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负载型骨架镍催化焦化碳九加氢及其再生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21:39
  焦化碳九是焦化粗苯的馏分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高度不饱和茚、烯基芳烃等烃类物质及多种杂环化合物,这些物质容易和空气发生氧化或自聚形成胶质,从而影响焦化碳九的综合利用价值。对焦化碳九进行加氢精制,可降低胶质含量、提高氧化安定性,从而合理利用焦化碳九资源。骨架镍催化剂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且具有良好的加氢活性,因此,本文采用了负载型骨架镍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杂质对焦化碳九加氢反应的影响,分析了负载型骨架镍催化剂的失活原因以寻求合适的负载型骨架镍催化剂再生方法。这对于开发该类催化剂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拟薄水铝石和Ni-Al合金粉,通过胶溶、混捏、挤条、焙烧、碱活化过程制备负载型骨架镍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焦化碳九加氢反应。以茚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杂质对焦化碳九加氢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碳九加氢茚的转化率影响显著,较为合适的碳九茚加氢反应温度为210℃。古马隆、吡啶、邻甲酚以及噻吩等含氧、含氮、含硫杂环化合物杂质对茚加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负载型骨架镍催化剂用于焦化碳九加氢反应进行1500h长运转实验并分析催化剂活性下降原因。在反应1000h内茚的转化率保持在95%以上,说... 

【文章来源】: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负载型骨架镍催化焦化碳九加氢及其再生性能的研究


Ni-Al合金相图

间性,催化剂,配体效应,失活原因


6H2O 的溶液中加入 ZrO2(7.0g)继续搅拌 30min;在迅速滴加 100mLNaBH4溶液(0.8mol·L-1)继续搅拌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至中性,得到所需的 Ru-Co-B/Z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B 的改性,整体效应和配体效应导己烯的活性降低和选择性增加;当 Co/Ru 的原子比2催化剂在 25min 时苯转化率为 75.8%,对环己烯的选为 62.8%;此外,在两个连续反应器串联的连续装置定的,在最佳反应条件下,419h 的反应时间内,环己右。失活原因的变化,催化剂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分为三个时期-d 为稳定期,d-e 为失活期,如图 1-2 所示。

过程图,失活,催化剂,过程


图 1-3 催化剂各种失活过程分类Fig.1-3 Catalysts inactivation process classification除此之外,如果催化剂的机械强度不好而在使用过程中破碎使床层压降增加,不得不停止工作换上新的催化剂,这个过程有时也属于催化剂失活范围。1.5.1 催化剂积碳随着催化剂使用时间的增加,催化剂的表面会逐渐有含碳物质沉积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这个过程称之为催化剂积碳失活。随着含碳物质的增多,不管哪种催化剂,它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活性中心或表面酸度都会减小,沉积碳达到一定的量一定会使催化剂失活,沉积碳的速度越快,催化剂的寿命越短。积碳可以通过连串反应、平行反应及复杂反应产生,如图 1-4,其中 A 为反应物,B 为生成物,C 为积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溶胶凝胶法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李民瀚,孟凡会,李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5(06)
[2]煤焦油中酚类物质对焦油组分加氢脱氮脱硫以及芳烃饱和的影响[J]. 刘贞贞,骆仲泱,马帅,方梦祥.  燃料化学学报. 2015(11)
[3]焦化粗苯与焦化轻油混合加氢精制的可行性分析[J]. 贺小平,邓秀琴,高辉.  化学工程师. 2014(01)
[4]镍基催化剂催化双环戊二烯加氢反应的研究[J]. 夏贾贾,罗国华,徐新,王衍力.  现代化工. 2014(01)
[5]串联双釜连续反应装置中Ru-Co-B/ZrO2上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J]. 孙海杰,李帅辉,张元馨,江厚兵,曲良龙,刘寿长,刘仲毅.  催化学报. 2013(08)
[6]氯铝酸盐离子液体催化焦化碳九聚合制备苯并呋喃-茚树脂[J]. 罗国华,徐新.  过程工程学报. 2013(03)
[7]熔融法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技术进展[J]. 史建公,刘志坚,郑建坡,张毅,张敏宏,赵桂良.  中外能源. 2012(03)
[8]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 卢雯婷,陈敬超,冯晶,于杰.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2(01)
[9]Pt对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对苯加氢性能的影响(英文)[J]. 宋华,武显春,汪怀远,李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1(04)
[10]乙烯装置副产C9资源综合利用[J]. 袁霞光.  乙烯工业. 2011(02)

硕士论文
[1]多联产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工艺及催化剂研究[D]. 夏良燕.浙江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0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270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