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润滑油对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18:48
   由于喷油螺杆压缩机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运动部件少的特点,应用于天然气液化装置中时会使得整个压缩模块变得更为紧凑,因此非常适用于小型的液化装置中。但是由于喷油螺杆压缩机中润滑油的存在,压缩过程中润滑油会与混合制冷剂充分接触,产生互溶现象,改变混合制冷剂中各组分的百分比进而影响系统的性能。着眼于此,本课题以喷油螺杆压缩机在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中的应用为背景,研究混合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对液化流程中一些重要参数的影响。本文采用HYSYS流程软件,首先对混合制冷剂由四种组分(甲烷、乙烯、丙烷、氮气)构成和由五种组分(甲烷、乙烯、丙烷、异丁烷、氮气)构成时的配比进行优化。优化以流程比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混合制冷剂由四种组分构成时,甲烷含量为21%、乙烯含量为14%、丙烷含量为58%、氮气含量为7%。混合制冷剂由五种组分构成时,甲烷含量为19%、乙烯含量为30%、丙烷含量为4%、异丁烷含量为39%、氮气含量为8%。在优化混合制冷剂配比的过程中还发现五组分混合制冷剂流程比四组分混合制冷剂流程能耗节省12%。然后在优化的制冷剂配比基础上逐渐研究每一种组分的改变对流程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研究可得当混合制冷剂由四种组分构成时,丙烷含量的降低对流程的比功耗、液化率和换热器最小换热温差的影响最大。当混合制冷剂为五组分时,异丁烷含量的降低对流程的比功耗、液化率和换热器最小换热温差的影响最大。除此之外通过各组分的温度敏感区间对流程的最小换热温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虽然五种组分的混合制冷剂流程比四种组分的混合制冷剂流程所需的比功耗和混合制冷剂的总流量更小,但在考虑到混合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溶解之后,含有异丁烷的混合制冷剂更容易溶于润滑油,进而影响液化流程的所需要的混合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又对异丁烷润滑油混合物体系气液相平衡的计算进行了研究。在喷油螺杆压缩机对混合制冷剂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混合制冷剂和润滑油是充分接触的,因此混合制冷剂的各个组分都可能同时发生变化。因此只研究单组分的变化对液化流程性能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混合制冷剂通过润滑油后整体配比的变化对流程性能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搭建试验台,研究由四种组分构成的混合制冷剂和由五种组分构成的制冷剂分别通过CPI-1005-100、CPI-1010-100和CPI-1516-100后组分的变化。通过实验研究可得,当含有四种组分的混合制冷剂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的润滑油之后,均是丙烷被吸收的量比较多,乙烯次之,甲烷几乎不会被吸收。提高润滑油温度,乙烯和丙烷被溶解的量整体上呈增多的趋势。含有五种组分的混合制冷剂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的润滑油之后,异丁烷被吸收的量非常显著。在获得了两种不同的制冷剂通过润滑油之后配比的改变之后,将被改变过的混合制冷剂的配比重新输入到上述的液化流程成中,研究混合制冷剂配比被改变之后液化流程性能的改变。通过研究表明,当由四种组分构成的混合制冷剂分别被三种不同的润滑油溶解之后,润滑油CPI-1005-100对混合制冷剂组分的改变对流程性能的影响最大,为保持液化流程的液化率保持不变,实验范围内,流程的比功耗增加可达20%,制冷剂的总流量增加可达17.5%。其余两种润滑油对混合制冷剂组分的改变对流程性能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液化流程的比功耗增加10%,混合制冷剂的总流量增加9%。当由五种组分构成的混合制冷剂分别被三种不同的润滑油溶解之后,润滑油CPI-1516-100对混合制冷剂组分的改变对流程性能的影响最大,为保持液化流程的液化率保持不变,实验范围内,流程的比功耗和混合制冷剂的总流量增加可达42.9%。液化流程的比功耗和混合制冷剂的总流量会受到其他两种润滑油的溶解影响分别增加17.8%和18.7%。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E626.3;TB64
【部分图文】:

示意图,流程,示意图,混合制冷剂


图 1- 1AP-SMR 流程示意图Fig.1- 1 Schematic ofAP-SMR process developed byAPCIAP-SMR 流程与 PRICO 流程相类似,都是混合制冷剂经过两级压缩,且在第一级压缩机出口处进入到中间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液相制冷剂由泵压缩,气相制冷剂由压缩机压缩,经过压缩后的混合制冷剂进入到气液分离器进行分

示意图,流程,示意图,混合制冷剂


图 1- 2 PRICO 流程示意图Fig.1- 2 Schematic of PRICO process在 PRICO 流程中,混合制冷剂由氮气、甲烷、乙烯、丙烷和异戊烷组成。混合制冷剂经过第一级压缩机后进入冷却器冷凝,然后进入中间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相进入第二级压缩机进行压缩,液相由泵进行压缩,这样

优化流程


图 2- 1 KBO 法优化流程图.2- 1 Framework of optimization process with knowledge based optimiz 中“根据换热器中相应的温区提高流量”是 Mohd 等根据研加对应冷箱中冷热物流温差升高处的热流的温度区间,表 2- 1 分敏感性区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首个混合制冷剂工作组获得批复[J];杭州化工;2013年01期

2 张建荣;郑妙娟;徐裂;;浙江省科研院所专项实施进展简报[J];今日科技;2013年05期

3 汪训昌;;不饱和氟化烯烃及其混合制冷剂应用研究的最近进展与成果(续前)[J];暖通空调;2012年05期

4 赵敏;厉彦忠;;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中原料气与制冷剂匹配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尹全森;李红艳;崔杰诗;季中敏;贾林祥;;单级混合制冷剂液化循环适应性和调节能力研究[J];低温工程;2010年01期

6 尚殿波;水江波;;新型三元混合制冷剂在冰箱上的应用研究[J];家电科技;2008年13期

7 ;混合制冷剂市场前景广阔[J];机电设备;2001年04期

8 ;混合制冷剂市场前景广阔[J];机电设备;2001年06期

9 郑镇;混合制冷剂的应用研究[J];制冷与空调;1994年02期

10 耿惠彬;;采用混合制冷剂的带整流设备的制冷系统的开发[J];制冷技术;199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曹文胜;小型LNG装置的预处理与液化流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孙志利;热泵系统用二氧化碳混合制冷剂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曹乐;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低温制冷系统优化及换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高婷;含氮煤层气二氧化碳净化指标与液化提纯流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高旭;用于深度冷冻的混合制冷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秋英;浮式油田伴生气的净化与液化工艺流程研究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阳;润滑油对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张磊;混合冷剂制冷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3 常学煜;晃动对双混合制冷剂天然气液化流程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王建功;炼厂气浅冷工艺制冷过程的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牛亚楠;多元混合制冷剂小型天然气液化装置的模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范美玉;天然气液化工艺中混合制冷剂配比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7 刘阳;小型天然气装置净化及液化流程模拟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赵鹏;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在高温空调中的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孙洁;混合制冷剂HFC-161/227ea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冯晶;LNG液化系统能量综合利用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2883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83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e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