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牛杂汤挥发性风味鉴定及其生成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23:35
【摘要】:牛杂汤是中国传统小吃,在全国范围内都深受欢迎。但目前牛杂汤仅停留于门店粗加工的形式,其风味不稳定,目前尚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文以牛杂汤特征风味的鉴别和强化为目标,重点研究了牛杂汤的特征风味物质及熬制过程风味物质的释放规律,并初步探讨了牛杂汤风味料的热反应工艺及其产物对强化牛杂汤风味的价值,本研究对牛肉和牛杂的精深加工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影响SPME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萃取头的选择,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中DVB/CAR/PDMS萃取头对牛杂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较好,最佳萃取条件为在60℃下萃取30 min。本研究在以上最佳萃取条件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测定了包括牛肉、牛骨、牛心、牛肺、牛肚、牛舌等牛杂原料、以及葱、姜、大蒜、花椒、胡椒、干辣椒、香菜等香辛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定,初步确定牛杂汤的主要配方为牛骨、牛肚、牛心、香葱、生姜、大蒜、花椒。虽然自制牛杂汤的各类风味化合物与商业牛杂汤种类和含量略有不同,但整体感官表现类似,消费者可接受度比较高。用香气活性值(OAV)来评价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牛杂汤风味的贡献程度,可初步得出牛杂汤的特征风味物质主要为己醛、月桂烯、柠檬烯、辛醛、壬醛、葵醛、芳樟醇、4-萜品醇、α-萜品醇、柠檬醛、香叶醇等。为了对牛杂汤的风味品质进行控制,进一步研究了熬煮时间对牛杂汤风味物质及感官风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熬煮的前3h,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含量随熬煮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但随着熬煮时间的继续延长,这些物质不断挥发导致在汤中的含量持续下降,影响牛杂汤的风味。在不同氨基酸的TAV值中,只有谷氨酸在熬煮到3 h后TAV1,说明其对牛杂汤鲜味贡献较大。本文对常规熬煮,高压熬煮及开盖熬煮三种不同的烹调方式对牛杂汤风味的影响进行了探讨。HPME-GC-MS在常规熬煮、开盖熬煮和高压熬煮的牛杂汤中分别检测出28、32、3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尽管高压熬煮牛杂汤的风味化合物数量最多,但香味评分则显著低于常规熬煮和开盖熬煮,这可能是因为高压熬煮中由脂肪氧化所产生的己醛、辛醛含量较低。为了解决牛杂汤熬煮浓缩后香味不稳定和强度不够的问题,利用牛杂酶解液和还原糖的Maillard反应模拟牛杂汤风味,研究牛杂汤增香剂的反应工艺。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w/v),加酶量为6000 U/g,在60℃、p H 7.0。经感官评定,热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 H为7,还原糖浓度选择为10%,反应110℃,反应时间90 min。选择不同酶解时间的酶解液在热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热反应,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并且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由酶解4 h的牛杂酶解液经过热反应生产的增香剂的肉香风味突出,逼真度较高,该产物对于强化牛杂汤风味、提升工业化产品风味稳定性具有实际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972.122
【图文】:

技术路线图,牛杂,风味,挥发性风味物质


进行强化的可能性,以期为牛杂汤的工业化提供基础。1.5 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几种商业牛杂汤的挥发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各种原材料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感官析,确定了消费者广泛接受的牛杂汤的基本配方。本实验针对牛杂汤风味在加工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分析鉴定了牛杂汤的特征风味物质的变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研究了不同加工因素对牛杂汤风味的影响。为了增加牛杂汤风味,本实验还建立解产物和还原糖 Maillard 反应模拟牛杂汤风味的新工艺。1、分析鉴定商业牛杂汤挥发性风味化合物,通过分析各可能原材料的挥发物质,结合感官评定确定牛杂汤配方。2、研究不同加工因素,包括熬煮时间和熬煮方式对牛杂汤挥发性风味物质物质的影响,并探讨的导致风味变化的原因。3、建立牛杂酶解产物和还原糖 Maillard 反应模拟牛杂汤风味的新工艺,探讨Maillard 反应对牛杂风味进行强化的可能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牛骨,总离子流,附图


附图 1 牛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离子流图Fig.1 Total ion chromatogram (TIC) of volatile compounds by beef bone附图 2 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离子流图Fig.2 Total ion chromatogram (TIC) of volatile compounds by beef

挥发性风味物质,总离子流,牛肉,附图


50附图 2 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离子流图Fig.2 Total ion chromatogram (TIC) of volatile compounds by beef附图 3 牛肚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离子流图Fig.3 Total ion chromatogram (TIC) of volatile compounds by trip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巍威;徐为民;徐幸莲;周光宏;陶亚东;;传统风鸭加工过程中非蛋白氮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2 张京娜;陈霞;杨冬;张颖君;杨崇仁;;云南玉溪芫荽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04期

3 樊丹青;刘荣;杨丽;李雪莲;赵梓辰;刘友平;;不同产地花椒挥发油含量及组成成分比较研究[J];中药与临床;2014年02期

4 王全利;何四云;贺习耀;邹智;;排骨汤烹制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4期

5 颜治,郑诗超,幸治梅;肉味香精及其在肉制品中的作用[J];肉类工业;2004年01期

6 江新业,宋焕禄,华永兵,胡胜强,刘爱巧;北京鸭/樱桃谷鸭肉汤中香味物质的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01期

7 李小华;黄小红;于新;黄雪莲;朱晓燕;;制汤工艺条件对猪排骨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10期

8 朱金虎;黄卉;李来好;;食品中感官评定发展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8期

9 施帅;陆应林;徐幸莲;;南京板鸭加工过程中小肽及游离氨基酸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6年03期

10 李勇;猪肉液体汤料的研制[J];食品科学;199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锐;介孔材料MCM-41的合成及其在固相微萃取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洪富;大米蛋白水解物Maillard反应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758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2758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