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氯酰引发铝基复合燃料热解和燃烧的特征及机理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511.1
【部分图文】:
-4-图 1.1 丁烷-空气火焰与压力波相互作用(单位为 ms)Fig 1.1 Interaction between butane-air flame and pressure wave (in ms)发或冲击波引发是指爆轰发生在点火源附近的引发过程,发。点火剂不仅需产生足够强的冲击波,而且要使冲击波持一定的强度。点火剂自身性质对爆轰过程起决定性作用2-O2在不同状态下点火能与爆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如果产生的冲击波就会与反应阵面分离并衰变为声波,反应阵传播相同,这种现象的纹影照片如图 1.2a 所示。如果点火波和反应阵面一直保持耦合状态并形成多方向爆轰(1.2b)。,在开始阶段,冲击波与反应阵面相耦合。随着冲击波的波分离并滞后于冲击波,然而当燃烧释放的能量开始显著去耦过程终止,冲击波停止衰退并与反应阵面耦合以恒定
-5-图 1.2 C2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引发过程Fig. 1.2 Initiation of C2H2-O2clou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临界能量(点火能)通常被认为是最直接的表征气相爆。直接引发同 DDT 过程正好相反,指的是快速产生爆轰可燃混合物中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瞬间产生爆轰。混合燃料的临界能量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另一方面,爆特征结构参数,可以用烟熏箔的方法进行测量。文献[29-3合物的爆轰胞格尺寸。直接起爆临界能量与当量比曲线呈 1 时,临界能量最小;当量比小于 1 时混合物很难直接着碳数的增加,所需临界能量逐渐增加。爆轰胞格尺寸,在相同的引爆条件下,胞格尺寸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正己烷/空气<石油醚/空气<正癸烷/空气<正庚烷/空气
合反应;起始长链自由基更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夺氢反应而不是发生分因此此时倾向于生成大分子的烷烃。Xiao 等[44]采用量子化学方法31G*水平下对正辛烷的热解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对于起始裂解反应,所需的键能为 372.4 kJ/mol,均裂过程不存在过渡态;对于 H 转移反应为 41.8-50.2 kJ/mol,其逆反应能垒与之相近,过渡态居于反应物和产于自由基 β-断裂反应,反应活化能为 125.5-138.1 kJ/mol,其逆反应的.9 kJ/mol,过渡态结构与产物近似。计算所得到的能量值与实验相一致2)烷烃燃烧机理rran 等[45, 46]采用流动反应器,激波管等装置研究了异辛烷在 550-1700 m 条件下的燃烧机理。完整的燃烧机理包含 860 种化学物质,3600 个其简化的总反应机理如图 1.3 所示。高温下,烷烃以 β-断裂的方式生成,烷基自由基又快速分解成小分子烯烃和其他物种,其中链支化反应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闫华;罗永锋;高洪泉;颜澎;罗昆升;;ClF_3O与H_2O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含能材料;2015年04期
2 姚金侠;胥会祥;于海江;何文艺;;燃料空气炸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飞航导弹;2014年02期
3 王阵;李海广;贲旭东;王辉立;;储存条件下云爆火箭弹云爆剂质量变化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2年03期
4 牛莉博;刘志勇;王少龙;罗永锋;孙新利;;氟氯酰与丙烷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10年18期
5 徐森;刘大斌;惠君明;陈利平;;燃料空气炸药中混合燃料的内相容性[J];火炸药学报;2008年04期
6 崔晓荣;罗勇;周听清;沈兆武;;固相一次起爆型FAE燃料的优化选择[J];火炸药学报;2008年01期
7 张奇,白春华,刘庆明;固液混合燃料细观结构与爆轰关系的分形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8 王益群;;燃料空气炸药,武器化及其效能[J];火炸药;1990年04期
9 张存库;含铝粉燃料空气炸药爆炸威力研究[J];兵工学报;198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振坤;高能固体燃料和铝/水基燃料的燃烧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阚金玲;液固复合云爆剂的爆炸和毁伤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兴龙;温压炸药爆炸释能及铝粉反应完全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伟;固体云爆剂的配方优化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吴欣欣;液固混合态FAE燃料物化稳定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余勇;温压弹超压冲击波传播特性分析及杀伤效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玉祥;固体温压炸药成型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瑛;液固复合燃料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89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88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