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高硫煤中有机硫脱除理论与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18:23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燃烧时产生的污染又与当今提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因此对于煤中的硫组分,特别是有机硫的脱除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相关软件的开发,量子化学计算在煤炭脱硫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煤的组分分析、微波的热效应分析、非热效应分析后,应用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对含硫化合物进行探究,将微波场简化为电场,对微波作用下煤中有机硫的响应做出分析。本文以新峪精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族组分分离实验及XPS分析得出:新峪精煤及各族组份中可溶性含硫组份的有机硫相对含量按“原煤煤重质组煤密中质组煤疏中质组”降低,而其组成结构的复杂性程度按“煤重质组精煤煤疏中质组煤密中质组”降低。并通过对溶于有机溶剂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分析,推理出煤中3种噻吩类硫,4种硫醇硫醚类硫和5种(亚)砜类含硫模型化合物。对不可溶物进行分析,构建出3种大分子结构模型:煤轻质组的结构模型、煤疏中质组的结构模型及煤疏重质组结构模型。同时通过相似结构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的热重分析,得出硫醚、亚(砜)及噻吩类化合物的热解断裂的起始温度逐渐增加的结论,即三种化合物中硫醚的热断裂温度最低,噻吩类化合物中的温度应该最高。为了证明微波的非热效应的存在,本文对四苯基噻吩进行了拉曼光谱实验和同温度下的水浴加热实验,通过对实验后分子结构分析,发现分子内部结构发生差异,证明了微波的非热效应存在。同时对三类化合物进行研究,通过对2GHz~18GHz下的复介电常数实部和耗损角正切值变化曲线得出在模型化合物中硫醚类和(亚)砜类模型化合物较噻吩类模型化合物对微波的响应更大,表明这两类含硫化合物较噻吩类化合物中的硫原子更容易脱除。最后依托Material studio软件平台中的Dmol3模块对煤中有机硫模型化合物部分进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通过外加不同强度的电场发现无论噻吩、硫醚及(亚)砜类含硫化合物中其大多数分子的C-S键会随外加电场的增大而逐渐变长,并且偶极矩也逐渐变大,键角逐渐发生单向变化,这都表明外加电场会导致含硫化合物分子的极性增加,最终导致C-S键或者S-S键的断裂。同时对大分子结构模型中的煤疏中质组的结构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结构中的C-S键的键长较其他化学键长,而键级比其他化学键小,因此可以得出在煤疏中质组的结构模型中C-S键结合能较小,在外加能量场作用下应优先断裂,从而从微观角度为有机硫脱除提供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536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热重分析仪,并线


安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料发生反应的温度。由于非等温中采用较多[52]。国耐驰生产的 STA409 综合热重分温度范围为 30~700℃,实验时验时将硫醚类,亚(砜)类,以到坩埚中进行热重分析实验,并线,具体如下进行分析。

硫醚,热重分析,热重实验,热重分析仪


图 9 STA409 综合热重分析仪Fig.9 STA409 type comprehensiv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4.2 热重实验数据分析与研究4.2.1 硫醚类模型化合物的热重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旭;杜传梅;闵凡飞;葛涛;蔡川川;马祥梅;刘松;;外加能量场对煤中有机硫结构特性影响规律的量子化学研究[J];煤炭学报;2014年08期

2 熊建辉;段旭琴;孙亚君;程鹏;宋猛;;微波技术在煤炭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J];选煤技术;2013年05期

3 尹丽文;;我国已查明煤资源分布特点与开发利用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3年04期

4 张金锁;姚书志;齐琪;张伟;;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13年02期

5 李广民;王肖戈;;我国洁净煤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J];理论月刊;2012年12期

6 李洪彪;蔡秀凡;;微波辐照下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2年03期

7 盛宇航;陶秀祥;许宁;;煤炭微波脱硫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中国煤炭;2012年04期

8 李志峰;林七女;孙业新;管山吉;江丹;;高硫炼焦煤脱硫技术的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1年03期

9 焦红光;李沙;王灿;陈清如;;热处理强化煤系黄铁矿磁性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朱应军;郑明东;;炼焦用精煤中硫形态的XPS分析方法研究[J];选煤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传梅;煤中有机硫脱除机理的密度泛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2 蔡川川;高有机硫炼焦煤对微波响应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凌丽霞;杂原子类煤结构模型化合物的热解及含硫化合物脱除的量子化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强;煤的热解行为及硫的脱除[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朋;高硫炼焦煤有机硫微波脱硫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2 黄充;煤中有机硫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和热解脱硫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8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