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柔性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胶囊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5:31
【摘要】: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HPMO)在化学、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可控合成与表面性质调控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1)难于实现对HPMO空腔内表面性质进行精确调控,从而无法通过空心结构和内表面性质的协同作用实现对药物的高效负载;(2)难于实现对壳层厚度和壳层力学性能的精准调控,从而实现对药物负载和释放过程的有效调控;(3)HPMO的功能化过程工艺通常较为复杂繁琐,难于实现大批量、规模化合成。本论文中我们以柔性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胶囊(HPMO)作为研究目标,对其合成进行了精准调控,并且对其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利用O/W烷烃微乳液反应体系,实现了超薄柔性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胶囊的一步法批量制备;其次,对其合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改变不同的反应变量(如硅烷投料量、p H值及烷烃链长度等)可精准调控纳米胶囊的壳层厚度、表面性质及壳层的力学性能等;最后,通过大量的药物负载实验发现,制备的纳米胶囊由于其具有疏水性质的内表面,可以实现对疏水性药物的超高负载以及油溶性纳米粒子的高效复合。本论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微乳液体系中,以烷烃的超声微乳液为油相模板,以BTSE为硅源前体,Na OH为碱性催化剂,一步法合成了具有超薄壳层的柔性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胶囊。结构研究表明,合成的纳米胶囊具有超薄的壳层厚度(4 nm),巨大的内部空腔(约300 nm),较大的介孔(4.2 nm)以及高比表面积(1139 m2g-1)。通过改变硅源前体的加入量,可以使空心胶囊壳层厚度在4-38 nm之间可调,杨氏模量在36.9-65.1 MPa之间可调。表面电位、红外光谱、油酸吸附膨胀等实验证实,空心纳米胶囊具有外表面亲水、内表面亲油的性质,为药物负载和空心胶囊的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新的机遇。第二部分,我们利用胶囊内表面亲油特性实现了疏水药物的高效负载。首先,研究了不同壳层厚度的纳米胶囊对不同溶剂的吸附能力,发现胶囊对二氯甲烷、油酸、甲苯、己烷等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次,发现负载能力与壳层厚度相关,壳层越薄,其负载能力越强;进一步的药物负载实验结果表明,纳米胶囊对疏水性药物紫杉醇、布比卡因游离碱以及布洛芬等分子的载药量可以达到104%、98.6%和44.3%(载药量=负载药物质量/纳米胶囊质量×100%);最后,药物释放及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空心纳米胶囊细胞毒性很低,并且与紫杉醇原料药相比,纳米胶囊负载后其药物释放能力和抗肿瘤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第三部分,我们研究了柔性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胶囊的进一步功能化过程。首先,我们将油溶性的Fe3O4、Cu S等纳米粒子直接分散到有机氧化硅纳米胶囊的合成体系中,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得到具有磁性功能化的Fe3O4@HPMO复合粒子以及具有光热效应的Cu S@HPMO复合粒子;其次,通过将油胺配位Ag+离子引入到已合成的纳米胶囊亲油空腔内,可以实现Ag@HPMO复合材料的制备,并且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异相催化性能。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能够为柔性空心有机氧化硅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多功能化提供新的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0.1;O627.41
【图文】:

示意图,微乳液法,表面活性剂,有机基团


图 1.1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法合成空心有机氧化硅胶囊示意图[6]上述 Imhof 等合成的纳米胶囊属于无机氧化硅与单侧可水解有机硅氧烷无序杂化的有机氧化硅。还有一种常见的有机氧化硅为周期性介孔有机氧化硅(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PMO)属于介孔氧化硅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合成的硅源前体为有机基团桥联的双侧可水解的硅烷[(R’O)3Si-R-Si(OR’)3,R 代表有机基团],有机基团以类似分子形式规律分布在介孔材料的骨架内(如图 1.2所示)。PMO 由 Inagaki 等[8]于 1999 年首次报道,在同一年 Melde[9]、Asefa[10]、Yoshina[11]等也相继作出报道,Asefa 和 Ozin 等[10]在《Nature》的报道中首先提出“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这一概念。周期性介孔有机氧化硅骨架内丰富的 O-Si-R-Si-O 结构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3]和抗酸碱能力[12],丰富的有机基团也因为 ππ 相互作用增加这种介孔材料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4],成为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

示意图,介孔,示意图,有机基团


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法合成空心有机氧化硅胶囊f 等合成的纳米胶囊属于无机氧化硅与单侧可水氧化硅。还有一种常见的有机氧化硅为周期性介oporous Organosilica, PMO)属于介孔氧化硅的一为有机基团桥联的双侧可水解的硅烷[(R’O)3Si-R有机基团以类似分子形式规律分布在介孔材料的骨 Inagaki 等[8]于 1999 年首次报道,在同一年 Mel相继作出报道,Asefa 和 Ozin 等[10]在《Nature》esoporous organosilica”这一概念。周期性介孔有-Si-O 结构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3]和抗酸碱 ππ 相互作用增加这种介孔材料对有机物的吸附域研究的热点。

示意图,双模板,粒子,示意图


第一章 绪论o 等[14]于 2006 年首次报道了空心周期性介孔有机氧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HPMO)的合成。他们氟碳表面活性剂(FC4)构成胶束囊泡作为球形模铵(CTAB)为结构组装模板,将 1,2-双三甲氧基硅基C4 囊泡界面上发生组装水解缩合,通过调节 FC4/心粒子的尺寸,合成出 50-150 nm、200-500 nm 空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厚霖;鲁希华;;耐高温相变纳米胶囊的合成与表征[J];印染;2019年02期

2 王朝刚;邵晓红;薛锐生;;高温自生压法制备碳纳米管和碳纳米胶囊[J];炭素技术;2014年03期

3 本刊讯;;纳米胶囊检测细菌感染[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年03期

4 王登武;王芳;马素德;赵晓鹏;;复合凝聚法制备电子墨水纳米胶囊[J];功能材料;2011年S4期

5 汪媛;纪俊玲;陈水林;蒋菲;王红丹;;驱蚊微胶囊、纳米胶囊的制备及表征[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纪俊玲;陈水林;汪信;;薰衣草纳米胶囊制备及其在彩棉针织物上的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06年04期

7 ;日本制成世界最小的“纳米胶囊”[J];中国处方药;2006年10期

8 孙文德;纳米胶囊显奇效[J];飞碟探索;2003年01期

9 张玉会;张倩;章阿敏;潘少君;洪立新;何井华;;多功能性纳米胶囊用于胃癌靶向磁共振成像和体内光动力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9年24期

10 王俊华;黄钢;董凤春;贾永堂;;驱蚊纳米胶囊制备初探[J];印染助剂;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腾飞;刘俊秋;;仿生“呼吸”纳米胶囊的设计以及其在药物运输体系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2 梁书恩;祝亚林;田春蓉;白如科;;细乳液界面水解-缩聚法制备相变材料纳米胶囊[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3 左明明;刘天晴;;核-壳结构纳米胶囊的制备、表征及释放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4 朱银燕;安学勤;;复相乳液体系中制备聚乳酸纳米胶囊[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朱银燕;;磁性纳米胶囊的微乳复凝聚法制备及其生物评价[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五分会: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胶体化学[C];2017年

6 赵亭亭;周鹏;丁岩;王静文;席国圆;杨文静;汪联辉;;双重刺激响应纳米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八分会: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药物化学[C];2016年

7 信静;刘双庆;张人杰;;氧化石墨烯基纳米胶囊的组装及药物控释[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2分会:溶液中的聚集与分子组装[C];2013年

8 曾晖;董金凤;张高勇;洪昕林;周晓海;李学丰;;动态光散射研究纳米胶囊的制备过程[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延文;胡征;;碳纳米胶囊的氧化官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祝亚林;梁书恩;张林;王建华;;高热导表面镀银相变纳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I:能源高分子[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林研;微/纳米胶囊单向渗透研究获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记者陈超;日试验给纳米胶囊安个“开关”[N];科技日报;2003年

3 钱铮;日本制成世界最小的“纳米胶囊”[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于洋 记者 李林岩;靶向高分子纳米胶囊研究取得新进展[N];吉林日报;2011年

5 紫箕 花林;糖式“特洛伊木马”力克癌症[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记者 蓝建中;“纳米胶囊”:伸缩自如且柔软[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信莲;“神奇药膏”用发光警示致命感染[N];大众卫生报;2013年

8 王小龙;C6-神经酰胺纳米胶囊可杀癌细胞[N];科技日报;2011年

9 程书权;大放异彩应可期[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士勇;柔性空心介孔有机氧化硅纳米胶囊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祝亚林;SiO_2基复合壁材相变纳米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9年

3 姜阳;金属离子力场参数开发及其在超分子化学中的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刘欣;纳米胶囊靶向抗癌药物PFPSNT的设计、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年

5 张雪峰;纳米复合粒子的合成及电磁响应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邵婧鑫;生物膜界面化聚合物胶囊的组装及抗肿瘤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温静;新型蛋白纳米胶囊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梁书恩;纳米胶囊化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曹志海;界面细乳液共聚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胶囊[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陈华;VEGFR-2靶向双模态纳米探针超声和核磁共振分子成像检测大鼠动脉粥样斑块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兴;不同碳源对碳包覆磁性纳米胶囊的电磁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震辉;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复合胶囊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毛小萍;水溶性碳量子点缓释纳米胶囊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陈永志;基于蛋白纳米胶囊的双重固定化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陈萧萧;奶香基料的制备及其包埋技术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

6 吕森浩;N掺杂C包覆铁磁金属纳米胶囊制备及性能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7 施超;叶酸靶向还原响应性纳米胶囊的声化学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8 曾楚楚;多糖基质聚合物制备新型纳米农药胶囊及其缓释性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9 成畅;纳米胶囊封装纳米颗粒和小分子用于荧光免疫检测致病菌[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崔彩云;核/壳结构Ni@C纳米胶囊基复合物微波吸收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3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03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