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生物质和煤解耦催化气化制富氢气体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12:10
  为高效转化脱除生物质和煤气化过程焦油以及定向调控其产气组成,本文根据解耦-优化-再耦合原理,构建了基于循环固体热载体和催化剂的双循环回路气化系统(DDLG)。该气化系统将气化过程解耦为燃料热解/气化、焦油裂解/重整和半焦燃烧三个子过程,分别发生在三个独立的反应器中,即气化反应器、重整反应器和燃烧反应器。气化反应器和重整反应器并行布置,分别与燃烧反应器相连,构成两个平行的且可独立控制的双循环回路。通过此气化系统布局,气化反应器和重整反应器可以在各自最优的反应条件下运行,为强化燃料热解/气化和焦油裂解/重整反应创造适宜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以松木屑和神木煤为原料以及兼作为原位焦油裂解/重整催化剂的煅烧橄榄石为循环固体热载体,考察了反应条件对DDLG中松木屑和神木煤气化以及共气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对于松木屑气化,重整反应器从气化反应器中解耦,延长了含焦油气体的停留时间且改善了气-固接触状态。因此,升高重整反应器温度并辅以原位焦油裂解/重整催化剂可实现焦油高效转化脱除。如气化反应器800 ℃、重整反应器850 ℃和水蒸气与原料中碳的质量比(S/C)1.2反应条件下,产气中焦油含量降低至14.1 ...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生物质和煤解耦催化气化制富氢气体工艺研究


气化过程反应网络示意图}}o卜Fig.1.1Reactionnetworkinfuelgasificatio}nprocess

移动床,生物质气化


1.2.1耦合气化技术??耦合气化技术即所有子反应耦合发生在同一反应空间或反应器。传统的生物质气化??技术如移动床、流化床(循环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技术等,多为耦合气化工艺。图1.2??为移动床生物质气化工艺12V241,按照气固流向可以分为并流/下吸式移动床、逆流/上吸??式移动床和错流/横吸式移动床。移动床气化为内热耦合过程,即以气体为热载体依次与??原料接触提供热量。移动床制造和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低,且移动颗粒层具有粉尘过滤??作用,适用于小规模区域供热发电。?、??Biomass?Biomass?Biomass??dL?ilk??^?.?Drying??—g?r?Dryins??^Gasification??Pv_is?\'pyrolysis?/?…/'?Pyrolys.s/??Oxidation?_^.Grate?3?jT ̄^'?Combusl?..."|?「_?GaS??-jr?—?—?—?—?—?—^?Gasificatioji^l?r?—?—?—?|??Steam?plus?air???,?一?■?—?一?—?-L-?1?—1??1一 ̄r^Gas?Ash/??\?\Ash??上吸式移动床?下吸式移动床?横吸式移动床??图1.2移动床生物质气化??Fig.?1.2?Moving?bed?biomass?gasification??图1.3为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工艺l:251。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气化同样为??内热耦合过程。由于采用较高的操作气速,其气化强度较移动床大,生产能力高,但粉??尘夹带严重

生物质气化,循环流化床,流化床


但出口产气温度高,热量回收困难。由于采用气体、液体或粉状固体进料,而生物??质的粉碎通常是高耗能的过程,为此,生物质需经干燥、热解、或低温气化等方法预处??理,例如德国科林公司(Choren?Industries?GmbH)的Carbo-V?.匸艺_?,如图1.4。由于??反应器设备投资高,需要纯氧气化剂,因此,气流床气化仅适用于大型系统,这与生物??质资源的分布特点相矛盾。??-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松木屑与褐煤流化床共气化过程的分析[J]. 车德勇,孙艳雪,李少华.  太阳能学报. 2016(04)
[2]生物质能分布式利用发展趋势分析[J]. 吴创之,阴秀丽,刘华财,陈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2)
[3]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的生物质催化气化模拟[J]. 兰维娟,李惟毅,陈冠益,王超,颜蓓蓓,朱哲.  太阳能学报. 2014(12)
[4]Performance of Co/MgO catalyst for CO2 reforming of toluene as a model compound of tar derived from biomass gasification[J]. Xiuxiu Bao,Meng Kong,Wen Lu,Jinhua Fei,Xiaoming Zh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4(06)
[5]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特性研究进展[J]. 李振珠,李风海,马名杰,黄戒介,房倚天.  现代化工. 2014(07)
[6]生物质化学制氢技术研究进展[J]. 陈冠益,孔韡,徐莹,李婉晴,马隆龙,颜蓓蓓,陈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07)
[7]生物质热解油的精制方法研究进展[J]. 司展,蒋剑春,王奎.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3(06)
[8]基于Ca循环的生物质加压气化制氢系统的模拟与优化[J]. 赵亮,王勤辉,樊宏韬,方梦祥,骆仲泱.  动力工程学报. 2013(11)
[9]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J]. 朱锡锋.  新能源进展. 2013(01)
[10]神木煤焦与CO2和水蒸气反应后期动力学特性[J]. 范冬梅,朱治平,吕清刚.  煤炭学报. 2013(07)

硕士论文
[1]褐煤固体热载体热解—气化耦合工艺模拟研究及评价[D]. 路丙川.太原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20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920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