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浮力频率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子
【图文】:
图 1 气块与周边环境Fig.1 The air parcel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率(N)推导时,通常所采用的是小扰动法。在静力后,最初的平衡态被破坏,重力与浮力不平衡,因而本的高度位移一小段距离 z ,到达了新的位置,由此块的密度与气压实际上都发生了改变,既不是初始状。在此假设气压能够立即适应环境,并且气块温度是 T0为初始状态的密度和温度,气块气压 p0即为环gzpdtdzdtdw 0221 式 p gz进行变换,将高度、压力的变化替换为气
第三章 浮力频率的分布稳定度 N2的水平分布,图中黄色区域代表着此地的 N2为负值,处于静力不稳定的状态,而深蓝色则意味着该处 N2为较高的正值,层结稳定性很强。可以看出,黄色负值区域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因为 N2可以看作是平均温度与温度差的函数,所以某一格点的静力稳定度在一天之中发生较大的变化是有可能的,特别是黄色负值区和浅蓝色正值区的交替出现,代表着此处的层结在不稳定和稳定间反复变化。在这四个时次中,陆地上空的负值区出现并不连贯,0 时陆地上几乎看不到黄色的区域,而在 6 时,N2的负值区域出现在澳大利亚上空;12 时位于非洲中部的部分地区和澳洲西端;18 时负值区域大约出现在南美洲的东侧和南端。但在北极的海洋上以及北太平洋近陆地处有比较固定的静力稳定度负值区,同时高值的浮力频率分布在西伯利亚地区,属于冬半球的高纬度区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芳芳;陈起英;吴泓锟;;基于秒级探空资料的中国地区浮力频率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2019年05期
2 BAI Zhi-Xuan;BIAN Jian-Chun;CHEN Hong-Bin;;Variation in the tropopause transition layer over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high vertical resolution radiosonde data[J];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2017年02期
3 方欣华,吴巍,仇德忠;关于南沙海域内波与细结构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尤云祥;徐杰;魏岗;卢东强;;连续分层流体中垂直薄板的水动力特性[J];力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姚志坚;张小峰;陆俊卿;;温度分层环境下的水库异重流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1年13期
6 刘波;李阳春;徐永福;范广洲;;中尺度涡旋混合参数空间变化对物理场以及CFC-11模拟的影响[J];大气科学;2015年06期
7 潘爱军;刘秦玉;刘征宇;;层结稳定性“豁口”与北太平洋副热带中部模态水形成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8 林姚坤;包芸;陈起程;吴加学;;夏季长江河口层化与湍流混合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18年05期
9 胡涛;高天赋;;浅海内波垂直模式方程的一种解析解[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4期
10 孙昕;叶丽丽;刘伟;解岳;卞晶;;分层水库曝气诱导内波特性及消减分层效果[J];水利学报;201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毅;应纯同;;瞬时热源产生流场的一个线性化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袁瑞;王统泽;张洪生;;南海北部海洋分层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响应[A];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9年
3 叶春生;沈国光;;内波垂向结构的微分动力系统及其相图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可心;大气浮力频率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2 赵晓杰;三峡水库调度对支流库湾水温结构影响[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8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1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