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硅冶炼煤基还原剂制备新工艺研究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N304.12;TQ536
【部分图文】:
高温条件下可挥发的有机物热解形成中空和微小管道,这就是形成木炭多孔结构??的成因,为工业硅冶炼提供了较好的动力学条件。这种有规律的结构使木炭自身??强度得到加强,且这种强度在高温条件下也没有弱化。其微观结构如图1.3所示。??圖??Samm??图1.3木炭的微观结构??Figl.3?The?micro?structure?of?charcoal??木炭本身主要成分为C、H、0组成的有机物,而且木炭的固定碳含量很高??一般都在80%以上。以上性质使得木炭成为工业硅还原剂的最佳选择。??II?煤(charcoal)??根据煤的挥发分和发热量对煤进行分类,如表1.3所示。??表1.3按挥发分对煤种分类表??Table?1.3?According?to?the?volatile?matter?of?coal?classification?table???/Qwx4.18J/g???0?0 ̄ ̄3?无烟煤??1?>3—10?年轻无烟煤??2?>10—14?贫煤??3?>14—20?瘦煤、焦煤、贫煤??4?>20—26?焦煤、肥煤、弱粘煤、不粘煤??5?>2^-33?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6?>33^4?>7750?肥煤、气煤、弱粘煤、长焰煤??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是在无粘结剂条件下,使用有粘结性粉煤与无粘结性粉煤、??焦粉或石油焦两种组分进行充分混合,再高压冷成型,最后经高温炭化。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过程有煤的黏结过程与成焦过程[33]。如图2.3所示。??2?3?1???1?/?1?2?,::;::::^.>.?2??(a)软化过程?(b)形成半焦阶段?(c)煤粒膨胀半焦破裂??图2.3单颗粒煤在胶质体阶段的转化示意图??1_煤颗粒;2—胶质体;3—半焦??Fig2.3?Single?coal?particle?in?colloidal?phase?transformation?diagram??(1)黏结过程高温下煤经产生胶质体转变为半焦的阶段称为黏结过程,黏结??过程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煤在高温时形成胶质体的好坏,由于胶质体具有粘结性,??因此不能产生胶质体的煤是不能炼焦的,此过程也称之为成焦过程。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胶质体,对成焦过程的好坏胶质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5??
3.2.2成型工艺流程??粉煤成型实验分为两种方案:1、冷压成型结焦2、冷压粘结型煤。工艺流??程图如图3.6所不。??低灰/铁烟煤石油焦?低灰/铁烟煤石油焦??粘结剂?,?I?:??配料? ̄ ̄?「B5料??冷成型|?|冷成型??高温炭化|?| ̄烘干??下??型焦?型煤??(a)冷压成型结焦?(b)冷压粘结型煤??图3.6粉煤成型实验流程??Fig3.6?Coal?forming?experiment?process??3.2.3冷压成型结焦工艺??冷压成型结焦工艺,由两部分组成:1、粉煤在无粘剂情况下粘结性烟煤与??惰性组分充分混合加压成型,成型压力20Mpa。在无粘结剂条件下加压成型是??为了下-步的初步外观成型,其成型后外观如图3.7(a)所示。2、高温结焦成??型,利用粘结性烟煤在高温下产生的胶质体组分交烟煤颗粒周边的惰性组分粘??结在一起,达到粘结剂的作用。之前的加压成型加上高温成焦,使得焦后形成??了形状固定,具有一定强度的半焦产品,如图3.7(b)。??■?_??图3.7冷压成型结焦工艺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升;陈雯;沈强华;黄文豪;;浅谈工业硅的几种碳质还原剂[J];价值工程;2014年26期
2 甘胤;王吉坤;包崇军;罗文波;卢国洪;张忠义;;冷压球团技术在冶金中的研究进展[J];矿产综合利用;2014年01期
3 徐春霞;王鹏;董卫果;郭良元;;长焰煤热解特性及产物性质研究[J];煤炭转化;2014年01期
4 甘胤;王吉坤;高珺;包崇军;陈科彤;杨妮;卢国洪;张忠益;;工业硅生产中粉状还原剂冷压成型实验研究[J];轻金属;2013年12期
5 陈科彤;卢国洪;包崇军;赵兴凡;;硅冶炼中还原剂改进与电炉容量扩大研究[J];云南冶金;2013年04期
6 袁传杰;黄雪莉;;新疆沙尔湖褐煤的结构与热解特性[J];煤质技术;2013年03期
7 曹韩;张波;;云南硅工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的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7期
8 董涛;唐琳;兰志刚;常治涛;魏秀勇;钱学君;张平;;工业硅生产与节能[J];铁合金;2012年03期
9 杜生强;于建建;;远东石油焦配煤炼焦的研究[J];新疆钢铁;2010年04期
10 房兆营;巩志坚;蔡涛;冯立君;;型煤型焦技术研究新进展[J];洁净煤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彦平;沥青结构及高聚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尊庆;硅基纳米阵列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2 何红亮;白音华褐煤半焦与生物质成型及其燃烧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成璇;低变质粉煤与焦油渣制备型焦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谷艳玲;硫化矿浮选起泡剂性能与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杨丹丹;煤泥浮选泡沫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晓星;废旧有机玻璃再生利用行业大气污染物控制标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洋;褐煤热解—渗透特性的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8 范程;大容积焦炉对配合煤质量指标要求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9 沈陆军;焦煤的容惰能力和镜质组反射率对冶炼焦质量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马承荣;生物质粉体催化气化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7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7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