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B类颗粒流动团聚特性
发布时间:2021-09-03 13:22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煤气化是一种清洁、经济的煤炭利用技术。而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具有高效率、传热性能优良及维护简单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储量巨大且目前较难有效利用的低阶煤和劣质煤,已成为先进气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针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Geldart B类颗粒的流动团聚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在高5.5m、内径60mm的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冷态实验装置上,采用动态压力检测仪、PV-5A型固含率测量仪,研究了Geldart B类颗粒(粉煤灰)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在提升管内轴向固含率的分布总体上呈下浓上稀的特征;径向固含率的分布总体上呈中心稀、边壁浓的不均匀分布特征。循环量增加和表观气速降低均使得颗粒固含率增加。采用阈值法对提升管内粉煤灰颗粒的团聚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团聚物颗粒浓度、持续时间和时间分率在提升管内总体呈中心低、边壁高的不均匀分布;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团聚物颗粒浓度、持续时间和时间分率都有所降低;循环量增加和表观气速降低均使得团聚物颗粒浓度、持续时间和时间分率增加。团聚物频率在提升管内总体呈中心高、边壁低的不均匀分布;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团聚物频率有所增加;...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气固流化床各种流体流型示意图
n ——标准偏差 的系数;——时均颗粒浓度在采样间隔内的标准偏差。Soong 等[34]、Sharma 等[35]、Manyele 等[36]都采用阈值法进行了研究,但在n 值得选取上有所差异。如 Soong 等选取 n 为 3,Sharma 等选取 n 为 2,且二者并未给出 n 值的选取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Manyele 等在对 n 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操作条件的差异将 n 定为 1.0~1.4 范围内变动,漆小波等[32]采用这种方法,将 n 的值定为 1,作为团聚物标准。(2) 中位数法Guenther 等[20]和曾鑫等[20]采用小波分析结合中位数的方法进行团聚物的识别,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原始信号中微尺度(单颗粒尺寸)引起的波动;然后采用中位数作为阈值,当信号中某时刻的数值高于阈值时,则可认为是由团聚物通过光纤探头端部引起的。图 2-8 为由原始信号去除微尺度引起的波动后的近似分量,虚线所示为中位数(median)阈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luster properties in dense gas-solid fluidized beds of different diameters[J]. Niloufar Firuzian,Rahmat Sotudeh-Gharebagh,Navid Mostoufi. Particuology. 2014(05)
[2]密相输运床的团聚物频率和持续时间[J]. 曾鑫,阳绍军,王圣典,赵凯,徐祥,肖云汉. 化工学报. 2013(05)
[3]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不同截面结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研究[J]. 王圣典,王雪瑶,赵凯,廖良良,阳绍军,徐祥,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23)
[4]KBR的煤制合成氨新工艺[J]. Kamal Gursahani,Siva Ariyapadi,Meghji Shah,Richard Strait,吴建昱. 化肥工业. 2010(02)
[5]高通量循环流化床上升管气固流动特性实验研究[J]. 王小芳,金保升,钟文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17)
[6]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团聚物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J]. 漆小波,曾涛,黄卫星,祝京旭,石炎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5)
[7]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团聚物性质的PDPA测量[J]. 刘新华,高士秋,李静海. 化工学报. 2004(04)
[8]流化床压力波动多尺度多分形特征[J]. 赵贵兵,阳永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3(06)
[9]提升管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速度的实验研究[J]. 孔春林,黄卫星,潘永亮,漆小波,施光明,林海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2(03)
[10]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沿轴向的发展[J]. 漆小波,黄卫星,祝京旭,石炎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循环流化床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研究[D]. 漆小波.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81190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气固流化床各种流体流型示意图
n ——标准偏差 的系数;——时均颗粒浓度在采样间隔内的标准偏差。Soong 等[34]、Sharma 等[35]、Manyele 等[36]都采用阈值法进行了研究,但在n 值得选取上有所差异。如 Soong 等选取 n 为 3,Sharma 等选取 n 为 2,且二者并未给出 n 值的选取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Manyele 等在对 n 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根据操作条件的差异将 n 定为 1.0~1.4 范围内变动,漆小波等[32]采用这种方法,将 n 的值定为 1,作为团聚物标准。(2) 中位数法Guenther 等[20]和曾鑫等[20]采用小波分析结合中位数的方法进行团聚物的识别,即首先采用小波分解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去除原始信号中微尺度(单颗粒尺寸)引起的波动;然后采用中位数作为阈值,当信号中某时刻的数值高于阈值时,则可认为是由团聚物通过光纤探头端部引起的。图 2-8 为由原始信号去除微尺度引起的波动后的近似分量,虚线所示为中位数(median)阈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luster properties in dense gas-solid fluidized beds of different diameters[J]. Niloufar Firuzian,Rahmat Sotudeh-Gharebagh,Navid Mostoufi. Particuology. 2014(05)
[2]密相输运床的团聚物频率和持续时间[J]. 曾鑫,阳绍军,王圣典,赵凯,徐祥,肖云汉. 化工学报. 2013(05)
[3]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不同截面结构提升管内流动特性研究[J]. 王圣典,王雪瑶,赵凯,廖良良,阳绍军,徐祥,肖云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1(23)
[4]KBR的煤制合成氨新工艺[J]. Kamal Gursahani,Siva Ariyapadi,Meghji Shah,Richard Strait,吴建昱. 化肥工业. 2010(02)
[5]高通量循环流化床上升管气固流动特性实验研究[J]. 王小芳,金保升,钟文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17)
[6]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团聚物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J]. 漆小波,曾涛,黄卫星,祝京旭,石炎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5)
[7]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团聚物性质的PDPA测量[J]. 刘新华,高士秋,李静海. 化工学报. 2004(04)
[8]流化床压力波动多尺度多分形特征[J]. 赵贵兵,阳永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3(06)
[9]提升管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速度的实验研究[J]. 孔春林,黄卫星,潘永亮,漆小波,施光明,林海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2(03)
[10]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及其沿轴向的发展[J]. 漆小波,黄卫星,祝京旭,石炎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循环流化床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力学研究[D]. 漆小波.四川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81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811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