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生物质炭对煤气化反应特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6 10:28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煤炭的直接使用过程的利用效率低,并会导致温室效应、雾霾等严重的环境污染,工业化、大型化的气流床工艺则是我国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鉴于我国煤炭资源中高灰分、高灰熔点煤种占煤炭资源储量的一半以上,而我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若将生物质炭掺混入煤中实现两者的共气化,既可以降低煤的灰熔点和成本投入,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基于此,本文分别在热重平台和沉降炉平台上研究了生物质炭种类、生物质炭掺混比例和气化温度对煤气化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开发适合我国的气流床技术和煤与生物质炭共气化这一新型路线提供理论基础。在自制固定床实验平台开展了在N2和C02气氛下煤和生物质炭的混合定温气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化剂为N2时,不同炭化度生物质炭或者不同生物质炭掺混比对煤气燃气组分的影响取决于生物质炭挥发分析出量;气化剂为C02时,炭化温度较低的生物质炭对煤气化燃气组分影响较大,随着生物质炭比例的增加,燃气各组分均有上升趋势。热重实验平台上采用非等温气化法探究生物质种类、生物质炭掺混比例对不同煤种气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生物质物化性质对煤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中国煤炭灰烙点分布图??Fig.?1.1?Distribution?of?coal?ash?fusion?temperature?in?China??
|kJ??廣帝堯蘇m?4.??图1.4?Shell气化炉??Fig.?1.4?Sketch?of?Shell?gasifier??I——^祖口??i?化巧田??i??^?I??I?\??/?二-S?//??^?I?如JL?—二巧削6狱戚巧??巧巧难一^?I?——^??巧筑??冷却*ai<I??臟成*册f,?械(&巧》)??*sTi苗釣' ̄"jpr???Y?jq-r^?s=r??定?/?^22^?L?.,^/:——??軒-_??巧0?a??图1.5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Fig.?1.5?Sketch?of?two-stage?dry?feed?entrained?flow?gasifier??Shell气化炉采用一段式气化,为进一步提高干粉进料气流床气化技术的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并鉴于E-Gas气化炉热化学法回收高温显热的原理,西安热??工研究所自主研发了两段式干煤粉气化装置,2000年第一套干粉加压气化特性试??验装置建成,煤处理量10-20kg/h,压力为3.0MPa。2005年在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建成361/d的中试装置。由中国华能集团投资的2000t/d的工业示范性装置即将在??天津开发区建成,配套250MWIGCC电站。??新型多喷嘴对置气化技术由华东理王大学洁净煤研究所研发
Fig.2.6?Gas?component?at?carbonizatio打化mperature?70CTC?and?N)?atmosphere??2.?6.2?CO:气氛下生物质炭化度和棱混比对燃气成分的影响??图2.7为c〇2气氛下炭化温度为4〇(rc时生物质炭,生物廣炭接混比例对燃?^??气成分的影响规律。在C〇2气氛下,煤单独气化燃气中CO、H2和CH4所占比??例分别为18.24%、1.02%和0.25%;在N2气氛下,煤单独气化燃气对应组分分??别为1.17%、0.26%和0.13%,可见在1000‘C时煤焦与气化剂C化发生化学反应,?.式??释放出大量〇),若排除煤热解阶段所释放的CO含量对气化段影响,,>可(^近似??计算出煤焦与C〇2在气化段反应生成CO含量约为17.07%。??随着生物质炭渗混比例的增加,慘混比为10%时,CO含量为21.%%,惨混??比为30%时,CO含量为27.26%,生物质经炭化后,微孔打开,比表面积大,使??得其与气化剂接触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强能源消费控制 促进污染物减排[J]. 王宪恩,李都峰,赵文晋. 环境保护. 2013(08)
[2]生物质半焦燃烧特性实验研究[J]. 潘伟林,朴桂林,谢浩,张居兵. 洁净煤技术. 2013(01)
[3]生物质掺混比例对煤气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车德勇,李健,李少华,王庆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05)
[4]生物质低温热解炭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 王秦超,卢平,黄震,陈丹丹,夏良燕,郝江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S1)
[5]生物质半焦与煤混合气化协同作用的动力学研究[J]. 邓剑,罗永浩,张云亮,王芸. 燃料化学学报. 2012(08)
[6]喷流床气化技术选择对IGCC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健赟,麻林巍,李政,倪维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17)
[7]生物质与煤混合灰的熔融及黏温特性[J]. 刘涛,陈雪莉,李德侠,刘霞,梁钦锋. 化工学报. 2012(04)
[8]掺混生物质对煤灰熔点的影响及混合灰流动温度预测[J]. 陈雪莉,刘涛,刘霞,刘海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11)
[9]中国煤炭工业的数字化解读[J]. 王庆一. 中国煤炭. 2012(01)
[10]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杨坤,冯飞,孟华剑,宋小斌,董尊久,陈光猛.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高灰熔点煤高温、加压气流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乌晓江.上海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灰熔点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 胡世磊.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D]. 吴加奇.华东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45503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中国煤炭灰烙点分布图??Fig.?1.1?Distribution?of?coal?ash?fusion?temperature?in?China??
|kJ??廣帝堯蘇m?4.??图1.4?Shell气化炉??Fig.?1.4?Sketch?of?Shell?gasifier??I——^祖口??i?化巧田??i??^?I??I?\??/?二-S?//??^?I?如JL?—二巧削6狱戚巧??巧巧难一^?I?——^??巧筑??冷却*ai<I??臟成*册f,?械(&巧》)??*sTi苗釣' ̄"jpr???Y?jq-r^?s=r??定?/?^22^?L?.,^/:——??軒-_??巧0?a??图1.5两段式干煤粉气化炉??Fig.?1.5?Sketch?of?two-stage?dry?feed?entrained?flow?gasifier??Shell气化炉采用一段式气化,为进一步提高干粉进料气流床气化技术的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并鉴于E-Gas气化炉热化学法回收高温显热的原理,西安热??工研究所自主研发了两段式干煤粉气化装置,2000年第一套干粉加压气化特性试??验装置建成,煤处理量10-20kg/h,压力为3.0MPa。2005年在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建成361/d的中试装置。由中国华能集团投资的2000t/d的工业示范性装置即将在??天津开发区建成,配套250MWIGCC电站。??新型多喷嘴对置气化技术由华东理王大学洁净煤研究所研发
Fig.2.6?Gas?component?at?carbonizatio打化mperature?70CTC?and?N)?atmosphere??2.?6.2?CO:气氛下生物质炭化度和棱混比对燃气成分的影响??图2.7为c〇2气氛下炭化温度为4〇(rc时生物质炭,生物廣炭接混比例对燃?^??气成分的影响规律。在C〇2气氛下,煤单独气化燃气中CO、H2和CH4所占比??例分别为18.24%、1.02%和0.25%;在N2气氛下,煤单独气化燃气对应组分分??别为1.17%、0.26%和0.13%,可见在1000‘C时煤焦与气化剂C化发生化学反应,?.式??释放出大量〇),若排除煤热解阶段所释放的CO含量对气化段影响,,>可(^近似??计算出煤焦与C〇2在气化段反应生成CO含量约为17.07%。??随着生物质炭渗混比例的增加,慘混比为10%时,CO含量为21.%%,惨混??比为30%时,CO含量为27.26%,生物质经炭化后,微孔打开,比表面积大,使??得其与气化剂接触更加充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强能源消费控制 促进污染物减排[J]. 王宪恩,李都峰,赵文晋. 环境保护. 2013(08)
[2]生物质半焦燃烧特性实验研究[J]. 潘伟林,朴桂林,谢浩,张居兵. 洁净煤技术. 2013(01)
[3]生物质掺混比例对煤气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车德勇,李健,李少华,王庆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05)
[4]生物质低温热解炭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 王秦超,卢平,黄震,陈丹丹,夏良燕,郝江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S1)
[5]生物质半焦与煤混合气化协同作用的动力学研究[J]. 邓剑,罗永浩,张云亮,王芸. 燃料化学学报. 2012(08)
[6]喷流床气化技术选择对IGCC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健赟,麻林巍,李政,倪维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17)
[7]生物质与煤混合灰的熔融及黏温特性[J]. 刘涛,陈雪莉,李德侠,刘霞,梁钦锋. 化工学报. 2012(04)
[8]掺混生物质对煤灰熔点的影响及混合灰流动温度预测[J]. 陈雪莉,刘涛,刘霞,刘海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11)
[9]中国煤炭工业的数字化解读[J]. 王庆一. 中国煤炭. 2012(01)
[10]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杨坤,冯飞,孟华剑,宋小斌,董尊久,陈光猛.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高灰熔点煤高温、加压气流床气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乌晓江.上海理工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灰熔点煤气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 胡世磊.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D]. 吴加奇.华东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45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455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