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重点地区雷暴(冰雹)天气学成因与预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46;P45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志云;戴泽军;彭志超;傅承浩;许霖;;近40年湖南冰雹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周永水;汪超;;贵州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J];贵州气象;2009年06期
3 ;关于麦收期间冰雹予报的体会[J];山东气象;1977年05期
4 王尧球;;8·23冰雹天气分析[J];甘肃气象;1984年03期
5 董爱民;咸阳机场一次冰雹天气分析[J];陕西气象;1997年05期
6 李永振,李雅琴,赫峰,李基虎,吴跃,刘振儒;延边两个园艺农场的冰雹天气特征分析[J];吉林气象;2000年01期
7 孙田文,张社岐;铜川冰雹天气经验预报[J];陕西气象;2001年05期
8 陶云,段旭,杨明珠;云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耿树江,王奉安,韩吉健;复州湾盐场冰雹天气分型[J];辽宁气象;2002年02期
10 王旭,马禹;新疆冰雹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J];新疆气象;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璐;;四川省1978-2007年的冰雹时空分布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高万泉;李玉娥;;保定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与人工消雹[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苏永清;范秀莲;刘杰;陈秀成;王苏;;连续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原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新生;张勇;张红雨;贺耀武;;山西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5 李苗;苗爱梅;;山西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及趋势变化[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6 陶云;段旭;杨明珠;;云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初探[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7 胡俊;冯永新;蒲清刚;谢巍;;新疆乌苏市冰雹天气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晓辉;柴东红;;邯郸冰雹天气特点及其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谢向阳;刘臣亮;赵学军;;一次局地冰雹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10 张桂梅;刘韬;;横山县冰雹天气的气候分析和预报方法[A];陕西省气象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报记者 闫友明;冰雹“砸中”天气预测软肋[N];柳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游雪晴;今年雷电冰雹光顾早灾害重[N];科技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纪军 通讯员 谷雨;地区六县(市)遭暴雨冰雹损失1.5亿[N];阿克苏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淼淼;京暴雨冰雹十分钟,气温骤降十多摄氏度[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王鹤婷 姚伟华 李荣霞;暴雨冰雹天气给农林业造成重大损失[N];阳泉日报;2011年
6 记者 刘立成;成功预警湖北罕见冰雹天气[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通讯员 刘立成邋记者 刘志伟;1小时成功预报罕见冰雹天气[N];科技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贺文丽 记者 郭军;气象台预测:5月我省苹果基地发生冰雹几率较高[N];陕西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乾喜 杨宗礼;华亭遭遇罕见暴雨冰雹袭击[N];平凉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张文智;特大冰雹袭击镇原上肖乡[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瑾;基于强对流数值模拟的贵州冰雹识别及临近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2 于雪涛;基于GIS的冰雹探测及预警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坤;2014年3月19日冰雹天气发生的分析与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羽;基于多资料平台的广东冰雹探测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柳志慧;南疆重点地区雷暴(冰雹)天气学成因与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4 潘跃;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大冰雹识别模型[D];天津大学;2012年
5 廖向花;利用多源气象资料对重庆冰雹的综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吴林林;多普勒天气雷达冰雹自动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吴剑坤;我国强冰雹发生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的初步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8 覃文娜;江苏省冰雹发生规律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裴江文;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南疆西部冰雹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10 刘俊卿;西藏高原冰雹形成机理及人工催化的数值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1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