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抗黄曲霉素的深海细菌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18:49
   随着人们对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的愈加重视,关于黄曲霉毒素的防治研究也随之增多,但是以深海资源为原料制备的黄曲霉毒素抑制剂却少之又少。本研究以筛选优化培养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的深海细菌培养基配方与培养条件为目的,并对优化后配方的放大发酵和可湿性粉剂的工艺进行研究。首先对10种深海细菌和8种常用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摇瓶发酵和Tip-culture法对发酵结果进行抑菌抑毒性质的检测,结果发现ISP2、淀粉酪蛋白和M2培养基培养菌种代谢活性较好,抑制寄生曲霉活性可达到90%以上,而菌种的代谢会很大程度受到培养基的影响,因此可以从改变培养基成分配比的方式来提高菌种代谢活性。将淀粉酪蛋白和M2培养基利用DPS均匀设计软件进行优化得到抑菌率增加方案FA13-M2-N19和成本降低方案FA13-淀粉酪蛋白-PPM2等2种优化方案。优化后方案进行放大培养过程中通过种子液生长曲线绘制、平板菌落计数法等研究对种子液和消泡剂进行筛选,确定以PDM3为种子液培养基,培养18 h为一代接种时间,12 h为二代接种时间,并且添加0.01%的C5消泡剂为放大发酵方案。通过对优化后培养基进行抑菌抑毒率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配方比优化前配方的抑菌抑毒率高。为了将细菌发酵菌液制备成抗植物病原真菌杀菌剂,首先需要将大量液体菌剂经喷雾干燥成粉末以便于储存和运输,因此将FA13-PDM3和FA13-N19发酵液2种喷干粉进抑制寄生曲霉NFRI-95的半抑制浓度IC_(50)的测定,结果表明放大样品喷干粉末IC_(50)均低于对照双乙酸钠药剂的IC_(50)。后续通过超滤、醇沉和茚三酮检测结果表明,深海细菌产抑制黄曲霉毒素合成活性产物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类。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920.6
【部分图文】:

生长曲线,种子液,菌落,生长曲线


图 4-1 PDM3 培养一代种子液生长曲线与菌落变化种子液的传代时间后,以 PDM3 培养基制备一代种,震荡接种至 PPM2、PDM3 和 PHM3 中培养 36 h 进行二代种子化如表 4-4,图 4-2 所示,可以发现 PPM2 培养基中菌种浓PDM3 和 PHM3 的 OD 值经一代种的增活后在二代种中指平稳期,延滞期缩短,12 h 左右溶液中菌浓度平稳且达到表 4-4 三个培养基二代接种中 OD600 变化)OD600PPM2 PDM3 0.272 0.366 0.638 1.777

种子液,抑泡,消泡剂,剂量


图 4-2 三种培养基的二代种子液 OD600 变化筛选结果泡性能测试结果泡剂的剂量毒性与抑泡能力,首先进行了消泡剂可用,选用了 PHM3 培养基来进行发酵,Tip-culture 法检测 4-5,通过初步筛选数据可以看出,T8,T9 对 FA13 菌是最小剂量也影响了细菌正常的代谢,C3 的持续抑泡生了大量泡沫,而其他消泡剂在持续抑泡和毒害作用验的。

消泡剂,进程,抑菌,稀释液


图 4-3 6 种消泡剂发酵进程中泡沫变化表 4-5 6 种消泡剂极限剂量下发酵液原液与 5 倍稀释液抑菌抑毒率种类抑菌率(%) 抑红率(%)原液 五倍 原液 五C1min 1.000 0.487±0.0531.0001C1max 0.961±0.066 0.406±0.0831.0001C3min 1.000 0.454±0.2281.0000.96C3max 1.000 0.445±0.1111.0001C5min 1.000 0.673±0.1721.0001C5max 1.000 0.619±0.1081.0001T7min 0.632±0.232 0.043±0.7611.0000.05T7max0.792±0.110 0.431±0.6451.000-0.36T8min0.377±0.160 0.521±0.2351.0001T8max0.247±0.238 0.109±0.3541.000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区;;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进展[J];广西水产科技;2005年03期

2 陈勇;荣道兴;任利民;;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与防控措施[J];阿坝科技;2012年02期

3 王少军;于春娣;唐娟;程果;谢晓丽;杨庆利;;黄曲霉毒素生物脱毒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年24期

4 诸晨;钱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薏苡仁药材中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05期

5 曹长会;;临沂市煎饼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年05期

6 汪恩婷;邹振宇;杨皓;杨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6期

7 彭永敏;;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6期

8 叶颖苓;;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J];科技资讯;2019年09期

9 王善钰;;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措施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9期

10 李智高;毛永杨;狄朋敏;苏涛;田金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洁;抗黄曲霉毒素B_1纳米抗体免疫学性能分析及其随机突变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郝澍;硒对黄曲霉毒素B_1抑制猪细胞免疫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3 关绚丽;基于转录组学的氧化胁迫下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基因筛选和确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范彧;黄曲霉毒素降解酶基因克隆表达和降解剂在肉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武琳霞;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王倩;代谢组学分析纯品黄曲霉毒素B1添加和自然霉变饲料对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7 史莹华;纳米级硅酸盐结构微粒(NSP)吸附猪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胡娜;基因芯片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张雪辉;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及模式识别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申海涛;黄曲霉毒素G_1诱发小鼠肺腺癌的组织发生及其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燕;基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2 申泽良;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与脱除[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3 包晓宇;黄曲霉毒素M1及其与黄曲霉毒素B1共存时对人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葛正法;磁固相萃取用于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和多环芳烃检测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5 李敏;黄曲霉毒素M_1两种高灵敏度酶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琪;抗黄曲霉素的深海细菌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何婷婷;低共熔溶剂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和多环芳烃分析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8 张利永;基于智能手机黄曲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9 韦锦范;平菇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10 王兴枝子;Ataxin-3基因多态性与黄曲霉毒素B1相关性肝硬化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83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3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