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利用分子改造技术提高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催化性能

发布时间:2020-11-12 00:23
   S-腺苷甲硫氨酸(SAM),即S-腺苷-L-甲硫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转甲基、转硫基、转氨丙基等作用,SAM参与了生物体内40多种生化反应。临床研究表明,SAM对肝脏疾病、抑郁症和关节炎等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对SAM临床研究的深入,SAM对其他疾病的药理作用也不断被证实,包括阿尔兹海默症、偏头痛、肿瘤等。目前,工业上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SAM。但该方法存在生产周期长、底物转化率低、提取过程复杂等问题。相比较而言,酶催化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提取过程较简单等优势。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MAT)是生物体内唯一一种用于SAM合成的酶。它催化ATP和L-甲硫氨酸反应生成SAM,同时生成副产物正磷酸(Pi)和焦磷酸(PPi)。为了选取一种合适的MAT用于SAM的生产,本研究根据国内外对MATs的报道以及实验室常用的菌株,选取了 8种用于合成MAT的基因,用质粒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通过比较诱导表达后重组菌的菌体密度和酶的性质,发现重组大肠杆菌MAT基因的菌株诱导表达后菌体密度较高、蛋白表达量较高、比酶活较高,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虑到大肠杆菌来源的MAT(eMAT)比酶活仅为1.82 U/mg,且当反应体系中SAM浓度超过1 mM,eMAT相对酶活不超过20%,这将不利于SAM的合成,因此对其催化活性进行分子改造。首先,根据检测Pi的分光光度法成功构建了适用于本研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并通过优化易错PCR体系中Mn2+浓度成功构建了以eMAT为亲本的有效突变体文库。经过不断的初筛和复筛,获得一个有效突变体R74H,比酶活从野生型eMAT的1.82 U/mg增加至4.15 U/mg。与此同时,根据文献中有关MATs酶活的报道,以野生型eMAT为亲本,基于同源序列对比结果进行定点突变,获得突变体I303V和I65V,比酶活分别为2.76 U/mg和4.57 U/mg。为了考察突变体用于SAM生产的可行性,测定不同底物浓度下SAM积累量。结果表明,10 mM底物浓度下,野生型eMAT SAM积累量仅为1.62 mM,突变体R74H、I65V、I303V SAM积累量分别为1.48 mM、1.84 mM和2.40 mM。比较SAM对底物的抑制常数发现,突变体I303VKi,ATP为0.20 mM、Ki,L-met为0.23 mM,而突变体R74HKi,ATP为0.05 mM、Ki,L-met为0.20 mM。说明在该酶反应体系中,产物抑制是影响SAM合成的主要因素。因此,以产物抑制较轻的突变体I303V为亲本进行分子改造,以期减轻eMAT的产物抑制。考虑到突变体I65V产物抑制较野生型eMAT减轻,首先通过定点突变将303位和65位进行组合。eMAT严重的产物抑制可能是由于SAM阻止了 ATP与酶的结合。而ATP位于活性中心,因此对活性中心附近非保守性位点进行半理性设计。结果表明,突变体I303V/I65V/L186V不仅在10 mM底物浓度下的SAM积累量从突变体I303V的2.44 mM增加至3.27 mM,比酶活也提高1.54倍。虽然突变体I303V/I65V/N104A比酶活提高1.3倍,但10 mM底物浓度下的SAM积累量不超过2 mM,因此对104位进行定点饱和突变。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的突变体 I65V/I303V/L186V/N104K 比酶活从突变体 I65V/I303V/L186V 的 3.78 U/mg增加至6.02 U/mg,但在10 mM底物浓度下的SAM积累量下降至2.68 mM。另外,突变体I65V/I303V/L186V/N104K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8.0,37℃热处理8 h后酶活仍有80%的残余;而野生型eMAT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8.4,37℃热处理8 h后酶活仅残余30%。总体而言,本研究通过分子改造获得的突变体I65V/I303V/L186V/N104K的催化性能较野生型eMAT和已报道MATs均有明显提高。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426.97;TQ463
【部分图文】:

代谢途径,失活


1.2?SAM的理化性质??1.2.1?SAM的结构分析??SAM结构式于1952年被Cantoni所阐明m。由图1.1可看出,SAM分子中??不仅含一个永久带正电荷的极性较强的锍基(pKa=12.5),还含有三个可解离的??基团,分别为:与嘌呤环相连的氨基(pKa=3.4)、L-甲硫氨酸残基的氨基(pKa=7.8)??和L-甲硫氨酸残基的铵基(pKa=1.8)。强极性的锍基使得与其相连的碳被活化,??因此易受亲核试剂的攻击而发生裂解反应;三个可解离基团解离常数的差异,使??得SAM的水解受pH影响较大。??1.2.2?SAM的稳定性??SAM的稳定性较差,在室温中性或碱性pH条件下,很容易失活。除1.2.1??结构分析中所提到的因锍基而引起的裂解失活和pH等因素引起的水解失活两种??失活机制外,SAM还会因自发发生消旋反应而失去活性[9—1()1。??为提高SAM的稳定性,工业上一般都是以SAM盐的形式在低温避光干燥??的环境中保存SAM。在SAM成盐时

甲硫氨酸合成酶,反应式,酶催化法


比于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催化法因具有立体选择性高、反应反应时间短、产物易分离、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研究SA点方向。MAT虽然广泛存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但天然表达的MAT分离纯化困难,因而限制了酶催化法的大规模使用。因此,构建高效的工程菌成为用酶催化法制备SAM的首要任务。目前,有关MAT的中在动物肝脏、酿酒酵母以及大肠杆菌三种来源的MAT上。??

标准曲线,蛋白质浓度,标准曲线,孔板


的测定??Pierce1?M?BCA?Protein?Assay?Kit微孔板法进行测定,说明书进行,具体步骤如下:??00?mM?Tris-HC丨将BSA标准液按说明书稀释A-F?6CA?Reagent?A?与?BCA?Reagent?B?以?50:1?(v/v)充nt?(WR)备用;??孔板中加入25?(iL样品或标准液稀释液,每个样品个孔中继续加入200?pLWR,振荡混匀;??孔板加盖后置于37?°C培养箱中,保温30?min;??孔板冷却后,用酶标仪于562?nm处测量吸光值;??蛋白浓度标准曲线,并计算样品蛋白的浓度。蛋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科学家建成玉米突变体库[J];新农村;2020年02期

2 马燕斌;王霞;张树伟;李换丽;吴霞;王新胜;;棉花突变体种质资源创制概述[J];山西农业科学;2018年01期

3 李新鹏;李京琳;陈小朋;曾翔;龙湍;安保光;张维;吴永忠;黄培劲;;玉米突变体库创制及雄性不育突变体鉴定[J];玉米科学;2018年03期

4 段光前;李硕硕;李鑫;黄开耀;;裂殖壶菌高产油突变体的高通量筛选[J];生物工程学报;2019年07期

5 潘俏;张舒癑;沈迪;吴家琪;陈春莲;陈洁;陈劲枫;娄群峰;;黄瓜耐盐突变体材料的筛选与鉴定[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年01期

6 张亚芳;潘存红;李爱宏;汤雯;武茹;陈宗祥;许爱霞;潘学彪;;提高水稻插入突变体库利用效率的尝试[J];遗传;2007年07期

7 张萍;姜景彬;杨欢欢;赵婷婷;许向阳;李景富;;番茄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J];北方园艺;2019年07期

8 纪策;刘源;李丹;Sossah Frederick Leo;杨阳;付永平;李玉;;有害疣孢霉Hypomyces perniciosus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突变体库的构建[J];菌物学报;2018年08期

9 张习春;鲁菲菲;吕育松;罗荣剑;焦桂爱;邬亚文;唐绍清;胡培松;魏祥进;;两个垩白突变体的鉴定及突变基因的图位克隆[J];中国水稻科学;2017年06期

10 岳丽晓;李登云;张玲玲;;拟南芥衰老相关突变体lsm3的鉴定和基因克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彬;水稻穗顶退化突变体paa1019和paa74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汪燕;玉米CMS-S型育性恢复突变体rfl~*04-229和rfl~*04-230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转录表达与GMS突变体K305ms的初步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孙廉平;水稻不育突变体ohms1、difo1和strs1的鉴定、基因定位与功能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晶;芜菁花青素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RNA-seq分析及EMS突变体鉴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汪秀志;芜菁花青素合成光不敏感型突变体鉴定及候选基因定位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6 刘梦洋;大白菜EMS突变体叶色深绿及抗软腐病基因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7 邱振楠;水稻高温高光敏感突变体ls1的筛选及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8 程国新;辣椒(Capsicum annuum L.)可用叶色突变体的筛选鉴定及叶色调控基因CaPAL功能的初步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杜柏娟;int突变能够增强不同温度下抗病基因诱导的生长缺陷[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10 王文强;细胞分裂素代谢在小麦滞绿突变体tasg1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秀;利用分子改造技术提高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催化性能[D];浙江大学;2019年

2 郭瑶琳;拟南芥气孔应答气候因子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及鉴定[D];天津农学院;2014年

3 郭徐雷;PRL1突变体抑制子IYO调控miRNA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4 吴穹宇;OsMsh6突变体的自发和诱发点突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5 王梦云;拟南芥温度响应突变体的筛选与基因鉴定[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6 李倩;水稻支链淀粉合成途径基因定向突变体创制及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7 高先玉;玉米黄化突变体xy122的基因定位及生理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8 闫枫;基于花粉生殖细胞MNU诱变系列玉米籽粒突变体的获得及其表征[D];山西大学;2019年

9 田斌;大麦穗顶部退化突变体bptd的基因定位及穗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10 谭佳;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的鉴定与基因定位[D];西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9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79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3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