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的模态特征及其可能成因

发布时间:2020-04-18 10:40
【摘要】: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种持续存在于对流层上层的行星尺度环流系统,对维持全球大气动量、能量的输送及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动力诊断方法,围绕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主模态的物理特征及其与外强迫因子和大气内部环流调整的联系展开探讨;其次借助NCAR CAM5.1模式验证了不同区域海温对急流各模态变异的具体贡献。该工作有利于更加全面、综合地认识亚洲夏季副热带急流的变异特征,也为其机理研究提供了部分依据,具体结论可归纳如下:(1)采用ERA Interim(1979-2014年)和NCEP(1958-2014年)两套再分析资料对亚洲夏季对流层高层200hPa的纬向异常风场进行EOF分解,发现不同资料可以得到一致的时空模态,前两模态代表了夏季亚洲急流最主要的变化特征。其中第一模态描绘了急流整体位置的经向偏移,是以往的研究重点;第二模态描绘了夏季急流在东、西亚地区纬向非对称的分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上下游系统的联系,目前尚未受到广泛关注。(2)进一步分析急流主模态的物理特征,得到风场和位势高度场稳定的准正压配置,高层风压场主导了整层大气环流的分布状况。此外,急流异常与大气热力存在紧密联系,纬向风与经向温度梯度很好地遵从“热成风”原理。(3)初步探讨急流各模态的变异机理,认为热带海温是第一模态的主导影响因子,与第二模态紧密联系的热力信号则主要来自中、高纬度的大陆和海洋;大尺度环流的调整作用亦不容忽视。(4)海温作为大气环流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对两个急流模态均存在突出贡献,为探讨不同区域海温的具体影响效应,利用CAM5.1模式设计数值试验对观测结果予以验证。模拟结果显示,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异常对急流第一模态的形成具有类似效果,第二模态的上、下游风场则受不同海表热源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况雪源;张耀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热力影响机制探讨[J];气象学报;2006年05期

2 毛睿;龚道溢;房巧敏;;冬季东亚中纬度西风急流对我国气候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年02期

3 杨莲梅;张庆云;;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气候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1期

4 董丽娜;郭品文;张福颖;;初夏至盛夏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江淮出梅的关系[J];大气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刘杰;况雪源;张耀存;;对流层上层东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副热带(南亚)高压的关系[J];气象科学;2010年01期

6 张耀存;郭兰丽;;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多模式模拟结果分析[J];气象科学;2010年05期

7 卫玮;;夏季东亚西风急流与陕西降水的关系[J];陕西气象;2011年06期

8 卫玮;黄卓禹;;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2年04期

9 朱抱真;西风急流发展过程中的垂直运动[J];气象学报;1951年Z1期

10 杨小波;杨淑群;马振峰;;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雪娟;张耀存;;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基本结构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耀存;况雪源;;对流层上层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的联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季风及其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卫玮;;夏季东亚高空西风急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陈艳;丁一汇;陶云;张万诚;刘瑜;;副热带西风急流低频变化及其对云南雨季开始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C];2014年

5 况雪源;张耀存;;盛夏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的两类型态及其气候效应[A];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5年

6 任雪娟;张耀存;;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基本结构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刘敏锋;滕代高;李汀;;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年际变化与东亚季风环流异常[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耀存;况雪源;;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季节变化突变特征及其气候效应[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史有瑜;张耀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天气预报准确率与公共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金荣花;李维京;张博;;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活动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关系的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2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任珂 姚锦烽 译;西风急流异常或为极端天气祸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唐富荣 童文焰;战机沐浴“大风歌”[N];解放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中达;东亚夏季高空西风急流变异及其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2 金荣花;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期变化及其对梅雨异常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3 金荣花;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期变化及其对梅雨异常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杨玮;北半球冬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的气候效应和动力诊断[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生元;春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沙尘天气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笛;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的模态特征及其可能成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刘飞;东亚夏季西风急流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4 乔钰;青藏高原对流层温度扰动异常及其对春季高原上空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3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3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