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测定及污染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23-08-09 16:33
近年来,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一种常用的增塑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而PAEs分子的亲油性导致其极易从食品包装中迁移到食用植物油中。目前对于食用植物油中PAEs的分析还存在如下问题:检测设备昂贵、样品基质复杂、有机试剂消耗大等。再者,由于PAEs种类繁多,并且目前对于食用油中PAEs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并不多。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一种食用油中PAEs总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分析食用植物油中PAEs含量。本方法的创新点在于用一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对色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本试验解决了样品基质复杂、重叠峰干扰等存在的问题,准确的测定了食用油中PAEs总含量,并评估了其污染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在食用油中PAEs含量测定中,研究了PAEs总量与部分PAEs分量比例分布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本研究首次将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简介
1.1.1 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用途
1.1.2 邻苯二甲酸酯毒性及其危害
1.1.3 国际限制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法规
1.2 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研究进展
1.2.1 植物油样品中前处理净化方法
1.2.2 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分析方法
1.3 多元曲线分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3.1 多元曲线分辨原理及应用
1.3.2 渐进因子分析
1.3.3 窗口因子分析
1.3.4 交替最小二乘法
1.4 MCR-ALS算法分析
1.4.1 MCR-ALS算法流程
1.4.2 光谱相关性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基于MCR-ALS结合HPLC-DAD检测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标准品和试剂
2.2.2 仪器
2.2.3 色谱条件
2.2.4 数据与软件
2.2.5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2.3 结果讨论
2.3.1 MCR-ALS定性分析HPLC-DAD数据
2.3.2 MCR-ALS定量分析HPLC-DAD数据
2.3.3 流动相的选择
2.3.4 测量波长的选择
2.3.5 方法评定
2.3.6 植物油样品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气相-质谱联用测定不同种类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标准品和试剂
3.2.2 仪器
3.2.3 气相-质谱条件
3.2.4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3.2.5 空白控制
3.3 结果讨论
3.3.1 萃取过程优化
3.3.2 方法评定
3.3.3 植物油样品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缩写表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0583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简介
1.1.1 邻苯二甲酸酯及其用途
1.1.2 邻苯二甲酸酯毒性及其危害
1.1.3 国际限制邻苯二甲酸酯主要法规
1.2 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研究进展
1.2.1 植物油样品中前处理净化方法
1.2.2 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检测分析方法
1.3 多元曲线分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3.1 多元曲线分辨原理及应用
1.3.2 渐进因子分析
1.3.3 窗口因子分析
1.3.4 交替最小二乘法
1.4 MCR-ALS算法分析
1.4.1 MCR-ALS算法流程
1.4.2 光谱相关性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基于MCR-ALS结合HPLC-DAD检测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标准品和试剂
2.2.2 仪器
2.2.3 色谱条件
2.2.4 数据与软件
2.2.5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2.3 结果讨论
2.3.1 MCR-ALS定性分析HPLC-DAD数据
2.3.2 MCR-ALS定量分析HPLC-DAD数据
2.3.3 流动相的选择
2.3.4 测量波长的选择
2.3.5 方法评定
2.3.6 植物油样品测定
2.4 小结
第三章 气相-质谱联用测定不同种类植物油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标准品和试剂
3.2.2 仪器
3.2.3 气相-质谱条件
3.2.4 样品采集与前处理
3.2.5 空白控制
3.3 结果讨论
3.3.1 萃取过程优化
3.3.2 方法评定
3.3.3 植物油样品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缩写表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40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84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