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处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03:06
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灵活的工艺性能,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行业。而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作为一种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较高的毒性并且极难降解,若直接排放对环境危害巨大,严重制约着我国树脂行业的发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采用蒸馏-降温和臭氧的联合技术来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进行处理,降低了废液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浓度以及废液的毒性,提高了其生化性能。本文通过对比蒸馏、降温、蒸馏再降温三组实验后发现,单纯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蒸馏或降温处理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将蒸馏、降温联用后,废液的电导率下降27.7%,TDS下降58.4%,CODcr下降25.4%,pH从2.23提高到4.03,BOD5降低30.9%。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原料之一的顺丁烯二酸酐会以大量白色絮团的形式析出,同时废水的刺激性气味明显降低。采用蒸馏-降温的物理方法简单、有效、无污染,并且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臭氧氧化法对蒸馏-降温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做进一步的处理,考察了通入臭氧浓度、反应时间、废液初始pH对臭氧处理效果的影响。臭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浓度70 mg/L,处理时间60 min,废液初始pH为9。通过实...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不饱和聚酯树脂概述
1.1.2 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简介及其危害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2.1 生物处理法
1.2.2 高级氧化法
1.2.3 其它方法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创新点
第2章 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预处理方案设计及实验
2.1 实验原理
2.1.1 蒸馏浓缩
2.1.2 降温结晶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检测方法
2.3 预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实验现象分析
2.3.2 废液电导率变化分析
2.3.3 废液TDS变化分析
2.3.4 废液pH变化分析
2.3.5 废液CODCr变化分析
2.3.6 废液BOD5变化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臭氧法处理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方案设计及实验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检测方法
3.3 臭氧法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液电导率的影响
3.3.2 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液TDS的影响
3.3.3 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液CODCr的影响
3.3.4 废液初始pH对废液TDS的影响
3.3.5 废液初始pH对废液CODCr的影响
3.4 臭氧反应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催化臭氧小试反应器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4.2 电解槽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网格划分
4.3 数学模型
4.3.1 模型选择
4.3.2 基本假设
4.3.3 流体控制微分方程
4.3.4 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无气体通入对电解槽内流场的影响
4.4.2 通入臭氧对电解槽内流场的影响
4.4.3 电解槽结构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3784964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不饱和聚酯树脂概述
1.1.2 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简介及其危害
1.2 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2.1 生物处理法
1.2.2 高级氧化法
1.2.3 其它方法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创新点
第2章 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预处理方案设计及实验
2.1 实验原理
2.1.1 蒸馏浓缩
2.1.2 降温结晶
2.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检测方法
2.3 预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实验现象分析
2.3.2 废液电导率变化分析
2.3.3 废液TDS变化分析
2.3.4 废液pH变化分析
2.3.5 废液CODCr变化分析
2.3.6 废液BOD5变化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臭氧法处理不饱和聚酯树脂废水方案设计及实验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检测方法
3.3 臭氧法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液电导率的影响
3.3.2 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液TDS的影响
3.3.3 臭氧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废液CODCr的影响
3.3.4 废液初始pH对废液TDS的影响
3.3.5 废液初始pH对废液CODCr的影响
3.4 臭氧反应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催化臭氧小试反应器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4.2 电解槽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网格划分
4.3 数学模型
4.3.1 模型选择
4.3.2 基本假设
4.3.3 流体控制微分方程
4.3.4 边界条件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4.1 无气体通入对电解槽内流场的影响
4.4.2 通入臭氧对电解槽内流场的影响
4.4.3 电解槽结构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3784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78496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