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物中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实践转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3:4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家居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在提高,为了顺应这种趋势,如何将传统造物中的智慧应用到家居设计中成为了研究热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对比动态平衡机理在传统造物中与现代建筑、装置和产品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发现传统平衡机理在现代家居产品中的可行性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国内外著名优秀设计作品的应用方式和设计概念,使得自身课题研究更加清晰明朗。利用中国传统造物的动态平衡机理设计并完成一件或多件现代家居产品,通过产品完整地展示设计过程与实践结果,直观的观察两者融合的效果。秉持着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理性客观的评判精神,去了解和探索造物智慧和中国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发展等多个方面,将中国传统造物智慧运用到家居产品设计中。通过研究,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在底蕴,同时要能区分优劣,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造物智慧,寻找到符合现代设计需要的智慧元素,灵活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与家居产品在设计语言上互动,产生新的用户体验。
【文章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动态平衡机理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动态平衡机理的物理学定义
第二节 动态平衡机理的心理映衬
第二章 动态平衡机理在中国传统造物中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平衡竹蜻蜓摆件玩具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分析
三、“春分”平衡灯的设计分析
第二节 被中香炉——鎏金镂空花鸟球形银香炉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传统功能及使用场景的分析
三、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小鸡撵饽饽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传统功能及使用场景的分析
三、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酒胡子——不倒翁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传统功能及使用场景的分析
三、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第一节 动态平衡机理运用在现代建筑装置中的设计——台北101大楼中的调谐质量阻尼器
一、运用动态平衡机理抗震的结构分析
二、调谐质量阻尼器工作原理分析
三、台北101大楼中的抗震设计于建筑设计上的意义与影响
第二节 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装置中的体现
一、视觉上的重力平衡——埃米尔·阿尔萨莫拉
二、动态平衡雕塑——亚历山大·考尔德
三、械式动态雕塑——尚·丁格利
四、由动态雕塑引发对设计的思考
第三节 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产品中的体现
一、灯具
二、玩具
三、桌面小摆件
四、家居小产品
第四节 传统造物中的动态平衡机理与现代设计中的平衡机理对比分析
一、技术的融入
二、现代功能的优化
三、现代运用动态平衡机理产品与设备给人的体验创新
四、结构上的差异分析
五、发展趋势上的差异分析
第四章 中国传统造物中的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化转译中的应用设想与研究实践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转译分析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转译方法和路径
第二节 中国传统造物的动态平衡机理现代化转译的设计分析
一、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的动态平衡机理的提炼
二、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的动态平衡机理对设计的启发
三、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的动态平衡机理在于家居设计产品转化中的思考
第三节 设计初步
一、设计思路
二、传统器物的选择
三、结构和材料的运用
第四节 结构机理的实验模型验证
一、原材料对结构机理的影响分析
二、实验模型中的配重材料分析
三、模型验证过程分析
第五节 设计实践
一、概念的生发
二、技术原理的选择
三、材料的创新
四、设计成果呈现
五、设计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设计中自然流露出的禅意 [J]. 周丹. 大众文艺. 2015(06)
[2]“胡风”与唐代酒文化 [J]. 徐惊奇,陈霄羽. 船山学刊. 2012(03)
[3]艺术设计的格调与中国传统思想 [J]. 李克兢,田合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03)
[4]中国传统器具设计智慧启迪现代创新设计 [J]. 何晓佑. 艺术百家. 2010(06)
[5]艺术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J]. 吕澎. 艺术.生活. 2008(03)
[6]全球化语境下本土化设计之省思 [J]. 张学东. 装饰. 2006(04)
[7]产品形态与工业设计形态观的塑造 [J]. 巫建,王宏飞. 设计艺术. 2006(01)
[8]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J]. 魏天德.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12)
[9]解读设计符号语言及其本土文化内涵 [J]. 陈汗青,曹亚丽. 装饰. 2005(12)
[10]抽象雕塑在中国 [J]. 程俊华. 福建艺术. 2005(03)
博士论文
[1]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D]. 张明.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曲成而不遗[D]. 詹凯.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动态雕塑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张飞.吉林建筑大学 2017
[2]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D]. 郑仁龙.山西师范大学 2016
[3]《考工记》“物联性”思想研究与实践[D]. 范芸.陕西科技大学 2013
[4]中国古代造物与西方现代设计从“式”到“事”的比较研究[D]. 宋文.山东大学 2013
[5]中国民用杠杆工具中的传统造物智慧研究[D]. 邓白云.汕头大学 2011
[6]运动着的雕塑[D]. 王旭辉.四川大学 2006
[7]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D]. 刘新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81093
【文章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50 页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三、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第一章 动态平衡机理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动态平衡机理的物理学定义
第二节 动态平衡机理的心理映衬
第二章 动态平衡机理在中国传统造物中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平衡竹蜻蜓摆件玩具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分析
三、“春分”平衡灯的设计分析
第二节 被中香炉——鎏金镂空花鸟球形银香炉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传统功能及使用场景的分析
三、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小鸡撵饽饽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传统功能及使用场景的分析
三、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酒胡子——不倒翁
一、动态平衡机理的分析及提取
二、传统功能及使用场景的分析
三、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第一节 动态平衡机理运用在现代建筑装置中的设计——台北101大楼中的调谐质量阻尼器
一、运用动态平衡机理抗震的结构分析
二、调谐质量阻尼器工作原理分析
三、台北101大楼中的抗震设计于建筑设计上的意义与影响
第二节 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装置中的体现
一、视觉上的重力平衡——埃米尔·阿尔萨莫拉
二、动态平衡雕塑——亚历山大·考尔德
三、械式动态雕塑——尚·丁格利
四、由动态雕塑引发对设计的思考
第三节 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产品中的体现
一、灯具
二、玩具
三、桌面小摆件
四、家居小产品
第四节 传统造物中的动态平衡机理与现代设计中的平衡机理对比分析
一、技术的融入
二、现代功能的优化
三、现代运用动态平衡机理产品与设备给人的体验创新
四、结构上的差异分析
五、发展趋势上的差异分析
第四章 中国传统造物中的动态平衡机理在现代化转译中的应用设想与研究实践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转译分析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择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转译方法和路径
第二节 中国传统造物的动态平衡机理现代化转译的设计分析
一、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的动态平衡机理的提炼
二、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的动态平衡机理对设计的启发
三、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中的动态平衡机理在于家居设计产品转化中的思考
第三节 设计初步
一、设计思路
二、传统器物的选择
三、结构和材料的运用
第四节 结构机理的实验模型验证
一、原材料对结构机理的影响分析
二、实验模型中的配重材料分析
三、模型验证过程分析
第五节 设计实践
一、概念的生发
二、技术原理的选择
三、材料的创新
四、设计成果呈现
五、设计反思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设计中自然流露出的禅意 [J]. 周丹. 大众文艺. 2015(06)
[2]“胡风”与唐代酒文化 [J]. 徐惊奇,陈霄羽. 船山学刊. 2012(03)
[3]艺术设计的格调与中国传统思想 [J]. 李克兢,田合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03)
[4]中国传统器具设计智慧启迪现代创新设计 [J]. 何晓佑. 艺术百家. 2010(06)
[5]艺术应该关注在历史中形成的当代性 [J]. 吕澎. 艺术.生活. 2008(03)
[6]全球化语境下本土化设计之省思 [J]. 张学东. 装饰. 2006(04)
[7]产品形态与工业设计形态观的塑造 [J]. 巫建,王宏飞. 设计艺术. 2006(01)
[8]中国传统造物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J]. 魏天德.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12)
[9]解读设计符号语言及其本土文化内涵 [J]. 陈汗青,曹亚丽. 装饰. 2005(12)
[10]抽象雕塑在中国 [J]. 程俊华. 福建艺术. 2005(03)
博士论文
[1]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D]. 张明.南京艺术学院 2016
[2]曲成而不遗[D]. 詹凯.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硕士论文
[1]动态雕塑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张飞.吉林建筑大学 2017
[2]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在设计中的体现及应用[D]. 郑仁龙.山西师范大学 2016
[3]《考工记》“物联性”思想研究与实践[D]. 范芸.陕西科技大学 2013
[4]中国古代造物与西方现代设计从“式”到“事”的比较研究[D]. 宋文.山东大学 2013
[5]中国民用杠杆工具中的传统造物智慧研究[D]. 邓白云.汕头大学 2011
[6]运动着的雕塑[D]. 王旭辉.四川大学 2006
[7]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运用[D]. 刘新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81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8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