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基于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资料的热带气旋强风圈提取方法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04-10 11:56
【摘要】:台风(热带气旋)是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中国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东南部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袭击造成上百亿人民币的损失。其中,强风圈是指示台风大风区范围的关键参数。它以台风中心为圆点,不同等级的平均风速对应的平均半径即该等级风速的风圈半径,风圈半径能够直观的反映台风的影响范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资料的热带气旋强风圈提取方法。以国产海洋卫星(HY-2A)微波散射计风场产品为主,首先生成海面风场图,然后基于风场图提取台风中心经纬度、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等主要台风结构信息参数。并将上述参数分别代入Willoughby与Vickery两种台风形状系数模型以获取对应的台风形状系数,并结合Holland风场模型,拟合台风风速剖面曲线,提取台风风圈半径信息。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台风“珊瑚”、“菲特”、“灿鸿”的34 kt与50 kt风圈半径进行提取,结果表明:以Willoughby模型为基础,计算得到的台风形状系数对应的Holland风圈半径更为准确,34 kt风圈半径平均RMSE为25.38 km,MAE为19.83 km;50 kt风圈半径平均RMSE为20.52 km,MAE为18.33 km。由于Willoughby与Vickery两种模型及其他主要的台风形状系数模型都不是专门针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构建,因此直接用于拟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台风形状系数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针对西北太平洋地区,以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中的参数为基础,进行了台风形状系数拟合实验,提出4个拟合度较高的优化模型,并将其与Willoughby模型进行对比。通过选取2012年至2017年间共16个台风为例,验证优化模型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计算得到的风圈半径比Willoughby模型精度更高,即对应的台风形状系数精度更高。其中,最优模型的34 kt风圈半径总平均RMSE为29.62 km,总平均MAE为25.90 km;50 kt风圈半径总平均RMSE为19.20 km,总平均MAE为18.29 km。本研究为提取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风圈提供了新思路。
【图文】:

基于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资料的热带气旋强风圈提取方法与优化


HSCAT观海二号散(HY-2Scatterometer,HSCAT)一真径雷系统

路径图,路径,热带,路径数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数据产品与风场模型原理2.2 最 路径数最 路径数 权威 构发 , 热带 旋 要参数 数产品。对于 北 平 域热带 旋, 联合台风预 中 (JointTyphoonWarning Center, JTWC)发 了从二十世 十年代至 全部 北 平 域热带 旋 最 路径数 。数 规时间间隔 为 6 时,即热带 旋生成0 时、6 时、12 时、18 时(UTC 时间) 一 ,, 部分强台风 ,时间会缩短至 3 时,即 增 3 时、9 时、15 时、21 时(UTC 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欣;钱维宏;;南亚边缘海域热带气旋年频次与对流层风场变化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7年01期

2 王桂付;秦德生;王云贵;;浅析台风的生成与发展规律[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热带气旋、台风与飓风[J];水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4 李文军;;中山市三防办开发出热带气旋信息系统[J];珠江现代建设;1999年03期

5 单艳伟;;海警舰艇防范热带气旋措施研究[J];中国水运;2019年05期

6 陈祥开;麻福洋;张华美;张慧;孙佩雯;杨漾;;海南台网地震震级受热带气旋影响程度的初步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9年07期

7 王坚红;姜云雁;崔晓鹏;沈新勇;任福民;;1956~2012年浙闽登陆热带气旋降水精细化观测统计分析[J];大气科学;2018年01期

8 丑洁明;班靖晗;董文杰;胡川叶;代如锋;;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特征分析及灾害损失研究[J];大气科学;2018年02期

9 朱志存;尹宜舟;黄建斌;罗勇;;我国沿海主要省份热带气旋风雨因子危险性分析Ⅰ:基本值[J];热带气象学报;2018年02期

10 ;全球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减缓 极端降雨和风暴引发的损害或增加[J];浙江气象;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菲;李文婷;苏冉;齐彦斌;;近68年南海热带气旋突变统计特征[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4 2018年全国热带与海洋气象学术研讨——热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生成机理和预报技术学术研讨[C];2018年

2 秦颖;谭言科;黄泓;王学忠;;热带气旋海马的变性结构特征研究[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5年

3 唐晓东;张福青;;辐射日变化在热带气旋不同阶段的影响[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5年

4 沈晨薇;;西北太平洋强热带气旋高层流场的动量场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6年

5 余丹丹;王彦嘉;李就;关白告;;近65年南海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特征[A];第二届中国沿海地区灾害风险分析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陈淑琴;黄辉;邵春海;林莲芬;;南海登陆热带气旋引起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江静;;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特征及其海温背景[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喜度;;近年来受地形影响的热带气旋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陈惠芬;胡淳焓;陈学武;;影响青田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及降水特征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峰;钟加杰;;南海热带气旋0809号“北冕”对华南天气的影响[A];2009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思萌 整理;热带气旋“法尼”肆虐印度和孟加拉国[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

2 冯玉婧;南亚为何多发热带气旋[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申敏夏;热带气旋越“丰满”越强大[N];中国气象报;2018年

4 记者 张梦然;全球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减缓[N];科技日报;2018年

5 专家顾问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 高拴柱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卢健;“家门口”也能生出热带气旋[N];中国气象报;2018年

6 记者 吴鹏;欧盟发布二0一七人类星球地图集[N];中国气象报;2017年

7 记者 段昊书;港澳双发“十号风球”[N];中国气象报;2017年

8 记者 苏振华;加强防风宣传和隐患排除工作[N];珠海特区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吴越;挑战热带气旋预报难题[N];中国气象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段昊书;南太平洋热带气旋一年更比一年强?[N];中国气象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骏遥;热带气旋增强的平衡和非平衡动力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2 陈志伟;西太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对海洋热状态响应机理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张子瑾;基于被动微波探测的海面气压反演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9年

4 肖建鹏;强热带气旋及大规模断电影响下的孕妇健康风险及脆弱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5 沈武;双涡旋自组织现象和台风暴雨预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6 丛春华;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张兴海;南海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的数值模拟[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

8 邢蕊;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及远距离降水间的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马丽萍;气候变化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10 刘寅;卫星臭氧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同化及其对热带气旋模拟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娇;孟加拉湾热带气旋远距离降水事件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8年

2 张路;基于微波散射计海面风场资料的热带气旋强风圈提取方法与优化[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3 李阳;西太平洋上层海洋中尺度冷涡对强热带气旋的响应[D];厦门大学;2018年

4 翟舒楠;台风水汽收支及与强度变化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5 金茹;高空外流层对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6 周皓宇;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天气尺度扰动和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7 张文千;近3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气候变化模拟与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8 钱晓蕾;东亚高空纬向风季节内振荡对登陆中国大陆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9 朱晓彤;垂直风切变影响下热带气旋眼的几何特征及眼壁倾斜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0 郑培慧;热带气旋与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2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22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