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高密度规模发酵工艺优化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920.6
【部分图文】:
改进培养方式,提高活菌量。同时,对发酵结束后的菌体通过高速离心、真空??冷冻干燥的方法制成菌粉,并对冻干过程中需要添加的干燥保护剂类型进行研宄,通过实??验室的初步实验、企业生产前的中试,得出两株乳酸菌菌剂的最佳生产条件(图1-1)。??
图2-1乳酸乳球菌的菌落形态(A)和革兰氏染色后的镜检照片(B)??Fig.?2-1?Colony?morphology?(A)?and?cell?moiphology?under?microscopy?after?Gram?stLactococcus?lactis?subsp.?Lactis??乳酸乳球菌在MRS培养基上培养48h后,可以形成明显的菌落。菌落呈白色,
?落较小,直径在l-2mm之间,圆形边缘整齐,不透明,表面光滑无皱褶,在添加碳酸钙??的固体培养基中,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图2-1A)。对液体培养基中的乳酸乳球菌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细胞成球形,不形成链状(图2-1B)。??2.3.1.2培养时间??将活化后的乳酸乳球菌以2%的接种量,分别接种在装有lOOmL?MRS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7°C静置培养,每4h测定600nm处的OD值,由此获得乳酸乳球菌生??长曲线。??由乳酸乳球菌的生长曲线(如图2-2)可以看出,该株乳酸乳球菌在8-24h时OD值??增长迅速,在24h后趋于稳定,若出于获得最大活菌数的目的,应在28-32h之间进行菌??体收集。??1.0?r??0.9??0.8??M?*?M??07??!?°.6?/??g?0.5?-?V??°4??〇?3?.??0.2?^??0.1??〇〇??i??.1?1?I?i??I?1?I?1?J??0?4?8?12?16?20?24?28?32?36?40?44??时间(h)??图2-2乳酸乳球菌的生长曲线??Fig.2-2?Growth?curve?of?Laclococcus?lactis?subsp.?lactis??2.3.1.3发酵温度??通过对乳酸乳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确认乳酸乳球菌的对数生长期结束时间为28h,??稳定期在28-32h之间。随后,通过设定25、30、35、37和40?°C等不同培养温度。以同样??2%的接种量将活化后的乳酸乳球菌分别接种至初始pH值为6.5的100?mL?MRS液体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代群;;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84期
2 钱功义;王正敏;;奥美拉唑肠溶片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20期
3 张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奥美拉唑肠溶片应用在急性肠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23期
4 李学知;;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22期
5 孙宗国;;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年11期
6 蒋德林;谢荣;刘吉田;;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足月健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19期
7 张曦;陈明津;;奥美拉唑不同用法分别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6年14期
8 朱红梅;;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08期
9 王爱玲;戴嗣嘉;张鹰;;奥沙拉嗪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年01期
10 朱红梅;;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追;嗜酸乳杆菌对肠道健康的调节作用与肉仔鸡肠道发育差异的组学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2 王锦鸿;抗HP嗜酸乳杆菌及其发酵乳的生物学特性和对HP的抑制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赵忠岩;抗HP嗜酸乳杆菌对不同慢性胃病来源HP临床分离株的抑制效应分析及其作用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07年
4 苏君鸿;嗜酸乳杆菌对健康及口蹄疫疫苗接种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5 孟珺;乳杆菌表层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6 吴振;嗜酸乳杆菌胞壁肽聚糖的免疫调节效应与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潘晓东;若干寡糖的功能特性及对肠道生理生态调控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郭双双;木聚糖酶与益生菌缓解肠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9 乌云达来;广谱抗菌活性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NX2-6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物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潘渠;嗜酸乳杆菌lac基因簇两个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畅;罗汉果低聚糖与嗜酸乳杆菌增殖生长的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向月;嗜酸乳杆菌NCFM沉默基因slpB的克隆表达及S-层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田良玉;乳酸菌高密度规模发酵工艺优化[D];扬州大学;2018年
4 赵燕霞;嗜酸乳杆菌IMAU30067高密度培养工艺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5 张晓芳;甘草酸协同嗜酸乳杆菌对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6 林如琴;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O157:H7候选疫苗的构建及动物效果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何嘉辉;嗜酸乳杆菌中c-di-GMP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8 赵臣;嗜酸乳杆菌发酵饲料及其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9 廖珂;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陈超;嗜酸乳杆菌微胶囊制备及质量评价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0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4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