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液化残渣的理化性质及热吹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21:33
煤液化残渣是煤直接液化工艺中的副产物,占原煤质量的30%左右,研究其加工工艺对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环保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压滤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理化性质和热吹扫工艺及其热吹扫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基础数据,以及对热吹扫过程进行了解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压滤煤直接液化残渣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液化残渣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其次将液化残渣进行索氏抽提,并对得到的正己烷可溶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并对得到的四种组分进行气质分析;对液化残渣减压蒸馏馏出物进行馏程分析;最后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液化残渣的热解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液化残渣具有低水分(Mad:0.01%)、高挥发分(Vdaf:66.07%)和高灰分(Ad:18.26%)的特点,其正己烷可溶物含量高达49.49%(干燥无灰基);液化残渣正己烷可溶物中1-4环芳烃和含杂原子化合物含量高,饱和烃含量低;液化残渣减压蒸馏馏出物含量为63.6%(干燥无灰基),其馏程主要分布在170~360℃范围内;液化残渣热失重活化能在36~42 kJ/mol。(2)对压滤煤直接液化残渣进行了热吹扫过程研究,考察了...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6?F-I的总离子流图??Fig.?2.6?To化?1?ion?chromatogram?of?F-1??
时间(min)??图2.7?F-II的总离子流图??Fig.?2.7?Total?ion?chromatogram?of?F-II??表2.8?F-II中GC/MS检测到的化合物???Table?2.8?Compounds?detected?from?F-?II?by?GC/MS编号?化合物?相对含M?(%)??Single?ring?aromatic?hydrocarbons??1?1,2,3,4-Tetrahydronaphthalene?0.31??2?1?-Methylene-1?H-indene?0.26??3?2-MethyM?,2,3,4-tetrahydronaphthalene?0.18??4?6-Methy!-l,2,3,4-tetrahydronaphthalene?0.63??5?Cyclohexy?化?enzene?1.25??6?2,6-Dimethyl-l,2,3,4-tetrahydronapMialene?0.12??7?5-巨?thyl-l,2,3,4-tetrahydronaplUhalene?0.48??8?l,2,2a,3,4,5-Hexahydroacenaphthylene?3.87??9?2,3,4,4a,9,9a-Hexahydro-114-〇11〇化116?2.09??10?2-Methylbiphenyl?3.58??
??图2.8所示为F-m的总离子谱图,由图2.8可知,所检测到的化合物停留时间集中??在12?27?min之间。所检测到的化合物有12种列于表2.9中,山表可知,F-III中主要??W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有巧喃类、酪类、蔥醋类和酬类等化合物。F-III中还含有少量??的含氮化合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的可行性研究[J]. 金倬伊. 广州化工. 2014(03)
[2]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性质及利用现状[J]. 谷小会. 洁净煤技术. 2012(03)
[3]CFB锅炉掺烧油灰渣的研究与应用[J]. 张维东,云智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6)
[4]煤炭直接液化残渣加氢研究进展[J]. 钟金龙,李文博,朱晓苏,史士东. 洁净煤技术. 2011(03)
[5]煤炭直接加氢液化技术开发的几点思考[J]. 张德祥,刘瑞民,高晋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1(03)
[6]煤直接液化残渣溶剂萃取组分的热解行为研究[J]. 李军,杨建丽,周淑芬,李允梅. 燃料化学学报. 2010(06)
[7]煤直接液化残渣性质及高附加值应用研究进展[J]. 赵鹏,孙淑君,卢正元,陈颖,张晓静. 洁净煤技术. 2009(06)
[8]煤液化残渣加氢性能[J]. 王国龙,徐蓉,张德祥,鲁锡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9(05)
[9]煤直接液化残留物制备中间相沥青[J]. 盛英,李克健,李文博,朱晓苏. 煤炭学报. 2009(08)
[10]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J]. 楚希杰,李文,白宗庆,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煤及煤液化衍生物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D]. 丁明洁.中国矿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D]. 刘宝林.西北大学 2012
[2]煤直接液化残渣性质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D]. 范芸珠.华东理工大学 2011
[3]胜利褐煤直接液化动力学研究[D]. 刘霁斌.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神华煤液化低转化率蒸馏残渣加氢动力学的研究[D]. 宋宜诺.山东科技大学 2008
[5]煤炭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新型炭材料[D]. 张艳.大连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5573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6?F-I的总离子流图??Fig.?2.6?To化?1?ion?chromatogram?of?F-1??
时间(min)??图2.7?F-II的总离子流图??Fig.?2.7?Total?ion?chromatogram?of?F-II??表2.8?F-II中GC/MS检测到的化合物???Table?2.8?Compounds?detected?from?F-?II?by?GC/MS编号?化合物?相对含M?(%)??Single?ring?aromatic?hydrocarbons??1?1,2,3,4-Tetrahydronaphthalene?0.31??2?1?-Methylene-1?H-indene?0.26??3?2-MethyM?,2,3,4-tetrahydronaphthalene?0.18??4?6-Methy!-l,2,3,4-tetrahydronaphthalene?0.63??5?Cyclohexy?化?enzene?1.25??6?2,6-Dimethyl-l,2,3,4-tetrahydronapMialene?0.12??7?5-巨?thyl-l,2,3,4-tetrahydronaplUhalene?0.48??8?l,2,2a,3,4,5-Hexahydroacenaphthylene?3.87??9?2,3,4,4a,9,9a-Hexahydro-114-〇11〇化116?2.09??10?2-Methylbiphenyl?3.58??
??图2.8所示为F-m的总离子谱图,由图2.8可知,所检测到的化合物停留时间集中??在12?27?min之间。所检测到的化合物有12种列于表2.9中,山表可知,F-III中主要??W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有巧喃类、酪类、蔥醋类和酬类等化合物。F-III中还含有少量??的含氮化合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煤直接液化残渣改性沥青的可行性研究[J]. 金倬伊. 广州化工. 2014(03)
[2]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性质及利用现状[J]. 谷小会. 洁净煤技术. 2012(03)
[3]CFB锅炉掺烧油灰渣的研究与应用[J]. 张维东,云智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6)
[4]煤炭直接液化残渣加氢研究进展[J]. 钟金龙,李文博,朱晓苏,史士东. 洁净煤技术. 2011(03)
[5]煤炭直接加氢液化技术开发的几点思考[J]. 张德祥,刘瑞民,高晋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1(03)
[6]煤直接液化残渣溶剂萃取组分的热解行为研究[J]. 李军,杨建丽,周淑芬,李允梅. 燃料化学学报. 2010(06)
[7]煤直接液化残渣性质及高附加值应用研究进展[J]. 赵鹏,孙淑君,卢正元,陈颖,张晓静. 洁净煤技术. 2009(06)
[8]煤液化残渣加氢性能[J]. 王国龙,徐蓉,张德祥,鲁锡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09(05)
[9]煤直接液化残留物制备中间相沥青[J]. 盛英,李克健,李文博,朱晓苏. 煤炭学报. 2009(08)
[10]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J]. 楚希杰,李文,白宗庆,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煤及煤液化衍生物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D]. 丁明洁.中国矿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D]. 刘宝林.西北大学 2012
[2]煤直接液化残渣性质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D]. 范芸珠.华东理工大学 2011
[3]胜利褐煤直接液化动力学研究[D]. 刘霁斌.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神华煤液化低转化率蒸馏残渣加氢动力学的研究[D]. 宋宜诺.山东科技大学 2008
[5]煤炭直接液化残渣制备新型炭材料[D]. 张艳.大连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35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0355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