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反应产物电解制氢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6;TQ116.2
【图文】:
第 2 章 S-TiO2纳米片修饰 Ti 片作为 HI 电解催化剂S-TiO2的 TEM 和 HRTEM 图像(图 2.4A和图 2.4B)显示,S-TiO2纳米片由金红石 TiO2的晶核组成。宽度约 0.26 nm 的晶格条纹是六方 TiS2微晶的(011)面,由此即可证明 TiS2的存在;0.325 nm 和 0.22 nm 的晶面间距分别是金红石 TiO2的(110)面和基底 Ti 的(101)面。
图 3.3A是 MoS2/Ti 材料和纯 Ti 片的 XRD 谱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材料的衍射峰位基本一致,均可以很好的和纯钛(JCPDS Card No. 44应。在所有的 MoS2/Ti 材料的衍射峰中,并未发现有与 MoS2相对应的进一步证明 MoS2的晶体结构,将 MoS2/Ti-6 材料表面的 MoS2进行 XR 3.3B),发现其所有的衍射峰与六方相的 MoS2相匹配。但是所有的衍弱,说明了其低的结晶度,这也与前面的 XRD 结果相对应。
为了进一步确定 MoS2/Ti 材料表面元素组成与化学状态,我们对 MoS2/Ti-6 样品进行了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图 3.4A 是 Mo 3d 的特征峰,在 228.9eV 和 232.7 eV 处的结合能分别代表的是 Mo 3d5/2和 Mo 3d3/2,由此可知在 MoS2/Ti-6 表面上 Mo 的主要氧化态为 Mo4+,而结合能在 230.1 eV 和 236.0 eV 处代表的是Mo6+,Mo6+的存在是由于 MoS2暴露在空气中时表面被氧化引起的[15,16]。其中,结合能在 226.2 eV处是 S 2s 的特征峰位。如图 3.4B 所示的是 S 2p的特征峰,其中特征峰位于 161.6 eV和 163.0 eV处分别代表的是 MoS2中 S2-的 S2p3/2和 S2p1/2的特征峰[17,18]。结合能为 168.8 eV 是 SO42-的特征峰,其在 MoS2中表现出较高的强度,表明氧化钼酸盐氧化了表面的 S。由图 3.4C可知,O1s的特征峰在 531.7 eV上,它可能来自材料表面吸附水、氧气或者是 MoS2表面的轻微氧化。XPS 谱图直接证明了MoS2/Ti-6 表面上 Mo 和 S 原子主要是以 MoS2的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伟;孙安贵;;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物的实验研究[J];化学教学;2017年08期
2 张守发;碳和浓硫酸的反应产物有哪些[J];化学教学;1996年09期
3 王笃年;;关于硝酸性质的问题[J];高中数理化;2016年23期
4 寸待罗;;例谈条件微变对化学反应现象和产物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7年Z3期
5 张进仁;对二氧化锰和浓硫酸反应产物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00期
6 冼爱平,斯重遥;无压烧结Si_3N_4与表面镀钛膜之间的固态化学反应过程[J];金属学报;1989年06期
7 吴俊明;赵艳艳;;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及其教学[J];化学教学;2007年12期
8 程阳杰,陈学民;Cu与S反应产物的探讨[J];化学教学;1997年08期
9 汪晓军,马宏佳;Cu~(2+)与I~-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索[J];化学教学;2001年04期
10 方向东;但世辉;;NO_2与Na_2O_2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究[J];中学化学;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秋云;杨瑞金;华霄;赵伟;;β-半乳糖苷酶转糖苷反应及反应产物结构解析[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琦;李松林;董玉川;段利敏;吴和宇;徐华根;陈若富;徐瑚珊;韩建龙;李志常;路秀琴;赵葵;周平;刘建成;;~(19)F+~(27)Al耗散反应产物的角分布[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周晓峰;陶跃武;翁惠新;陈庆龄;;F-T反应产物水烃质量比分析及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谢元祥;徐树威;李占奎;许甫荣;;藉助X-γ符合方法鉴别新核素~(139)Tb和~(129)Pm[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谢元祥;徐树威;李占奎;许甫荣;;借助X-γ符合方法鉴别新核素~(139)Tb和~(129)Pm[A];第七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建新;陈杖榴;马安德;陈伟媚;杨志凌;;电喷雾质谱鉴定合成Ractopamine的副反应产物[A];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杨燕;顾觉生;石和平;雷兆先;严家策;;~1H~(13)C—NMR研究双酚A与甲醛反应产物结构[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8 刘秀玲;曾宪海;黄长荣;宁强;;液相色谱-质谱法对氨基甲酸酯反应产物中残留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A];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王琦;李松林;卢俊;徐瑚珊;殷旭;范恩杰;郭忠言;诸永泰;谢元祥;李志常;路秀琴;胡晓庆;;~(19)F+~(45)Sc耗散反应产物的激发函数研究[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10 鱼海涛;常琳;;纳米铝粉在快速反应中的活性研究(英文)[A];2007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材料导报》编委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培森;将实现规模生产和产业化[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珂;硫化氢化学反应循环裂解制氢中直接电解Bunsen反应产物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林巧力;金属熔体在碳化物陶瓷上的润湿性及铺展动力学[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宏;6063铝合金阶梯钎焊钎料、钎剂及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孙长凯;几种分子和团簇电离解离过程的相干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雄伟;本生反应产物电解制氢电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张伟娜;动力学因素对Cr-Ti-C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产物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邓启辉;L-抗坏血酸/氨基酸模式体系中Maillard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4 张芳;反应结晶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王佳伟;石油样品的钌离子催化反应规律及反应产物分子组成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6 陶俊光;铁与氮化硼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其反应产物物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薛晓丽;Maillard反应产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刘建彬;鸡肉肽参与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及其反应产物风味特性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5年
9 葛贵磊;Cr_2AlC陶瓷粉体的合成及其块体制备[D];河南工业大学;2011年
10 朱梅;激光诱发Ti/α-Si多层膜自蔓延反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4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9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