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丙烯酸油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05:32
  随着天然油脂的开发利用和加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由富含油酸甘油酯的天然油脂转化得到的工业油醇产量逐渐增加,利用生物油醇制取更有商业价值的化工产品是全球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研究由生物油醇合成丙烯酸油醇酯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理论上,可以由油醇与丙烯酸直接进行酯化反应或油醇与丙烯酸甲酯通过酯交换反应得到丙烯酸油醇酯。由于油醇和丙烯酸或丙烯酸甲酯分子中都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非常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反应。油醇为不饱和的高碳醇,其双键位于分子中间部位,分子结构易发生旋转,空间位阻比较大,且油醇分子中羟基的活性比较弱。因此,丙烯酸油醇酯非常不容易合成,至今尚未见到有关丙烯酸油醇酯合成的报道。丙烯酸油醇酯是一种新的丙烯酸高碳醇酯,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本研究,以油醇为基本原料,分别探索与丙烯酸进行酯化反应和与丙烯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丙烯酸油醇酯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筛选催化剂、确定适当的操作方式、考察影响因素、确定反应优化操作条件,测定合成的产品基本性能指标。首先,以Benson基团贡献法对直接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合成丙烯酸油醇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反应的焓变、熵变、吉布... 

【文章来源】: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丙烯酸油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丙烯酸油醇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谱图,油醇,核磁共振,丙烯酸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8说明产品存在酯基;1635.29cm-1处为C=C的伸缩振动峰,且峰强度很弱,表明此C=C在分子结构内部,且对称性较高;在1464.75cm-1处为-CH2-的弯曲振动峰,984cm-1处为=C-H的面外摇摆振动峰;在722cm-1处有-(CH2)n-(n>4)的峰值。酯交换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官能团红外光谱吸收峰位见表4.7。表4.7酯交换产品的官能团红外光谱吸收峰位Tab.4.7Absorptionpeakpositionoffunctionalgroupinfraredspectrumontransesterifionproducts序号峰位基团12922.4cm-1、2852.48cm-1-CH2-21728cm-1-C=O-31635.29cm-1-C=C-41464.75cm-1-CH2-51187.23cm-1-C-O-C-6984cm-1-C=C-H-7722cm-1-(CH2)n-(n>4)根据酯交换反应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吸收峰和结构分析,酯交换反应所合成出的产物为丙烯酸油醇酯。4.8.2反应产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酯交换反应产物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结果如图4.6所示。图4.6丙烯酸油醇酯的核磁共振氢谱图Fig.4.6NMRhydrogenspectrumofoleylacrylate

油醇,丙烯酸,外观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8表6.2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Tab.6.2Listofmainequipment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循环水式真空泵SHZ-D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接触角测量仪POWEREACH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旋转黏度计ND-7上海天平仪器厂阿贝折光仪WAY-2WAJ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自动量热仪WZR-1B长沙奔特仪器有限公司6.3基本性能的测定6.3.1外观实验合成的丙烯酸油醇酯产品常温下为淡黄色液体,样品外观如图6.1所示。图6.1丙烯酸油醇酯的外观Fig.6.1Theappearanceofoleylacrylate6.3.2色度的测定丙烯酸油醇酯将用作化妆品的添加剂,对添加剂的色度有较高的要求。对于液体的色度测定方法主要有铂钴比色法和稀释倍数法。本实验测定方法采用稀释倍数法。(1)测定方法由于产品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稀释,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稀释产品。取1mL产品于比色管中,再取1mL无水乙醇于比色管中。将产品用无水乙醇进行稀释,先用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磷钨酸插层MgAl水滑石层间距的调变及催化酯化脱酸性能[J]. 王豪,李冬梅,吴雁,丁瑜.  燃料化学学报. 2020(01)
[2]液体密度测量方法的分析[J]. 王东丽,杨涛涛,毛森,袁晶.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9(11)
[3]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酯工艺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 冯朔,贺新,倪璇,王德慧,戴咏川.  应用化工. 2018(07)
[4]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的合成工艺改进[J]. 朱凤丽,隋晓彤,赵静,米承敬,唐林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5]稀释倍数法测定污水色度的方法[J]. 宣肇菲,金红,楚翠娟,谭丕功.  中国环境监测. 2017(05)
[6]酯化反应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 林丹.  能源化工. 2017(02)
[7]耦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工艺研究[J]. 冯筱晴,李文倩,李贝贝,宋国强.  当代化工. 2016(10)
[8]CO2和乙烯合成丙烯酸反应的热力学分析[J]. 关越,孙万付,张志智,孙潇磊,张喜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03)
[9]丙烯酸十八酯改性硅油的合成研究[J]. 孙德业.  有机硅材料. 2012(03)
[10]丙烯酸及酯聚合活性及阻聚措施的分析[J]. 赵永锋,梁允生,汪劲松.  广州化工. 2012(05)

硕士论文
[1]不对称碳酸酯合成及性能研究[D]. 叶崇.沈阳工业大学 2018
[2]SA在丙烯酸酯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 张鹏飞.大连工业大学 2016
[3]新型聚丙烯酸酯吸油树脂的合成[D]. 王晓环.青岛科技大学 2016
[4]光固化超支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改性及性能研究[D]. 薛蕾.辽宁师范大学 2015
[5]有机锡化合物在酯类香料合成中催化性能的研究[D]. 陈福山.南昌大学 2010
[6]甘油法合成缩水甘油的研究[D]. 褚昭宁.江南大学 2009
[7]酯交换法合成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 汪义勇.湖北工业大学 2009
[8]柴油降凝剂的制备研究[D]. 毕立娜.大庆石油学院 2009
[9]酯交换法合成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的研究[D]. 马跃辉.天津大学 2008
[10]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及其与丙烯酰胺聚合性能研究[D]. 陈文.南京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9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19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