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丁酸梭菌生产1,3-丙二醇的发酵工艺及可再生材料对其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4:36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其中最主要的应用是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消耗,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生物柴油的生产,全球生物柴油的产量随之大幅上升。但是生物柴油的生产伴随着大量的粗甘油的产生,这种粗甘油由于含有许多杂质难以被利用。本论文以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为菌体代谢工业粗甘油生成1,3-丙二醇。主要研究内容是发酵工艺的优化,活性炭、壳聚糖、硅藻土对发酵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的探究。一、对丁酸梭菌反复分批耦合活性炭发酵的研究反复分批发酵操作简单,同时能够达到连续培养的目的,减少种子培养时间。通过对丁酸梭菌直接进行反复分批发酵后发现,从第二批开始OD值下降,甘油消耗能力降低,到第三批菌体大量形成休眠体,发酵结束时甘油大量积累。当加入活性炭时,反复分批发酵进行到第四批菌体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每一批的1,3-丙二醇浓度分别为 42.89 g/L、45.78 g/L、44.48 g/L、42.39 g/L;生产强度分别为 2.14 g/(L*h)、1.91 g/(L*h)、1.85 ...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丁酸梭菌生产1,3-丙二醇的发酵工艺及可再生材料对其影响的研究


图1-2甘油经丁酸梭菌代谢合成1,3-丙二醇的代谢途径l44l??Fig.?1-2?Metabolic?pathways?for?glycerol?metabolism?t?

示意图,分批发酵,丁酸梭菌,示意图


2.2.1未加活性炭的反复分批发酵实验??2.2.1.1分批发酵??如图2-2?cycle?I所示,第一次分批发酵时间较短,持续了?20小时,OD值??和1>丙二醇的浓度分别达到10.91?g/L和42.89?g/L,乙酸、丁酸和乳酸的最终??浓度分别为4.28?g/L、6.11?g/L、3.39?g/L。然而延滞期持续了?10?h,占整个发酵??过程时长的一半。在发酵结束时,培养基中的甘油被消耗完。如图2-2所示,在??cycle?I发酵末期,包括OD值、1,3-丙二醇浓度、甘油浓度、补碱量等均对时间??曲线保持着较高的斜率,仍有上升的趋势,说明尽管发酵进行到末期,菌体还??是保持着较高的活性,甘汕消耗速率和丨,3-丙二醇生成速率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分批发酵过程操作简单,但是培养基中的高初始底物浓度导致发酵初期底物??抑制作用严重

曲线,菌体形态,丁酸梭菌,活性炭


2.2.2加入活性炭颗粒的反复分批发酵??Group?B发酵液中加入的活性炭颗粒作为吸收物质,同样将cycle丨发酵结??束后的发酵液作为Group?B?cyclell的种子。如图2-2所示,从Group?B?cyclell到??Group?B?cycle丨V,每一批发酵0D值和最终1,3-丙二醇浓度都能维持在一个平稳??的范围,并没有产生不利的现象。且每批发酵从对数期开始到发酵末期,0D值??和各代谢产物如1,3-丙二醇、丁酸、乙酸、乳酸等的浓度对于时间的曲线均保??持了较高的斜率,说明在每批发酵过程中,菌体均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具体来??说,在整个反复分批发酵耦合活性炭实验中,发酵过程持续了?90h,在Group?B??cyclelV发酵结束时,0D值分别为10.91、8.79、10.78、9.69;?1,3-丙二醇浓度分??别为?42.89?g/L、45.78?g/L、44.48?g/L、42.39?g/L;乙酸浓度分别为?4.28?g/L、??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转化法生产1,3-丙二醇的技术进展[J]. 师文静,金平,王领民,李小姝,佟明友.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0(04)
[2]以葡萄糖为辅助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J]. 张健,赵红英,刘宏娟,向波涛,刘德华.  现代化工. 2002(06)



本文编号:3418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418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c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