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氰化铜和镍锌铬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
发布时间:2021-04-23 08:1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胺基化石墨烯包覆的ITO导电玻璃上,电沉积了纳米钴氰化铜(Cu COG/ITO)。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等技术对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立方体状的纳米钴氰化铜(Cu3[Co(CN)6]2),均匀地分布在石墨烯表面。Cu COG/ITO对O2还原反应和Fenton(芬顿)反应均具有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能,可作为空气扩散电极,同时促进O2还原成过氧化氢(H2O2),以及H2O2生成羟基自由基(·OH)。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光电类芬顿系统。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p H 7.0、恒电位-0.8 V、300 W可见光照射),·OH的产率可达70.5μmol h-1。此外,Cu Co G/ITO被成功地用于光电类芬顿降解左氧氟沙星(LEV)废水,一级动力学常数为0.49 h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ITO导电玻璃
1.1.1 ITO导电玻璃的表面修饰
1.2 ITO导电玻璃基体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1.3 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的简介
1.3.1 PBAs的合成方法
1.3.2 PBAs的应用
1.4 光电类芬顿法(PEF-like)降解有机废水
1.5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和复合金属氧化物(LDOs)的简介
1.5.1 LDHs的合成方法
1.5.2 LDHs的应用
1.6 电镀废水
1.7 析氧(OER)反应
1.8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CuCoG/ITO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类芬顿降解左氧氟沙星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2.2.2 CuCoG/ITO电极的制备
2.2.3 电化学实验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表征
2O2和·OH的生成"> 2.3.2 H2O2和·OH的生成
2.3.3 CuCoG/ITO光电类芬顿(PEF-like)降解左氧氟沙星(LEV)
2.4 结论
第三章 Ni(Zn)/Cr-LDHs(LDOs)/M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析氧反应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3.2.2 聚天冬氨酸修饰的磁性胺基化石墨烯(MGA)的制备
3.2.3 Ni(Zn)/Cr-LDHs(LDOs)/MGA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Ni(Zn)/Cr-LDHs(LDOs)/MGA/ITO复合电极的制备
3.2.5 电化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表征
3.3.2 复合材料电催化析氧(OER)性能的研究
3.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生活动及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154973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ITO导电玻璃
1.1.1 ITO导电玻璃的表面修饰
1.2 ITO导电玻璃基体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1.3 普鲁士蓝类似物(PBAs)的简介
1.3.1 PBAs的合成方法
1.3.2 PBAs的应用
1.4 光电类芬顿法(PEF-like)降解有机废水
1.5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和复合金属氧化物(LDOs)的简介
1.5.1 LDHs的合成方法
1.5.2 LDHs的应用
1.6 电镀废水
1.7 析氧(OER)反应
1.8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CuCoG/ITO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类芬顿降解左氧氟沙星
2.1 引言
2.2 实验
2.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2.2.2 CuCoG/ITO电极的制备
2.2.3 电化学实验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材料表征
2O2和·OH的生成"> 2.3.2 H2O2和·OH的生成
2.3.3 CuCoG/ITO光电类芬顿(PEF-like)降解左氧氟沙星(LEV)
2.4 结论
第三章 Ni(Zn)/Cr-LDHs(LDOs)/M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析氧反应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实验试剂、设备与仪器
3.2.2 聚天冬氨酸修饰的磁性胺基化石墨烯(MGA)的制备
3.2.3 Ni(Zn)/Cr-LDHs(LDOs)/MGA复合材料的制备
3.2.4 Ni(Zn)/Cr-LDHs(LDOs)/MGA/ITO复合电极的制备
3.2.5 电化学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材料表征
3.3.2 复合材料电催化析氧(OER)性能的研究
3.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生活动及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154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1549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