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量子点包覆Mn 4+ 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6 03:49
白光二极管(WLEDs)是一种发光的固态半导体材料,是新一代的照明光源。作为当前相对成熟且操作简单实用化灯源,光转换型WLEDs主要是由蓝光LED芯片(In Ga N)激发钇铝石榴石(YAG:Ce3+)黄光荧光粉而得。但是,该WLEDs的白光,因缺乏红光成分,因此是一种假的白光。其缺点主要体现在色温偏高、色彩还原性差和显色指数低等方面。不过,当在该方案的黄光荧光粉外恰当地裹覆一定量的红光荧光粉并利用蓝光激发后,则不但上述的诸多缺点得到了克服与化解,而且所得白光的品质接近真实的白光。因此在蓝光激发WLEDs方案中,红光荧光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的优点是在蓝光区有强烈的宽带吸收光谱,在红光区有强烈的窄带发射光谱,荧光量子效率高;但在实际应用时其发光强度、主发射峰蓝移、耐热性和耐潮性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前期调研文献奠定下,本论文切入上述的领域,选择“石墨烯量子点(GQDs)包覆Mn4+掺杂氟化物红色荧光粉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来展开论文的工作。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用包覆法制备得...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白光LED用红光荧光粉概述
1.2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及其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1 Mn4+发光的原理
1.2.2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的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3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合成方法简介
1.3 石墨烯量子点等碳纳米材料掺杂荧光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4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研究中相关的理论计算
1.4.1 荧光内量子产率
1.4.2 色纯度
1.4.3 晶体场及电子云重排效应
1.4.4 临界距离
1.4.5 多极相互作用类型
1.4.6 色度偏移
1.4.7 热猝灭的活化能
1.4.8 理论计算工具简介
1.5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的内容
1.5.1 选题的依据
1.5.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K3AlF6:Mn4+@G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制备K2MnF6
2.2.3 K3AlF6:Mn4+荧光粉的制备
2.2.4 K3AlF6:Mn4+@GQDs荧光粉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RD分析
2.3.2 SEM与 EDS分析
2.3.3 PL-PLE光谱分析
2.3.4 原型WLEDs的发光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a2TiF6:Mn4+,B(B=Li+,G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制备Na2TiF6
3.2.2 Na2TiF6:Mn4+荧光粉的制备
3.2.3 Na2TiF6:0.08Mn4+,Li+荧光粉的制备
3.2.4 Na2TiF6:0.08Mn4+@GQDs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a2TiF6:Mn4+荧光粉
3.3.2 Na2TiF6:0.08Mn4+,Li+荧光粉
3.3.3 荧光粉Na2TiF6:0.08Mn4+@GQDs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2SiF6:Mn4+@G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制备Na2TiF6
4.2.2 制备K2SiF6:x Mn4+
4.2.3 制备K2SiF6:Mn4+@GQDs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分析
4.3.2 SEM和 EDS分析
4.3.3 室温荧光光谱分析
4.3.4 K2SiF6:x Mn4+荧光光谱分析
4.3.5 K2SiF6:0.06Mn4+@GQDs y mg/mol荧光光谱分析
4.3.6 荧光热稳定性分析
4.3.7 原型WLEDs的发光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3894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白光LED用红光荧光粉概述
1.2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及其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1 Mn4+发光的原理
1.2.2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的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2.3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合成方法简介
1.3 石墨烯量子点等碳纳米材料掺杂荧光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4 Mn4+掺杂氟化物红光荧光粉研究中相关的理论计算
1.4.1 荧光内量子产率
1.4.2 色纯度
1.4.3 晶体场及电子云重排效应
1.4.4 临界距离
1.4.5 多极相互作用类型
1.4.6 色度偏移
1.4.7 热猝灭的活化能
1.4.8 理论计算工具简介
1.5 选题的依据与研究的内容
1.5.1 选题的依据
1.5.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K3AlF6:Mn4+@G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制备K2MnF6
2.2.4 K3AlF6:Mn4+@GQDs荧光粉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XRD分析
2.3.2 SEM与 EDS分析
2.3.3 PL-PLE光谱分析
2.3.4 原型WLEDs的发光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a2TiF6:Mn4+,B(B=Li+,G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制备Na2TiF6
3.2.3 Na2TiF6:0.08Mn4+,Li+荧光粉的制备
3.2.4 Na2TiF6:0.08Mn4+@GQDs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a2TiF6:Mn4+荧光粉
3.3.2 Na2TiF6:0.08Mn4+,Li+荧光粉
3.3.3 荧光粉Na2TiF6:0.08Mn4+@GQDs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2SiF6:Mn4+@GQDs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制备Na2TiF6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分析
4.3.2 SEM和 EDS分析
4.3.3 室温荧光光谱分析
4.3.4 K2SiF6:x Mn4+荧光光谱分析
4.3.5 K2SiF6:0.06Mn4+@GQDs y mg/mol荧光光谱分析
4.3.6 荧光热稳定性分析
4.3.7 原型WLEDs的发光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43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84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