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和煤灰中“三
发布时间:2023-02-23 19:20
近年来煤中有益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山西煤中常伴生有大量稀有元素、稀散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三稀”元素,随着煤炭燃烧,伴生元素会在煤灰中不同程度地富集,有可能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本论文选择山西安家岭、榆树坡和莲盛煤矿的混合煤样和电厂灰样进行实验研究,使用XRF、ICP-MS、TG-DTA、SEM-EDS、XRD等测试技术,对煤和煤灰中的矿物和“三稀”元素等进行分析,探讨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在燃煤过程的迁移转化和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浸出,对煤灰中有益元素的提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富集系数(CC1、CC2、R、EF)可知,三个煤矿煤中Li、Ga和Se元素富集,莲盛煤中元素Cd的含量相对较高。安家岭煤样为轻稀土(L-type)和中稀土(M-type)富集类型,榆树坡和莲盛煤富集中稀土(M-type)和重稀土(H-type)。煤中Li、Ga、REY属于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少量与有机质结合。它们属于半挥发性元素,与有机质结合的部分随煤的燃烧挥发到大气中,与黏土矿物结合的部分存在于煤灰的玻璃相中。Cd和Se是亲硫性元素,同时与有机质亲和力也较强,属于易挥...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中“三稀”元素的研究
1.2.2 煤灰中“三稀”元素的研究
1.2.3 “三稀”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研究
1.2.4 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提取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性及工作量
1.4.1 创新性
1.4.2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2.1 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理化性质分析
2.2.2 模拟燃烧实验
2.2.3 煤及煤灰中元素测定
2.2.4 煤及煤灰中矿物组成、形貌分析
2.2.5 煤灰中“三稀”元素赋存状态
2.2.6 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浸出
第3章 煤及煤灰的理化特征
3.1 煤的基本性质
3.1.1 煤的工业分析
3.1.2 煤的综合热分析
3.2 常量元素分析
3.3 煤的矿物学特征
3.3.1 煤的XRD分析
3.3.2 煤的SEM-EDS分析
3.4 煤灰的矿物学特征
3.4.1 模拟灰的矿物分析
3.4.2 电厂灰的矿物分析
3.4.3 电厂灰的微观形貌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和煤灰中“三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煤中“三稀”元素
4.1.1 煤中“三稀”元素的含量
4.1.2 煤中“三稀”元素的富集
4.1.3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
4.2 煤灰中“三稀”元素
4.2.1 煤灰中“三稀”元素的富集
4.2.2 煤灰中“三稀”元素的赋存状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煤过程中“三稀”元素的迁移及影响因素
5.1 不同燃烧条件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1.1 燃烧温度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1.2 燃烧时间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1.3 氧气含量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2 不同燃烧条件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1 燃烧温度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2 燃烧时间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3 氧气含量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4 燃烧温度、时间、氧气含量对“三稀”元素迁移的综合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浸出
6.1 焙烧活化及其影响因素
6.1.1 助剂的特性
6.1.2 不同助剂焙烧效果
6.1.3 焙烧温度及助剂用量的影响
6.1.4 焙烧时间的影响
6.2 酸浸及其影响因素
6.2.1 盐酸浓度的影响
6.2.2 盐酸用量的影响
6.2.3 酸浸时间的影响
6.2.4 酸浸温度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8593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中“三稀”元素的研究
1.2.2 煤灰中“三稀”元素的研究
1.2.3 “三稀”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研究
1.2.4 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提取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性及工作量
1.4.1 创新性
1.4.2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样品采集和实验方法
2.1 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理化性质分析
2.2.2 模拟燃烧实验
2.2.3 煤及煤灰中元素测定
2.2.4 煤及煤灰中矿物组成、形貌分析
2.2.5 煤灰中“三稀”元素赋存状态
2.2.6 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浸出
第3章 煤及煤灰的理化特征
3.1 煤的基本性质
3.1.1 煤的工业分析
3.1.2 煤的综合热分析
3.2 常量元素分析
3.3 煤的矿物学特征
3.3.1 煤的XRD分析
3.3.2 煤的SEM-EDS分析
3.4 煤灰的矿物学特征
3.4.1 模拟灰的矿物分析
3.4.2 电厂灰的矿物分析
3.4.3 电厂灰的微观形貌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和煤灰中“三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4.1 煤中“三稀”元素
4.1.1 煤中“三稀”元素的含量
4.1.2 煤中“三稀”元素的富集
4.1.3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
4.2 煤灰中“三稀”元素
4.2.1 煤灰中“三稀”元素的富集
4.2.2 煤灰中“三稀”元素的赋存状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煤过程中“三稀”元素的迁移及影响因素
5.1 不同燃烧条件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1.1 燃烧温度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1.2 燃烧时间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1.3 氧气含量对矿物变化的影响
5.2 不同燃烧条件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1 燃烧温度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2 燃烧时间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3 氧气含量对“三稀”元素迁移的影响
5.2.4 燃烧温度、时间、氧气含量对“三稀”元素迁移的综合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厂灰中稀有元素Li的浸出
6.1 焙烧活化及其影响因素
6.1.1 助剂的特性
6.1.2 不同助剂焙烧效果
6.1.3 焙烧温度及助剂用量的影响
6.1.4 焙烧时间的影响
6.2 酸浸及其影响因素
6.2.1 盐酸浓度的影响
6.2.2 盐酸用量的影响
6.2.3 酸浸时间的影响
6.2.4 酸浸温度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4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74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