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燃煤过程中添加改性高岭土减少超细颗粒物生成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21:04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现象,大气雾霾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大气雾霾的形成因素有很多,其中燃煤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针对燃煤颗粒物的排放,目前已有多种控制方法。为了进一步减排细颗粒物,通过炉内喷射吸附剂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首次尝试将改性后的高岭土用于减排燃煤颗粒物。运用几种典型的改性方法,分别为硫酸盐改性、酸改性、碱改性和插层改性。高岭土改性处理后,与煤粉混合送入高温沉降炉中燃烧,获得燃煤颗粒物的质量粒径分布;随后,进行吸附剂与醋酸钠的热处理实验,验证改性方法是否提高了高岭土捕获碱金属的能力;随后,对改性前后的高岭土进行测试分析,表征高岭土的物理化学变化。结果表明,除了碱改性处理外,其他改性方法均能提高高岭土捕获超细颗粒物PM0.2的效率。硫酸铝改性后,削弱了高岭土的主要官能团,促进高岭土捕获碱金属,从而更好的减排超细颗粒物PM0.2,相比于原高岭土,燃煤超细颗粒物PM0.2的质量减少了19.84%。对于酸改性,高岭土的一些官能团被削弱,从而提高高岭土捕获碱金属的效率,促进减排超细颗粒物PM0.2,相比于原高岭土,PM0.2的质量分别减少了41.44%和31.11%。碱改性后,由于Al-O-Si键和Al-OH键被适当的增强,抑制了高岭土捕获碱金属的反应及减排超细颗粒物PM0.2的效率,PM0.2的质量增加了36.20%。插层改性后,弱化了Al-OH键,加强了脱羟基的反应,促进高岭土捕获碱金属的反应,同样提高了超细颗粒物的减排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5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帆,徐明厚,于敦喜;燃烧过程中超细颗粒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年02期

2 屈成锐;赵长遂;段伦博;李英杰;;燃煤超细颗粒物形成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进展[J];热能动力工程;2008年05期

3 ;含超细颗粒物废水的处理[J];重庆环境保护;1987年04期

4 张浩;刘胜荣;曹晓强;;燃烧源超细颗粒物及其排放控制研究进展[J];江苏环境科技;2007年05期

5 陈厚涛;赵兵;徐进;沈湘林;;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35期

6 韩洪森;刘胜荣;;燃烧源超细颗粒物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8年02期

7 王芬娟;方栋;李红;Costabile Francesca;;大气超细颗粒物观测和扩散模拟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2期

8 李林;董勇;崔琳;张立强;马春元;;荷电水雾脱除超细颗粒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06期

9 朱春;张旭;;车用柴油机排放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特征与人体健康效应[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年06期

10 倪洋;涂星莹;朱一丹;郭新彪;邓芙蓉;;北京市某地区冬季大气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梁峰;李超;赵金镯;蒋蓉芳;林俊;刘卫;金婵;宋伟民;张桂林;李燕;;~(59)Fe标记的纳米颗粒物从大鼠肺部的渗透过程[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晓宇;王玮;高志芳;徐丹丹;马欢;解淑艳;廖云飞;;大同第二热电厂锅炉排放超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健;王韬;王文兴;;中国城市大气超细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刘忠;刘含笑;李怀亮;冯新新;邢振中;胡满银;高香林;;超细颗粒物湍流聚并理论与数值模拟[A];第十四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王海蕴;燃煤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实现新突破[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2 亦菲;燃煤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实现新突破[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3 记者 赵卫祥;“超细颗粒物PM2.5聚并器装置研发”在我市通过鉴定[N];长治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丁_g;云南宣威肺癌高发区大气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表征及其在肺部沉积特征的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张克婷;城市道路周边大气超细颗粒物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张运焦;超细颗粒物涡聚并碰撞的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许帅;基于群体平衡模型的燃煤超细颗粒物聚团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5 孙伟;燃煤过程中添加改性高岭土减少超细颗粒物生成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徐斌;室内超细颗粒物的运动分布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屠晓栋;发动机排放与城市道路超细颗粒物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怀亮;燃煤超细颗粒物聚并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张凯;超细颗粒物微观团聚机理数植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凯;超细颗粒物微观团聚机理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9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9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