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周履靖及其《茹草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20:25
【摘要】:《茹草编》成书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重刊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明周履靖著。该书作者通过亲自在山野采集或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搜集了大量可食野生植物的资料,编成了这部野菜食谱。书中用歌谣体记叙了101种野菜的采集时间、辨识方式、食用方法等,并手绘了相应的植物图谱;此外,还引录了大量古书中有关服食草木的古语。关于周履靖其人,他不仅是一位医家、养生家、戏曲作家、诗文作家,还是一个“隐士型”山人,居于士与农之间。他著作的农书《菊谱》,在农史上有一定地位,研究者较多;而其著作的另一本农书《茹草编》,虽在植物学史、救荒史、食疗本草的历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但相较于广为流传的《救荒本草》有所不及,也不为人熟知。事实上,除了他自己著作的农书《菊谱》、《茹草编》,他在其编纂的丛书《夷门广牍》中还收录了多种农业古籍,有些甚至只有该版本流传,因而周履靖在农学方面也有不小的贡献。迄今学界尚没有对周履靖的农学贡献及其农书《茹草编》的全面研究,殊为憾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史料来源,并回顾前人对周履靖其人、其丛书《夷门广牍》及农书《茹草编》研究的现状,指出本文的可研究空间;第二部分是对周履靖的概述,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对其生平事迹进行梳理,进而解析其“隐士型”山人身份,并试图通过对其收录进《夷门广牍》中的农业古籍的分析,对其在农学上的贡献作出合理的评价;第三部分是《茹草编》的成书背景研究,寻找《茹草编》成书的主客观因素;第四部分是《茹草编》的内容研究,重点论及《茹草编》中所载野生植物的基本特征及药性汇总,并对该书三、四卷中服食草木的资料进行梳理;第五部分主要是通过《茹草编》与《野菜谱》、《农政全书》的内容比较,分析《茹草编》的撰写特色。研究周履靖及其《茹草编》,是对救荒类本草专著研究、食疗本草著作研究、山人农学专著研究的重要补充。此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天然、绿色、无公害,野菜自身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而,研究《茹草编》,在养生、保健等方面也具有现实意义。
【图文】:

自画像,隐士,生活情趣,中华文化


但也不再积极从事经营事务。他三十岁才结婚,似有一个儿子早夭,妻子顾氏在育有二个女儿不久即故去。此后几经辛苦,续弦娶了同郡的桑贞白为妻,育有四个儿子,二人情趣相投,在白苎村过上了平静、安稳的隐居生活。以下图1、图2是周履靖所作《天形道貌》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画技,还表现了隐士文人的生活情趣,据安永欣推测,周履靖可能是通过画谱来表现他理想中的文人生活,甚至可能是他的“自画像”。图1 《天行道貌》之醉吟⑤图2 《天行道貌》之鼓桐⑥①[明]周履靖:《夷门广牍》卷八十七②[明]李日华、郑琰:《梅墟先生别录》卷一③[明]周履靖:《夷门广牍》卷八十七④[明]刘凤:《螺冠子传》⑤安永欣:《<天形道貌>:周履靖的“自画像”》,《中华文化画报》,2013 年第 10 期⑥同上

自画像,隐士,生活情趣,中华文化


但也不再积极从事经营事务。他三十岁才结婚,似有一个儿子早夭,妻子顾氏在育有二个女儿不久即故去。此后几经辛苦,续弦娶了同郡的桑贞白为妻,育有四个儿子,二人情趣相投,,在白苎村过上了平静、安稳的隐居生活。以下图1、图2是周履靖所作《天形道貌》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画技,还表现了隐士文人的生活情趣,据安永欣推测,周履靖可能是通过画谱来表现他理想中的文人生活,甚至可能是他的“自画像”。图1 《天行道貌》之醉吟⑤图2 《天行道貌》之鼓桐⑥①[明]周履靖:《夷门广牍》卷八十七②[明]李日华、郑琰:《梅墟先生别录》卷一③[明]周履靖:《夷门广牍》卷八十七④[明]刘凤:《螺冠子传》⑤安永欣:《<天形道貌>:周履靖的“自画像”》,《中华文化画报》,2013 年第 10 期⑥同上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971;Q949.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海涛;;周履靖词曲创作比较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2 倪根金;周米亚;;传统菊谱中的艺菊技术探析[J];农业考古;2014年01期

3 安永欣;;《天形道貌》:周履靖的“自画像”[J];中华文化画报;2013年10期

4 孙新梅;;明代通俗丛书的编纂特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10期

5 陈天嘉;;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02期

6 踪凡;孙晨;;《赋海补遗》编者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01期

7 卜风贤;邵侃;;中国古代救荒书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9年01期

8 舒志武;;野菜古籍价值初探[J];农业考古;2007年01期

9 卜风贤;中国古代救荒书的传承和发展[J];古今农业;2004年02期

10 金炳镐,李自然;中国的食疗药膳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正德;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子凡;中国古代菊花谱录的园艺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鞠明库;灾害与明代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成伟;周履靖生平交游及著述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娄臻;王磐《野菜谱》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清伟;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4 邹丁丁;明人自传与明代士人的精神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路伟;浙江古代丛书述论[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丽东;中晚明江南士人饮食养生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康旭峰;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黄雯;中国古代花卉文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05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05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2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