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中国冬季极端低温特征及其在全球增暖1.5℃与2℃下的预估

发布时间:2020-03-31 08:45
【摘要】:本文基于1961-2014年中国691个无缺测台站均一化气温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CMIP5气候模式数据,计算极端低温指数,通过运用气候统计方法对中国冬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征和蒙古高压变化与其的联系,以及对在全球增暖1.5℃与2℃下中国全年和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以及冰冻日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南部、华北、西北东部、华东、华中、西南及高原地区,全国整体上下降幅度分别为-0.9d/10a、-1.7d/10a、-1.5d/10a和-1.4d/10a。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最低气温极小值在全国范围内则主要呈现上升的趋势,全国整体上分别为0.4℃/10a和0.6℃/10a;极端低温天数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呈现波动状,随后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6年左右以后其下降趋势较之前有所减缓,是对全球变暖减缓背景下的气候响应。(2)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极端低温天数与蒙古高压强度、面积变化呈正相关,极端低温与蒙古高压强度、面积变化呈反相关,相关性较显著的区域集中在东北北部、西北东部、华中以及西南地区。当蒙古高压偏强,面积偏大时,欧亚大陆的气压呈明显的正距平,高层东亚大槽加深,脊加强,西伯利亚地区对应有下沉运动,从而使得近地面气温降低,偏反气旋异常继而能引导北方高纬地区偏冷空气南下,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降温,严重的地区则发生极端低温事件;而蒙古高压强度偏弱,活动面积偏小时,对我国冬季气温与极端低温的影响较小。(3)以全球1850-1900年作为基准期,RCP4.5情景达到增温1.5℃的时段为2017-2036年;达到增温2℃的时段为2037-2059年;RCP8.5情景达到增温1.5℃的时段为2016-2030年:达到增温2℃的时段为2031-2044年。全球增暖1.5和2℃时段内中国平均气温的增暖幅度大于1.5和2℃,表明中国的增暖程度超过全球平均。全球增暖1.5℃及2℃情景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在全国范围内均呈现上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大于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中国北方及高原的增暖程度大于南方,增暖最显著的区域集中在西北以及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增幅大于全年,且增幅具有更大的地域差异。
【图文】:

站点


逦l?(TE逦T30'E逡逑图3.1邋1961-2014年中国冬季各极端低温指数的趋势值空间分布逡逑(实心三角形表示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站点)逡逑3.2中国各区域极端低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逡逑为便于分析,结合刘吉峰等[51]对极端气温分区的研究以及沙万英等[52]对我国自然地逡逑理区域界线的研宄工作,大致将我国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逡逑以及高原8个区域,以细致探讨各区域冬季极端低温变化特征的异同。图3.2为全国8逡逑个区域以及站点分区分布情况。逡逑-逦A邋SS逡逑108逦/逦—I两北逡逑?逦:J邋W 丨M、逡逑62逦画屮屮逡逑40°N逦124逦.邋jHPHBHH邋—屮南逡逑ifi逦98逦97'逡逑30-N逦124逦|—逡逑80°E逦90°E逦100°E逦110°E逦120°E逦130°E逡逑图3.2全国691个站点的分区分布逡逑对冬季冷昼日数TXlOp的各区域时间序列来说(图3.3),全国平均及各区域在总逡逑体上均呈现冷昼日数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但从各个区域的线性趋势来看,各指数下降的逡逑12逡逑

空间分布,趋势值,空间分布,区域


(实心三角形表示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站点)逡逑3.2中国各区域极端低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逡逑为便于分析,结合刘吉峰等[51]对极端气温分区的研究以及沙万英等[52]对我国自然地逡逑理区域界线的研宄工作,,大致将我国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逡逑以及高原8个区域,以细致探讨各区域冬季极端低温变化特征的异同。图3.2为全国8逡逑个区域以及站点分区分布情况。逡逑-逦A邋SS逡逑108逦/逦—I两北逡逑?逦:J邋W 丨M、逡逑62逦画屮屮逡逑40°N逦124逦.邋jHPHBHH邋—屮南逡逑ifi逦98逦97'逡逑30-N逦1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晨;徐影;姚遥;;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大气科学;2015年06期

2 张婧雯;李栋梁;柳艳菊;;北半球极涡新特征及其对中国冬季气温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4年03期

3 沈永平;王国亚;;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J];冰川冻土;2013年05期

4 王晓娟;沈柏竹;龚志强;封国林;;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分类及其与气候指数极端性的联系[J];物理学报;2013年22期

5 CHEN HaiShan;LIU Lei;ZHU YueJia;;Possible linkage between winter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 over China and synoptic-scale transient wave activity[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3年07期

6 郎咸梅;隋月;;全球变暖2℃情景下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J];科学通报;2013年08期

7 王晓娟;龚志强;任福民;封国林;;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年01期

8 刘晴晴;王盘兴;徐祥德;智海;孙晓娟;;蒙古高压一组环流指数及与中国同期气候异常关系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6期

9 钱忠华;侯威;杨萍;封国林;;最概然温度背景下不同气候态中国夏冬季极端温度事件时空分布特征[J];物理学报;2011年10期

10 赵俊虎;封国林;张世轩;孙树鹏;;近48年中国的季节变化与极端温度事件的联系[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迪;侯亚红;何金海;栾健;;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温度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副热带气象及生态环境影响[C];2014年



本文编号:2608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08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