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咪唑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08:36
   燃料电池技术由于其高效的能量转换效率和清洁的运行环境,近年来吸引了学术界和工业界极大的研究兴趣。根据其运行环境,可将燃料电池分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运行环境为酸性)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运行环境为碱性)。相比于PEMFC,AEMFC具有更快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并且能够使用非铂系金属催化剂(比如镍,铁等),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商业化燃料电池技术之一。作为AEMFC的重要部件之一,阴离子交换膜(AEM)起到隔绝燃料,并传导水分子和阴离子(主要是OH-)的作用。然而,AEM发展到如今,仍有两个至关重要的科学问题没有解决。一是氢氧根离子的电导率。由于OH-的体积比H+大很多,导致自由状态下前者固有的离子迁移率比后者大很多,导致AEM的OH-电导率很难与PEM的质子电导率相比较。二是功能基团的化学稳定性。AEM中的功能基团带正电荷,具有很强的亲电性,在碱性环境下很容易受到亲核性OH-离子的进攻而发生降解。为了优化AEM的离子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我们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修饰,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我们在AEM连接两个咪唑的侧链中引入两个醚间隔键,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动力学模拟证明醚间隔基有利于离子通道的形成,并且其独特的亲水性对离子通道内的水分子和水和氢氧根离子的传导都有促进作用。基于以上优点,侧链含醚的阴离子交换膜表现出更高的电导率,并且其单电池能量密度比对照组高了将近一倍。(2)咪唑功能基团由于其独特的五元环分子结构具有很强的分子可修饰性。我们在咪唑环上修饰了不同数目的甲基取代基,并将不同的咪唑基团通过门秀金反应接枝到溴化后的2,6-二甲基聚苯醚主链上制备不同功能基团的AEM。通过原位核磁监测聚合物在碱性条件下降解过程,我们发现咪唑环上C2-.C4-和C5-上的甲基能够减缓咪唑环的去质子化反应从而提升功能基团的碱稳定性。最终,1,2,4,5-四甲基咪唑功能化AEM的单电池能量密度随温度升高而稳定提升,并且在80 ℃时达到了340 mW cm-2。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1.4;TQ425.236
【部分图文】:

里程碑,燃料电池


图1.1.1燃料电池从诞生至21世纪初期的重要发展里程碑逡逑转化成电能[2]。其设计理念由Sir邋William邋Grove在1839年首次提出,经过一百逡逑多年的研究发展,如今在军工、日常生产生活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3]。图1.1.1逡逑总结了邋FC发展历史中的几个重要过程。逡逑根据所用电解质材料以及相关操作条件的不同,FC通常可分为五种类型:逡逑a磷酸燃料电池(PAFC)。PAFC在很多国家是商业化最普遍的燃料电池

原理图,碱性,酸性,原理


极材料和阴极材料。两种电极材料通过电子绝缘但离子传导性良好的聚合物膜电逡逑解质分隔开,这三个部件的集合体通常被称作膜电极。PEMFC根据其工作机理逡逑可分为酸电池和碱电池。图1.邋2.邋1介绍了典型酸性和碱性PEMFC的工作原理。逡逑PEMFC逦AEMFC逡逑H2Air邋州2^邋^^LiAir邋+H20逡逑H2逦PEM邋Air+H20邋H2+H20邋AEM逦Air逡逑f逦逦逦逡逑?邋H4逦^t-M:邋0逦OH-逡逑V,逦邋v逡逑图1.2.1酸性(左边)和碱性(碱性)PEMFC技术工作原理。逡逑3逡逑

极化曲线,燃料电池,极化曲线,碱性


极材料和阴极材料。两种电极材料通过电子绝缘但离子传导性良好的聚合物膜电逡逑解质分隔开,这三个部件的集合体通常被称作膜电极。PEMFC根据其工作机理逡逑可分为酸电池和碱电池。图1.邋2.邋1介绍了典型酸性和碱性PEMFC的工作原理。逡逑PEMFC逦AEMFC逡逑H2Air邋州2^邋^^LiAir邋+H20逡逑H2逦PEM邋Air+H20邋H2+H20邋AEM逦Air逡逑f逦逦逦逡逑?邋H4逦^t-M:邋0逦OH-逡逑V,逦邋v逡逑图1.2.1酸性(左边)和碱性(碱性)PEMFC技术工作原理。逡逑3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西煤化所阴离子交换膜研究取得进展[J];河南化工;2018年02期

2 ;合肥研究院发展出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新方法[J];传感器世界;2014年09期

3 ;我国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取得突破[J];浙江化工;2014年09期

4 新型;;我国高性能阴离子交换膜取得重要突破[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9期

5 ;简讯[J];工业水处理;1987年02期

6 ;电渗析(二)[J];净水技术;1988年02期

7 葛道才;IM—2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在苦咸水脱盐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1989年03期

8 包尔;;用含有管状阴离子交换膜的Donnan渗析法处理酸性废水[J];重庆环境科学;1989年06期

9 卓晓军;侯晓川;杨润德;李贺;;采用阴离子交换膜从镍钼矿冶炼烟尘提硒废液中分离酸的实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6年06期

10 程珊珊;;燃料电池用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思威;官树猛;李海;李香丹;;咪唑盐型光敏性聚芳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C];2017年

2 陈颖;卫琦;左道远;魏海兵;丁运生;;间隔基对聚醚砜基阴离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规律[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3 王金雷;王晓娟;魏海兵;丁运生;;新型耐碱解季铵型阴离子交换膜材料的合成与表征[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4 赵云;俞红梅;杨冬蕾;邵志刚;衣宝廉;;一种新型交联复合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和表征[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南文;刘磊;和树庆;;多功能“侧链型”梳状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6 孙哲;严锋;;基于咪唑盐互穿网络阴离子交换膜的研制[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C];2017年

7 杜鑫明;王哲;刘畅;王春梅;陈召钰;刘文长;;基于酚酞的聚芳醚酮咪唑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K:高性能高分子[C];2017年

8 官树猛;何瑞;何思威;李香丹;;光敏性嵌段聚芳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9 倪贵智;赵孔双;吴永会;徐铜文;;有机-无机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介电解析——直流偏压效果[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晓娟;陈颖;张泽齐;丁运生;魏海兵;;基于吡唑摀盐的新型阴离子交换膜材料[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化学(2)[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剑秋;面向碱性燃料电池和中性液流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结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赵志娟;电渗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表面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3 段晓玲;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的电渗析净化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贺玉彬;微相分离阴离子交换膜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KAMANA EMMANUEL;[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邢云青;EDI法去除与回收废水中Cr(Ⅵ)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胡博;聚醚砜基改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李庆;新型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9 沈困知;侧链型季铵化聚芳醚酮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倪婧;高性能聚合物电解质膜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敏;侧链咪唑型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与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祝渊;咪唑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丁亮;强化氢氧根传递的碱性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和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4 白杨;功能化rGO交联聚醚砜基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郭冬;碱性燃料电池用咪唑盐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胡恩宁;碱性燃料电池用高耐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陈继钦;聚苯醚基有机无机杂化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8 管明明;基于聚离子液体的新型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与制备[D];天津大学;2018年

9 王秀琴;功能化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D];厦门大学;2018年

10 刘东;基于高支化梳型聚芳醚砜的咪唑摀盐型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1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11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