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复合诱变及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发布时间:2023-09-16 10:41
虫草素是蛹虫草最重要的代谢产物之一,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生长、干扰人体RNA及DNA合成等药理作用。目前,人工栽培蛹虫草的技术体系虽然相当成熟,但人们在对菌种使用方面却比较混乱。实际栽培中经常出现菌种退化、不出草、产量低等各种问题,因而对蛹虫草的菌种进行研究和选育是十分必要的。本试验开展了 60Coγ与紫外光照结合的复合诱变筛选高产虫草素菌株、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和蛹虫草子实体栽培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以安徽大学资源保存实验室蛹虫草C-8为试验诱变菌株出发菌株,用60Coγ辐射处理,以正突变率和致死率作为评判指标,得到最佳辐照剂量为100 Gy。(2)采用紫外灯(25 W)进行第二次诱变,照射时间为20,40,60,80,100,120 s。采用诱变菌株正突变率和致死率两个指标得到最佳照射时间为80 s。复合诱变得到菌株C1-7,虫草素含量7.376 mg/g,C-8菌株发酵物中虫草素提高了 79%。对其进行遗传稳定性试验,继代培养12代后虫草素产量稳定。(3)利用筛选最佳固态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15%、酵母膏3%、PH5.5、初始含水量64%、发酵时间13天、前期温度...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蛹虫草简介
1.2 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
1.2.1 虫草素
1.2.2 多糖类
1.2.3 虫草酸
1.3 虫草素的研究进展
1.3.1 抑菌作用
1.3.2 抑制病毒
1.3.3 杀虫作用
1.3.4 免疫调节
1.3.5 抗肿瘤
1.3.6 调剂血糖、血脂
1.3.7 治疗白血病
1.3.8 抗炎、抗衰老
1.4 微生物诱变育种
1.4.1 60Coγ诱变育种
1.4.2 紫外诱变育种
1.4.3 复合诱变育种
1.5 蛹虫草人工栽培的研究
1.6 蛹虫草发酵工艺的研究
1.6.1 发酵工艺
1.6.2 蛹虫草的液态培养
1.6.3 蛹虫草的固态培养
1.7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目的
1.7.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蛹虫草菌种
2.1.2 试验试剂和仪器
2.1.3 蛹虫草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蛹虫草斜面培养
2.2.2 菌种初筛
2.2.3 菌种复筛
2.2.4 蛹虫草60Coγ诱变
2.2.5 蛹虫草复合诱变
2.2.6 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
2.2.7 固态发酵中虫草素测定方法
2.2.8 正突变率的测定
2.2.9 致死率的测定
2.2.10 蛹虫草的单因素试验
2.2.11 最陡爬坡试验
2.2.12 Box-Behnken实验响应面分析
2.2.13 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筛选
3.1.1 菌落形态
3.1.2 蛹虫草菌丝体形态
3.2 蛹虫草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3.2.1 诱变剂量的效应
3.2.2 60Coγ射线复合紫外诱变剂量的确定
3.2.3 复合诱变筛选出菌株的虫草素产量
3.2.4 C1-7的遗传稳定性
3.3 C1-7菌株固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3.3.1 单因素发酵实验
3.3.2 主因素实验
3.3.3 最陡爬坡实验
3.3.4 Box-Behnken实验响应面分析
3.3.5 诱变菌株子实体阶段生长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虫草素检测条件的建立
4.1.2 60Coγ-紫外诱变效应
4.1.3 蛹虫草筛选
4.1.4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4.1.5 人工栽培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46869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蛹虫草简介
1.2 蛹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
1.2.1 虫草素
1.2.2 多糖类
1.2.3 虫草酸
1.3 虫草素的研究进展
1.3.1 抑菌作用
1.3.2 抑制病毒
1.3.3 杀虫作用
1.3.4 免疫调节
1.3.5 抗肿瘤
1.3.6 调剂血糖、血脂
1.3.7 治疗白血病
1.3.8 抗炎、抗衰老
1.4 微生物诱变育种
1.4.1 60Coγ诱变育种
1.4.2 紫外诱变育种
1.4.3 复合诱变育种
1.5 蛹虫草人工栽培的研究
1.6 蛹虫草发酵工艺的研究
1.6.1 发酵工艺
1.6.2 蛹虫草的液态培养
1.6.3 蛹虫草的固态培养
1.7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目的
1.7.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蛹虫草菌种
2.1.2 试验试剂和仪器
2.1.3 蛹虫草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蛹虫草斜面培养
2.2.2 菌种初筛
2.2.3 菌种复筛
2.2.4 蛹虫草60Coγ诱变
2.2.5 蛹虫草复合诱变
2.2.6 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
2.2.7 固态发酵中虫草素测定方法
2.2.8 正突变率的测定
2.2.9 致死率的测定
2.2.10 蛹虫草的单因素试验
2.2.11 最陡爬坡试验
2.2.12 Box-Behnken实验响应面分析
2.2.13 数据的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筛选
3.1.1 菌落形态
3.1.2 蛹虫草菌丝体形态
3.2 蛹虫草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3.2.1 诱变剂量的效应
3.2.2 60Coγ射线复合紫外诱变剂量的确定
3.2.3 复合诱变筛选出菌株的虫草素产量
3.2.4 C1-7的遗传稳定性
3.3 C1-7菌株固态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3.3.1 单因素发酵实验
3.3.2 主因素实验
3.3.3 最陡爬坡实验
3.3.4 Box-Behnken实验响应面分析
3.3.5 诱变菌株子实体阶段生长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虫草素检测条件的建立
4.1.2 60Coγ-紫外诱变效应
4.1.3 蛹虫草筛选
4.1.4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4.1.5 人工栽培
4.2 结论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46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384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