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1,3,4-噁二唑的砜类系列化合物对茶树叶斑病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的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3 18:59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导致的茶树叶斑病是在贵州茶区发现的一种新型茶叶病害,其在贵州惠水县茶区田间发生率达到30至45%。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具有高效、低毒及广谱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应用在新型绿色农药的设计研究中。本论文在明确可可毛色二孢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测试了5个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对可可毛色二孢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的离体抑菌活性最好(EC50为3.54μg/mL),甲磺酰菌唑在50和100μg/mL对可可毛色二孢导致的叶斑病的治疗活性分别为14.55%和41.78%,与相同浓度戊唑醇的治疗活性相当(分别为14.08%和38.50%)。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的抑菌作用机理。甲磺酰菌唑处理可可毛色二孢菌丝后,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菌丝分支减少、变短、扭曲、畸形和深色物质在菌丝内积累,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菌丝塌陷和皱缩,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器模糊以及细胞内空腔化,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实验显示细胞核减少和模糊不...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茶树、茶树叶斑病及可可毛色二孢研究进展
1.2 防治茶树叶斑病的化学农药研究进展
1.3 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4 抑菌机理方法研究进展
1.4.1 形态学方法研究进展
1.4.2 生理生化方法研究进展
1.4.3 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
1.4.4 荧光定量PCR研究进展
1.5 结语
第二章 论文设计思想和目的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思路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器材)
3.1.2 实验试剂
3.1.3 供试化合物
3.1.4 供试菌株
3.1.5 供试植物
3.2 可可毛色二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2.1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试
3.2.2 温度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3 pH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碳源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5 不同氮源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6 可可毛色二孢生长曲线
3.2.7 数据处理
3.3 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测试
3.3.1 离体抑菌活性测试
3.3.2 活体抑菌活性测试
3.4 形态学研究
3.4.1 光学显微镜观察
3.4.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3.4.3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核的影响
3.4.4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壁及隔膜的影响
3.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5.1 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3.5.2 麦角甾醇含量测定
3.6 转录组分析
3.6.1 实验设计
3.6.2 样品制备
3.6.3 总RNA提取及检测
3.6.4 cDNA文库构建
3.6.5 上机测序
3.6.6 转录本拼接
3.6.7 基因功能注释
3.6.8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6.9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3.6.10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6.11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6.12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7 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
3.7.1 实验设计
3.7.2 引物
3.7.3 样品制备
3.7.4 总RNA提取
3.7.5 第一链反转录
3.7.6 实时荧光定量PCR
3.7.7 数据处理
3.8 甲磺酰菌唑对麦角甾醇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8.1 实验方法
3.8.2 引物
3.8.3 样品制备
3.8.4 RNA提取
3.8.5 第一链反转录
3.8.6 荧光定量PCR
3.8.7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可可毛色二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4.1.1 可可毛色二孢的致病性测试
4.1.2 温度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3 pH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4 不同碳源培养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5 不同氮源培养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6 可可毛色二孢的生长曲线
4.2 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试
4.2.1 离体抑菌活性测试
4.2.2 活体抑菌活性测试
4.3 形态学研究
4.3.1 光学显微镜观察
4.3.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4.3.3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核的影响
4.3.4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壁及隔膜的影响
4.4 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4.4.1 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4.2 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4.5 转录组学分析
4.5.1 RNA质量检测
4.5.2 测序数据质量汇总
4.5.3 基因功能注释
4.5.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5.5 样品间相关性检查
4.5.6 差异表达分析
4.5.7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4.5.8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4.6 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差异基因
4.7 甲磺酰菌唑对麦角甾醇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及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白星病及其防治图谱[J]. 王永崇.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6)
[2]茶轮斑病体外抑制试验及大田防治效果[J]. 董照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3]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圆赤星病及其防治图谱[J]. 王永崇.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4)
[4]茶树叶部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韦唯,任亚峰,李冬雪,王勇,赵晓珍,王枫,陈卓.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2)
[5]不同浓度杀菌剂对茶云纹叶枯病菌抑制作用[J]. 董照锋,熊潇垚,陈光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6]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黑曲霉的抑菌特性和机理[J]. 王辉,曾晓房,冯卫华,于立梅,翟万京,白卫东,曾令钢.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1)
[7]百合叶尖干枯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 曾慧兰,卢其能,曾鹏远,李润根. 园艺学报. 2018(12)
[8]贵州茶树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路径探索[J]. 陈松,任亚峰,李冬雪,王勇,金林红,谈孝凤,陈卓.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0)
[9]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J]. 李冬雪,赵晓珍,王勇,练珊珊,任亚峰,陈卓.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9)
[10]一种由可可毛色二孢引起的春芋新病害[J]. 张茜,郝媛媛,吴雪雍,许俊杰,龙慧,张燕,王勇.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2)
硕士论文
[1]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机制分析[D]. 黎芳靖.广西大学 2018
[2]茶叶重大病害病原鉴定及药物筛选[D]. 赵晓珍.贵州大学 2017
[3]苹果轮纹病菌对醚菌酯的抗性风险评估[D]. 成世杰.山东农业大学 2017
[4]皮寒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制研究[D]. 徐婷婷.西南大学 2017
[5]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产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 陈飞龙.华南农业大学 2016
[6]肉桂醛靶向辣椒疫霉PVC1的抑菌机理研究[D]. 李丽娜.南京农业大学 2016
[7]含苯氧基1,3,4-噁(噻)二唑砜类衍生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D]. 苏士虎.贵州大学 2015
[8]五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生物活性及其抗性风险[D]. 乔桂双.河北农业大学 2009
[9]茶树品种对茶赤叶斑病和茶尺蠖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杨丽丽.安徽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81679
【文章来源】:贵州大学贵州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茶树、茶树叶斑病及可可毛色二孢研究进展
1.2 防治茶树叶斑病的化学农药研究进展
1.3 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4 抑菌机理方法研究进展
1.4.1 形态学方法研究进展
1.4.2 生理生化方法研究进展
1.4.3 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
1.4.4 荧光定量PCR研究进展
1.5 结语
第二章 论文设计思想和目的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思路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仪器(器材)
3.1.2 实验试剂
3.1.3 供试化合物
3.1.4 供试菌株
3.1.5 供试植物
3.2 可可毛色二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2.1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试
3.2.2 温度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3 pH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碳源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5 不同氮源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3.2.6 可可毛色二孢生长曲线
3.2.7 数据处理
3.3 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测试
3.3.1 离体抑菌活性测试
3.3.2 活体抑菌活性测试
3.4 形态学研究
3.4.1 光学显微镜观察
3.4.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3.4.3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核的影响
3.4.4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壁及隔膜的影响
3.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5.1 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3.5.2 麦角甾醇含量测定
3.6 转录组分析
3.6.1 实验设计
3.6.2 样品制备
3.6.3 总RNA提取及检测
3.6.4 cDNA文库构建
3.6.5 上机测序
3.6.6 转录本拼接
3.6.7 基因功能注释
3.6.8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6.9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3.6.10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6.11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6.12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7 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基因
3.7.1 实验设计
3.7.2 引物
3.7.3 样品制备
3.7.4 总RNA提取
3.7.5 第一链反转录
3.7.6 实时荧光定量PCR
3.7.7 数据处理
3.8 甲磺酰菌唑对麦角甾醇合成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8.1 实验方法
3.8.2 引物
3.8.3 样品制备
3.8.4 RNA提取
3.8.5 第一链反转录
3.8.6 荧光定量PCR
3.8.7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可可毛色二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4.1.1 可可毛色二孢的致病性测试
4.1.2 温度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3 pH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4 不同碳源培养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5 不同氮源培养基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的影响
4.1.6 可可毛色二孢的生长曲线
4.2 含1,3,4-噁二唑的砜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试
4.2.1 离体抑菌活性测试
4.2.2 活体抑菌活性测试
4.3 形态学研究
4.3.1 光学显微镜观察
4.3.2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4.3.3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核的影响
4.3.4 甲磺酰菌唑对细胞壁及隔膜的影响
4.4 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
4.4.1 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4.4.2 甲磺酰菌唑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4.5 转录组学分析
4.5.1 RNA质量检测
4.5.2 测序数据质量汇总
4.5.3 基因功能注释
4.5.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5.5 样品间相关性检查
4.5.6 差异表达分析
4.5.7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4.5.8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4.6 荧光定量PCR验证转录组差异基因
4.7 甲磺酰菌唑对麦角甾醇合成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及展望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白星病及其防治图谱[J]. 王永崇.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6)
[2]茶轮斑病体外抑制试验及大田防治效果[J]. 董照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3]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茶圆赤星病及其防治图谱[J]. 王永崇. 农药市场信息. 2019(04)
[4]茶树叶部病害病原菌Phoma segeticola var.camellia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韦唯,任亚峰,李冬雪,王勇,赵晓珍,王枫,陈卓.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2)
[5]不同浓度杀菌剂对茶云纹叶枯病菌抑制作用[J]. 董照锋,熊潇垚,陈光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6]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黑曲霉的抑菌特性和机理[J]. 王辉,曾晓房,冯卫华,于立梅,翟万京,白卫东,曾令钢.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1)
[7]百合叶尖干枯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 曾慧兰,卢其能,曾鹏远,李润根. 园艺学报. 2018(12)
[8]贵州茶树病害可持续控制技术措施的研究与应用路径探索[J]. 陈松,任亚峰,李冬雪,王勇,金林红,谈孝凤,陈卓.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0)
[9]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J]. 李冬雪,赵晓珍,王勇,练珊珊,任亚峰,陈卓. 热带作物学报. 2018(09)
[10]一种由可可毛色二孢引起的春芋新病害[J]. 张茜,郝媛媛,吴雪雍,许俊杰,龙慧,张燕,王勇.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2)
硕士论文
[1]小檗碱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机制分析[D]. 黎芳靖.广西大学 2018
[2]茶叶重大病害病原鉴定及药物筛选[D]. 赵晓珍.贵州大学 2017
[3]苹果轮纹病菌对醚菌酯的抗性风险评估[D]. 成世杰.山东农业大学 2017
[4]皮寒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制研究[D]. 徐婷婷.西南大学 2017
[5]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X-6产抗菌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 陈飞龙.华南农业大学 2016
[6]肉桂醛靶向辣椒疫霉PVC1的抑菌机理研究[D]. 李丽娜.南京农业大学 2016
[7]含苯氧基1,3,4-噁(噻)二唑砜类衍生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D]. 苏士虎.贵州大学 2015
[8]五种Strobilurin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生物活性及其抗性风险[D]. 乔桂双.河北农业大学 2009
[9]茶树品种对茶赤叶斑病和茶尺蠖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杨丽丽.安徽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81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3816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