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21:44
【摘要】: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是指从白色、青白色、青色、深青色到黑青色的软玉,本文对白至青色系列软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出青色系列软玉的主要致色元素是铁,通过宝石学基本性质测试、电子探针、X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白至黑青色软玉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内部结构、谱学特征等宝石矿物学特征作了系统对比和分析。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折射率整体上有较大变化,白色至深青色软玉的折射率在1.600~1.616之间,黑青色软玉的折射率为1.644;紫外可见光谱显示,所有软玉均都在450nm、650nm有吸收带,随颜色加深,软玉吸收谷增多;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由于Fe元素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白至深青玉的相对密度在2.904~3.074之间,黑青玉的相对密度达3.126;白至深青玉平均维氏硬度为695~784kgf/mm~2,黑青玉平均维氏硬度达822kgf/mm~2;整体具玻璃至油脂光泽。电子探针分析显示,随颜色加深,玉石的主要组成矿物由透闪石向阳起石、铁阳起石过渡,白色至青色玉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深青色玉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向阳起石过渡,黑青色玉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阳起石向铁阳起石过渡;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显示,随颜色加深,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的晶胞参数有略大的趋势;扫面电镜显示软玉具有典型的毛毡状显微交织结构、阶梯状断口,使得软玉具有较高的韧性。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从白玉至黑青玉,随着玉石颜色的加深,软玉红外谱峰整体逐渐向低波数位移,并且均含有3672cm~(-1)左右的吸收峰,除此之外随着颜色的不断加深,深青色玉石出现3660cm~(-1)、3641cm~(-1)的吸收峰,黑青色玉石出现3660cm~(-1)、3641cm~(-1)、3624cm~(-1)的吸收峰;拉曼光谱分析显示,与白色至深青色软玉谱峰相比,黑青色玉石拉曼谱峰整体向低波数位移,所有颜色的软玉在M-OH伸缩振动区均含有3674cm~(-1)左右的谱峰,除此之外随着颜色的加深,青色玉石出现3661cm~(-1)的谱峰,深青色玉石出现3661cm~(-1)、3644cm~(-1)的特征峰,黑青色玉石出现3660cm~(-1)、3644cm~(-1),3624cm~(-1)的特征峰,此振动区内主要特征峰对表征软玉化学组成及颜色分级别具有重要意义,即利用3674cm~(-1)、3660cm~(-1)、3641cm~(-1)的峰强比值法计算Mg~(2+)/(Mg~(2+)+Fe~(2+))的比值及Fe的相对含量。
【图文】:

软玉,标本,白色


由白色至黑青色软玉标本

分类图,角闪石,委员会,矿物


3 软玉的组成矿物对于 T、C、B、A 位置的占位情况,有必要对铁元素的价态进行计算,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位置的个数小于其理想个数(T=8.000,C=5.000,B=2.000,A=1.000),则说明占位不足,不含有三价铁离子( B. E. Leak,2001)。通过此条件进行判断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三价铁,观察以上样品的晶体化学式,均不全部符合理想占位 (T=8.000,C=5.000,B=2.000,A=1.000)的情况,因此无法对三价铁进行经验估算。3.2.1.2 闪石族矿物的分类由以上化学方程式可得出 CaB≥1.5,根据国际矿物学协会的角闪石的命名法则,计算出样品均为钙角闪石类,分类图见图 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婷婷;廖宗廷;;宝石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法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年02期

2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年06期

3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6期

4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征稿简则[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6期

5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年总目次(期—页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6年06期

6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征稿简则[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7年04期

7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敬告读者:谨防网络诈骗[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5年06期

8 万绮娟;;特色科技期刊《宝石和宝石学杂志》品牌建设实践[J];编辑学报;2015年S1期

9 张琨;刘佳;;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鉴定特征与分析[J];科技展望;2016年20期

10 赵增宝;张建伟;;一件“清代”翡翠的宝石学特征[J];中国宝玉石;201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亮光;黄文慧;程佑法;刘化峰;;X射线衍射貌相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2 薛源;邓旺晖;何雪梅;张雪梅;李丹丹;;鄂陕地区绿松石宝石学特征分析[A];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欧阳秋眉;;三种类型黑色翡翠的宝石学研究及其归属问题[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健;陆太进;陈华;;覆膜翡翠的宝石学特征研究[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宝军;;内蒙古“佘太翠”的地质学和宝石学特征研究[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彭艳菊;吕林素;毛冰;;察沃石宝石学特征及分布[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白峰;王永生;;西藏“象牙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A];2009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然;何雪梅;徐璐;;内蒙古“黄岗玉”的宝石学特征[A];2013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9 徐立;陈美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金刚石矿物学和宝石学特征[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迎新;张琳琪;;蛋白石的宝石学特征及二氧化硅相组成研究[A];2016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子清;古柏林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宝石种源证明[N];中国黄金报;2019年

2 周自进 张利群;共同携手开展宝石学教育[N];中国黄金报;2010年

3 刘曙甲 刘志伟;我国掌握在钻石上刻字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4 江晨;赠送宝石学问多[N];中国矿业报;2002年

5 记者 高茹琨;美国宝石学会与华东国际珠宝城牵手[N];中国黄金报;2008年

6 周祺/译;美国宝石学会出台新动议[N];中国黄金报;2005年

7 记者 庞颖;业内人士热议宝石学话题[N];中国黄金报;2007年

8 阿力;中国地大着手培养高级珠宝专业人才[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孟庆华;新加坡珠宝首饰检测及贸易的发展[N];中国黄金报;2000年

10 沈美冬 陈格格;中以在宝石科技领域开展全面合作[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小慧;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范陆薇;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3 陈全莉;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冉;白色至青色系列软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潘彦玫;缅甸血茶琥珀宝石学特征及相关改色实验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韩旭;“老挝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赵思艺;绿色石榴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刘影影;三种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曹莹;吉林蛟河宝石级橄榄石特征及质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7 徐娅芬;澳大利亚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和热处理改色工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8 高寒;阿富汗祖母绿的宝石学及产地特征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9年

9 鲁楠楠;云南保山南红玛瑙与四川凉山南红玛瑙的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10 刘翊萱;波罗的海和缅甸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及有机成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60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660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