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强化蒸馏提高稠油馏分油收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23:51
随着我国进口稠油量增加,国内炼油工作者对于稠油的加工利用越来越重视。与常规原油相比,稠油粘滞力高,提高拔出率有很大难度。国外采用强化蒸馏技术可促进原油和普通稠油的深拔,对于超稠油的强化蒸馏研究未见详细报道。本文研究了掺兑馏分油、添加助剂的方式对委内瑞拉常压渣油减压蒸馏的影响,以期为超稠油强化蒸馏技术开发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委内瑞拉常压渣油的性质进行了系统评价,在掌握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分别用委内瑞拉馏分油、国内某催化裂化油浆馏分油作为强化蒸馏添加剂,考察了不同馏分段、不同添加量对减压蒸馏净增收率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法表征体系的活化状态,关联活化状态与蒸馏净增收率之间的关系;优选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助剂,考察不同添加比例对原料减压蒸馏净增收率的影响,关联了阻聚指数、特性黏度与体系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考察了馏分油和助剂复配对蒸馏净增收率的影响;本文通过模拟炼厂减压蒸馏塔上馏分油和助剂的添加位置,考察了三种添加方式对蒸馏净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委内瑞拉馏分油,最佳馏分油是380~410℃馏分段,最佳添加量是2.00 wt%,委内瑞拉常压渣油减压蒸馏净增收率为1.45 wt%...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减压瓦斯油拔出率
种极其复杂的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其组分包括香分、胶质和沥青质。沥青质是石油中最为复杂的组分液是分子为基本单元的均一溶液。溶液中的各组分以互该理论认为,沥青质体系中溶剂为芳香性较低的小分子,分子。传统的石油加工过程以石油分子溶液为基础进行工来,石油研究者发现石油溶液的胶体行为特征并通过一系nstern[20,21]最早对沥青质极稀溶液中出现的 Tyndall 效应进油视为胶体。Hilderbrand 等人测定了原油的溶解度参数,的理论,提出必须将原油视为胶体分散体系。随后科学家胶体分散体系的模型,如:Mack[22]和 Pfeiffer[23,24]的沥青胶体 1-3)、Yen 的超分子结构模型[25-27](图 1-4)和休尼亚5)等。
图 1-3 壳层状模型Figure 1-3 Shell-layer model图 1-4 超分子结构模型Figure 1-4 Asphaltic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mode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催化裂化油浆利用研究进展[J]. 常泽军,刘熠斌,杨朝合,山红红.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6(08)
[2]影响常减压蒸馏拔出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 高红利,曾懋辉. 广东化工. 2012(16)
[3]减压深拔及结焦控制研究[J]. 陈建民,黄新龙,王少锋,王洪彬.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2(02)
[4]常减压蒸馏装置总拔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 郑哲奎,张倩,张红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11)
[5]减压深拔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 李炎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10)
[6]石油分散体系理论与强化蒸馏机理探讨[J]. 张学佳,纪巍,孙宏磊,那荣喜,王建. 炼油与化工. 2010(01)
[7]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深拔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 刘志刚,周立岩.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0(01)
[8]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深拔技术初探[J]. 吴莉莉,顾海成.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2)
[9]减压深拔技术在常减压装置中的应用[J]. 王绣程. 中外能源. 2009(08)
[10]国内外稠油资源的分类评价方法[J]. 李秀娟.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1)
硕士论文
[1]特超稠油的胶体化学性质研究[D]. 侯珍珍.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重质油分子结构及芳香特性研究[D]. 杨天方.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2671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减压瓦斯油拔出率
种极其复杂的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其组分包括香分、胶质和沥青质。沥青质是石油中最为复杂的组分液是分子为基本单元的均一溶液。溶液中的各组分以互该理论认为,沥青质体系中溶剂为芳香性较低的小分子,分子。传统的石油加工过程以石油分子溶液为基础进行工来,石油研究者发现石油溶液的胶体行为特征并通过一系nstern[20,21]最早对沥青质极稀溶液中出现的 Tyndall 效应进油视为胶体。Hilderbrand 等人测定了原油的溶解度参数,的理论,提出必须将原油视为胶体分散体系。随后科学家胶体分散体系的模型,如:Mack[22]和 Pfeiffer[23,24]的沥青胶体 1-3)、Yen 的超分子结构模型[25-27](图 1-4)和休尼亚5)等。
图 1-3 壳层状模型Figure 1-3 Shell-layer model图 1-4 超分子结构模型Figure 1-4 Asphaltic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 mode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催化裂化油浆利用研究进展[J]. 常泽军,刘熠斌,杨朝合,山红红.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6(08)
[2]影响常减压蒸馏拔出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 高红利,曾懋辉. 广东化工. 2012(16)
[3]减压深拔及结焦控制研究[J]. 陈建民,黄新龙,王少锋,王洪彬.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12(02)
[4]常减压蒸馏装置总拔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J]. 郑哲奎,张倩,张红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0(11)
[5]减压深拔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 李炎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0(10)
[6]石油分散体系理论与强化蒸馏机理探讨[J]. 张学佳,纪巍,孙宏磊,那荣喜,王建. 炼油与化工. 2010(01)
[7]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深拔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 刘志刚,周立岩.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0(01)
[8]常减压蒸馏装置减压深拔技术初探[J]. 吴莉莉,顾海成. 中国科技信息. 2009(22)
[9]减压深拔技术在常减压装置中的应用[J]. 王绣程. 中外能源. 2009(08)
[10]国内外稠油资源的分类评价方法[J]. 李秀娟.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1)
硕士论文
[1]特超稠油的胶体化学性质研究[D]. 侯珍珍.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重质油分子结构及芳香特性研究[D]. 杨天方.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2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9326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