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类弹性蛋白多肽水凝胶的制备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78;TQ427.26
【部分图文】:
图 1.1 人弹性蛋白原的 cDNA 结构[8]。Figuer 1.1 cDNA structure of human tropoelastin.在细胞外基质中,弹性蛋白原自组装形成弹性蛋白,随后与微原纤维共同组装产生弹性纤维。该过程涉及弹性蛋白原之间的交联。为了促进交联作用的发生,弹性蛋白原必须进行排列,这种排列是通过凝聚作用产生的。该凝聚过程利用了弹性蛋白原的可逆相变特性。在低温下,弹性蛋白原溶于水溶液;随着温度升高,弹性蛋白原分子通过疏水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有序进而发生聚集。这种现象完全可逆并通过热力学控制,该过程也被称为低临界溶解温度( low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LCST )行为,受到蛋白质浓度、盐浓度和 pH 值的影响。自组装后,弹性蛋白原分子通过亲水区域的赖氨酸残基进行酶交联,最终形成含锁链素和异锁链素交联结构的弹性蛋白[9]。链间交联和大量疏水残基直接导致弹性蛋白不溶于水。1.1.2 弹性蛋白的性质由于不溶于水,对弹性蛋白性质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了阻滞。然而,可溶
图 1.2 递归定向连接示意图Figure 1.2 Schematics of recursive directional ligation利用基因工程合成 ELP 的优点包括:首先,从生物表达系统中很容易获得产量相对较高的目的蛋白,且不需要色谱法,通过温度响应性可逆相变循环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纯化[13]。其次,利用该法合成 ELP 可以精确控制多肽的序列组成、分子量,从而控制其立体结构[11, 14],而这些变量在化学合成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15]。再者,转化至宿主细胞的重组质粒可以长期保存,因此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可以永久使用。最后,如果目的蛋白具有高级结构,则宿主体内的折叠机制可以帮助形成正确的二级或三级结构。1.2.2 类弹性蛋白多肽的性质为了研究 ELP 聚合物的特性,Urry 和同事们根据弹性蛋白疏水结构域中的多肽序列合成了一系列相关的寡聚体。他们首先观察到 ELP 聚合物以类似于弹性蛋白原的方式发生凝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ELP 具有热响应性,并经历可逆温度转变( Inversetemperature transition, ITT )[16]。当温度低于转变温度(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t )时,ELP
图 1.3 ELP 的可逆温度相变Figure 1.3 The inverse temperature transition of ELPELP 的 Tt 值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蛋白溶液的浊度来确定。该值由缓冲液组成、盐浓度、聚合物浓度、多肽链长度、任意功能侧链和客座氨基酸残基的电离程度以及分子的极性排列等因素共同决定[18-21]。ELP 温度依赖性可逆相转变通常发生在 2-3°C 范围内。经美国相关监管机构[22]批准,序列为(Gly-Val-Gly-Val-Pro)n的聚合物已被应用于许多组织和血液测试。对该聚合物的体内外研究均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可能与 ELP 的组成和天然弹性蛋白的化学组成类似有关。此外,ELP 可生物降解,降解产物为天然氨基酸。由于免疫系统通常难以区别天然的弹性蛋白和类弹性蛋白多肽,因此ELP 还具有低免疫原性。1.2.3 类弹性蛋白多肽的应用类弹性蛋白多肽(ELP)同时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免疫原性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遂,崔凌飞;玉米皮蛋白多肽的组成与功能特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2年11期
2 陈振德,许重远,谢立;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鸡内金与鸭内金[J];中药材;2002年04期
3 李乐;陈树俊;康俊杰;徐晓霞;庞震鹏;刘晓娟;胡洁;石玥;;沙棘油复合蛋白多肽液抗氧化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6年04期
4 栾新红;曹中赞;曹敏建;石娇;吴高峰;姜丽;;玉米蛋白多肽对鹅不同组织脂肪酸合成酶定位表达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3期
5 陈振德,许重远,庄志铨,侯连兵;穿山甲及其炮制品蛋白多肽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定[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李庆春;余宁;邹君;梁文伟;覃海燕;;丝胶蛋白多肽的制备方法[J];纺织科技进展;2009年01期
7 ;浅谈蛋白多肽在美容方面的作用[J];心理与健康;2005年08期
8 栾新红;曹中赞;王玉琳;郑树贵;曹敏建;;添加不同水平玉米蛋白多肽对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年23期
9 贾冬英,王文贤,姚开,张铭让;胶原蛋白多肽功能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年06期
10 徐阳;孙强;李静;冉旭;;大鲵胶原蛋白多肽口服液的开发研究[J];食品工业;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海英;斑点叉尾鮰(Channel catfish)鱼皮胶原蛋白及胶原蛋白多肽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金鸽;重组类弹性蛋白多肽水凝胶的制备[D];西北大学;2019年
2 宋红新;林蛙残体胶原蛋白多肽的结构修饰及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刘金龙;鱼蛋白多肽的制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4 宋蔚;人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多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表达与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5 朱洪珍;海地瓜胶原蛋白多肽的提取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尚跃再;交联弹性蛋白多肽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赵芹;海参胶原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郑炯;血红蛋白多肽螯合铁的制备及其抗贫血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葛慧华;类弹性蛋白多肽的制备及其自组装成微球载溶菌酶[D];华侨大学;2014年
10 康彩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弹性蛋白多肽介导的Th17/Treg失衡的作用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0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8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