤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研究,升温速率高达2000,研究发现当最终的热解温度约为1200 K左右时,颗粒的内部热量足以促进各种反应,并且煤颗粒中的温度梯度将降低。但温度低于1100 K时,由于煤颗粒局部发生热解导致不稳定桥,外围结构等化学组分产生的变化不同,因此失重随粒径变化出现一定差异。同时采用大分子网格模型对热失重过程进行预测,提出不稳定桥竞争与协调热解模型,很好的预测并解释了高温下非冷凝气体与焦油释放的不同步的现象,且能够较好地预测准东煤在PY快速裂解实验中的失重并揭示不同化学结构随温度变化的反应机理。实际工业中煤焦是热解的主要产物之一,热解过程对煤焦表观形貌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自行设计流化床热解装置,并成功制备了煤焦颗粒,与快速PY裂解制备煤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流化床制备煤焦孔隙更为丰富;随热解温度的增高,PY裂解条件下煤焦粒径先减小后略微增加,而流化床热解制备的煤焦粒径减小;相较于原煤而言,两种热解条件下颗粒二维球形度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530.2
【图文】:

框架图,框架图,低阶煤


物释放机理还不完善。为了获取煤在热解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实现轻质气体,焦油以及各个化学结构变化的预测,满足低阶煤热解分级炼制后续工艺对热解单元产物分布的利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低阶煤催化热解流化床多组分颗粒分布及固体相微观行为,对基于低阶煤不同热解工艺建立热解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流化床热解煤焦进行了微观表征,得到了热解温度对煤焦表观形貌的影响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图 1-1 所示,首先对煤颗粒分别进行热重,PY 居里点裂解以及流化床热解三种工艺,并且同时用元素分析,13C-NMR 和吡啶抽提得到了煤的化学结构参数;对于热重法得到的失重曲线分别采用等转化率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拟合得到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对于 PY 裂解条件下得到的失重曲线,首先使用煤化学结构作为输入参数,得到了 Flashchain 模型中直链分子构型,并进一步改进不稳定桥反应机理对煤快速热解失重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微观结构随热解温度的变化情况;最后分别分析PY裂解条件下得到的煤焦与流化床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煤焦孔隙结构与物理特征参数,比较两种制焦方法的差异。

煤样,吡啶,抽提,实验装置


图 2-1 煤样吡啶抽提实验装置Fig.2-1 pyridine extraction experiment devi究验现煤样在热解过程中失重的实时检测,且加能够得到在中低速热解条件下不同温度段的可以满足模型拟合法在热解动力学中的应用系统为常压热重分析仪(德国耐驰,STA449在常温下冷却至室温,将坩埚取出,称取

装置图,热解实验,流化床,装置图


(a)示意图石英玻璃管电加热质量流量控制器氮气瓶入料口热电偶控制阀气体出布风板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 aaaaaaaa流化床压阀制阀纱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低阶煤改性增塑技术[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1年01期

2 李安;;浅析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J];石化技术;2018年02期

3 任其龙;;低阶煤高值转化制备基础化工原料关键技术及应用[J];化工进展;2016年12期

4 ;我国已突破“吃干榨净”低阶煤关键技术[J];煤炭科技;2017年01期

5 ;中科院突破低阶煤分级转化关键技术瓶颈[J];乙醛醋酸化工;2017年05期

6 本刊讯;;中科院突破低阶煤分级转化关键技术瓶颈[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7年04期

7 潘生杰;陈建玉;范飞;李鹏飞;;低阶煤分质利用转化路线的现状分析及展望[J];洁净煤技术;2017年05期

8 孙双红;;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多联产试验总结[J];化肥工业;2017年04期

9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特辑——“低阶煤利用”征稿启事[J];化工学报;2015年03期

10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特辑-“低阶煤利用”征稿启事[J];燃料化学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2011年“全国低阶煤加工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论坛”会议纪要[A];中国煤炭学会简讯(第132期)[C];2011年

2 赵孟浩;张守玉;郑红俊;董建勋;李尤;侯宝鑫;涂圣康;金涛;丁艳军;吕俊复;;低阶煤低温干燥官能团演变研究[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3 曲思建;王琳;张樝;刘敏;刘立麟;;我国低阶煤转化主要技术进展及工程实践[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高层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水恒福;王知彩;雷智平;任世彪;康士刚;潘春秀;;中低阶煤的热溶及其洁净利用新途径研究[A];第二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会议指南2015[C];2015年

5 ;陕煤化集团“气化-低阶煤热解一体化技术工业试验”通过鉴定[A];中国矿业科学协同创新联盟2015年会、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建设采矿技术强国”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14次全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热害冲击地压控制学术大会论文专集[C];2015年

6 彭少涛;刘川庆;朱卫平;孙斌;刘学鹏;;保德区块中低阶煤压裂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文丁;;浅谈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褐煤的研究与开发[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8 段清兵;;中国水煤浆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A];第三届煤炭科技创新高峰论坛——煤炭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技术与装备论文集[C];2016年

9 朱军峰;王佩;李俊国;张光华;;表面化学在提高低阶煤成浆性能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0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6年

10 高同国;姜峰;杨金水;袁红莉;;低阶煤降解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及其降解效果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红梅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无机化工处副处长;低阶煤热解提质需全力攻关[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高重密;将褐煤当油用[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记者 袁兆辉 通讯员 谢宏;朔州好项目让低阶煤“生金”[N];山西日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张云 通讯员 史俊杰;低阶煤变身有机肥 长山药亩增千余斤[N];山西经济日报;2017年

5 记者 王长尧;低阶煤热解技术获突破[N];中国能源报;2018年

6 记者 孙业文;加快推进低阶煤洁净化 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N];图们江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李大庆;预热燃烧技术让低阶煤利用清洁高效[N];科技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张然;我国战略性先导科技取得阶段性成果[N];北京日报;2017年

9 寇佳楠 李瑶;与会代表热议低阶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N];中国矿业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闫志强;我们要找到高效环保利用低阶煤方法[N];中国能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俊;低阶煤/生物质超临界CO_2/C_2H_5OH萃取过程中理化性质演变及提质机理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王俊丽;低阶煤热解动力学特性及与生物质共热解、热解产物深加工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3 刘中秋;两种新疆中低阶煤及其相关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加氢转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4 王市委;低阶煤—油泡浮选矿化行为及油泡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田忠坤;管式气流干燥器提质低阶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刘丽华;热提质对低阶煤水分复吸与自燃特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7 刘鹏;水热处理对低阶煤碳结构及热解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8 项飞鹏;低阶煤水热提质对煤质及重金属元素迁移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潘春秀;低阶煤的热溶和氧化解聚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王娜;提质低阶煤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婧婷;新疆矿区中低阶煤全孔径孔隙结构特征的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2 江国栋;低阶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实验与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3 郭伟;表面活性剂选择性吸/脱附对低阶煤可浮性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4 陶俊杰;陆相低阶煤热作用下气—固耦合演化模式[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徐天明;低阶煤快速制备粉状脱硫活性半焦过程中的粒径演变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白佳杰;低阶煤催化解聚过程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7 晋伟;植物油捕收剂强化低阶煤浮选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8 阚罗;浸水过程对低阶煤低温氧化促进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9 王晓宵;低阶煤快速热解挥发分催化改质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10 段晓

本文编号:2779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79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